close

德里Delhi

 

    德里的地名來自德里卡(Dhilika),位於印度恆河和亞穆納河等兩大河流流域,是印度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關於德里建城歷史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古世紀時期,德里地區曾經先後興建過七座城鎮:

 

1、最早的城鎮是托瑪爾人(Tomars)建的,位於梅赫饒利鎮附近,裡面建有拉兒寇特城堡(Lalkot)。

 

212世紀,朝汗人(Chauthan)取代托瑪爾人統治德里,在拉兒寇特城堡周邊,加建拉萊皮瑟拉城牆(Qila Rai Pithora)。12世紀初期,中亞回教徒進入印度,將文化帶進德里。西元1290年克哈利吉人統治德里,建立第二個城市錫利(Siri)。

 

3、第三個城市是塔格拉瓜巴得(Tuglaqabad),位於拉兒寇特城堡南方5哩處,是13世紀時塔格拉克人(Tughlaq)建立的。

 

414世紀時,穆罕默德塔格拉克建造第四個城市迦罕帕納(Jahananah),位於顧特卜高塔附近。

 

5、第五個城市費汝喳巴德(Firuzabad),是塔格拉克第三位君王費汝茲寇特拉(Firuz Shah Kotla)所建,位於目前的新德里。1526年巴伯爾在印度建立蒙兀兒帝國,但是以建設首都阿格拉為主。

 

61530年、蒙兀兒第二代君王胡默元,才興建第六個城市汀帕納(Din Panah),裡面有普拉那奎拉(Purana Qila)城堡。胡默元大帝死後,繼承王位的阿克巴大帝,將政治重心放在阿格拉和法特普希克里城。

 

7、沙賈汗王時代,才又建第七個城市沙賈汗阿巴德(Jhahjahanabad),緊鄰現今舊德里的紅堡。1857年蒙兀兒帝國滅亡後大約50年,德里仍是一座普通城市。

 

u舊德里Old Delhi

 

    若說新德里是現代印度的象徵,那舊德里就是古印度的代表。舊德里屹立許多清真寺、陵墓、堡壘、城牆和城門等古蹟。在狹窄街道內擠滿各式各樣交通工具,景象與新德里形成強烈對比。

 

    蒙兀兒時期建的紅堡和迦密清真寺為舊德里地標建築。位於紅堡附近的昌德尼朝克(Chandni Chowk),區內有耆那寺廟拉勒曼迪爾(Lal Mandir),印度教寺廟高利先卡(Gauri-Sankar Temple)、錫克教寺廟、教堂、銀飾街、批發市場、藝品店、食品店...等,是舊德里最熱鬧的購物區。

 

1、紅堡(Red Fort)—亦稱拉爾奎拉城堡(Lal Qila

 

    位於亞穆納河西岸,是蒙兀兒第五代君主沙賈汗王於16391648年所建,樣式與阿格拉堡類似,為紅色砂岩構成。四周環繞紅砂岩城牆與護城河,城牆高度從1833公尺不等,長達2.41公里。主要入口是是拉荷利城門(Lahore Gate),堡內建築包括:

 

(1)公眾大廳(Diwan-I-am):是帝王聆聽朝臣諫言之處

 

(2)私人大廳(Diwan-I-Khas):是帝王接見高官外國使節貴賓之所,中央有一個寶座,白色大理石的私人大廳建有形狀優美的拱廊,廊柱上雕刻植物、花卉等圖案。

 

(3)哈斯瑪哈勒(Khas Mahal):位於私人大廳南邊,是帝王的私人宮殿

 

(4)蘭瑪哈勒(Rang Mahal):是一座彩色宮殿

 

(5)明珠清真寺(Moti Masjid):建於1659年,是蒙兀兒第六代帝王歐朗傑伯(Aurangzeb)私人祈禱的清真寺。

 

(6)穆塔芝瑪哈勒宮殿:有座紅堡考古博物館(Red Fort Museum of Archaeology),展示有蒙兀兒時代繪畫、武器...等。

 

2、迦瑪寺(Jami Masjid)--印度第一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第一大在麥加) 照相RS50

 

    在回教星期五(Jama)是他們神聖的朝拜日,故許多回教寺都命名為Jama寺,即星期五寺。此寺廟是沙賈汗王最後傑作,完成於西元16441658年間,位於紅堡附近,是座具波斯風格回教寺院。中央高60公尺的洋蔥頂有蓮花環繞,蓮花為印度教、佛教的建築特色,這是因為四世皇帝的母親篤信印度教。左右各有一根高約39公尺的尖塔,由紅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組合而成。

 

    正廳兩側刻有可蘭經,走道書架旁有似木製的椅子,是讓信徒放置放可蘭經之用,可容納25000名伊斯蘭教徒。主要入口有3個,位於清真寺北邊、南邊和東邊。中庭的水池是回教信徒朝拜前洗腳、洗手的地方。清真寺周圍是回教徒居住區域,充滿濃郁的伊斯蘭教氣息。 

 

 蒙兀兒建築形式源自波斯但又融合印度傳統,成為數百年來印度建築風格的代表,典型蒙兀兒式清真寺或陵墓是以正方或長方形底部作基礎,上建巨大圓頂,兩旁立對稱式尖塔。蒙兀兒建築偏紅砂岩或大理石結構,大量採用細格子花紋或幾何圖形雕刻,牆壁上繪飾,不是花葉植物圖案,就是回教經文,且建築前都有一對稱設計的花園,中央都有水道和噴泉。蒙兀兒建築上的拼花雕嵌技術,目前已經成為北印度最著名的大理石工藝。

 

u新德里New Delhi

 

    西元191112月,印度的英國殖民地政府,決定將政治中心從加爾各答遷到德里,於是委託魯特言斯、貝克兩位建築師,著手設計興建新首都,就是現在的新德里(New Delhi),19311月新德里正式啟用。但是到了印度獨立以後,新德里已面臨人口膨脹、建地不夠用的問題,因此印度政府決心擴展城市面積,並加以建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新德里才有現在的規模。

 

    新德里市內道路寬敞、兩旁綠樹成蔭,被稱為花園城市。現代建築除了總理官邸、國會大廈、印度門、康諾特廣場、博物館以及許多政府機關外,還包括各國大使館、銀行、航空公司、飯店、餐廳和購物中心...等。

 

    這片古樹參天、草木繁茂的政府辦公區也是恆河猴的家園。據說這裡至少有1萬隻恆河猴。起初猴子只幹些淘氣的事,從辦公室偷幾粒花生豆或水果,後來就膽大妄為起來,甚至偷竊國家機密。他們瞄準時機溜進辦公室,找不到吃的東西,就順走幾頁文件。統帥百萬大軍的印度高級將領也奈何不了他們,只能忍氣吞聲。為了防止國防文件丟失,三軍司令部將士只得把自己關在鐵籠裡,把一樓的窗戶都裝上防護鐵條。

 

    這些恆河猴很有些背景,印度教大神之一哈奴曼就是一隻猴。根據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描述,哈奴曼可以騰雲駕霧,施展幻術,與大神羅摩一起拯救了善良的悉多,擊潰了代表邪惡的羅剎大軍。神猴哈奴曼是印度教教徒喜愛的神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神猴像。大學者季羨林先生認為,哈奴曼就是孫悟空的原型。由於哈奴曼的緣故,印度人也對猴子敬畏三分,經常主動餵猴子食物。

 

    當然,當總統府警衛發現猴子在窺視總統臥室時,就不得不向猴子討個說法了。政府部門招聘了幾隻葉猴,葉猴個頭大,長相兇猛,恆河猴見了就逃之夭夭。這幾隻葉猴成了政府工薪族,月薪600盧比,不過不是發現金,而是用香蕉代替。葉猴們盡職盡責。每天早中晚沿著政府建築各巡邏一次,把恆河猴趕到了樹林深處,政府區才恢復了平靜。

 

    由於印度人相信許多動物都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這種宗教意識讓印度人對某些動物產生敬畏心理,並衍生出不殺生觀念,使得新德裡的動物多達450種,僅次於非洲內羅畢的650種。新德裡市內的大片綠地提供了動物繁衍生息的環境,也演繹出人與動物的故事。

 

1、總理官邸(Rashtrapati Bhavan)

 

    印度總理官邸是新德里的地標之一,完成於1929年。官邸和印度門遙遙相對,原是英國殖民時總督住所,外觀融合蒙兀兒式和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建築式樣,有巨大的銅製圓頂,裡面有340個房間和佔地廣闊的蒙兀兒花園。

 

2、國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又稱為桑榭伯哈旺(Sansad Bhavan

 

    位於總理官邸北邊,外觀是一座柱廊式的圓形建築,前有噴泉水池,旁有兩排行政大樓。國會大廈前方是一片整齊而寬闊的草地,草地上經常坐滿休憩或曬太陽的民眾。

 

3、印度門(India Gate)

 

    樣式模仿凱旋門,高約42公尺,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9萬名軍人所建,牆上刻有13500名陣亡將士名字。印度門到總理官邸之間的拉加帕特街,是條筆直寬敞的道路,每年126日,印度國慶閱兵都在這條道路舉行。印度門周邊,還有兒童公園、國立現代美術館、國家運動場...等。

 

4、印度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India)

 

    典雅的白色建築,內部設備完善。裡面展示印度古代、中世紀和現代歷史文物,包括寺院雕刻、神像、佛像、民族服飾、武器、織品、銀器、繪畫、古董...等。博物館內設有導覽服務,每天5個梯次,每天有3場影片觀賞,周末、周日和假日放映5場。

 

5、國立現代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

 

    館內展示有印度現代美術作品,以及受到歐洲風影響的美術繪畫。

 

6、國立鐵道博物館(National Rail Museum)

 

    此博物館位於不丹大使館附近,展示有不同年代的大型蒸汽動力火車,博物館廣場還有造型像玩具一般的小火車可供搭乘。

 

7、甘地博物館(Gandhi Smriti Museum)

 

    原是印度聖雄甘地住所。1948130日下午517分,甘地在這裡的中庭遭激進派印度青年暗殺。當時的暗殺現場立有石碑悼念,前方所舖設的一連串腳印,代表甘地最後的足跡。

 

8、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

 

    座落新德里北邊,廣場中央噴泉水池,夏季時有照明設備,周圍林木扶疏,地下建有公共廁所,是市民日常休憩的公園。廣場內環的建築別以A-F編成6區,外環則以G-N編成6區。廣場周遭林立著銀行、航空公司、飯店、電影院、觀光局、郵局、各省物產經銷中心、書店、巴士,以及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商店。

 

9、天文台疆塔爾曼塔爾(Jantar Mantar)

 

    疆塔爾曼塔爾天文台位於Sansad Mg.,是Jai Singh II所建,完成於1725年,裡面設置有太陽刻度盤、星球儀...等各種觀測儀器,迄今仍十分準確。對面是The Park 飯店,距離不遠處就是觀光客雲集的詹帕特街購物區。

 

10、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廟(Lakshmi -Narayana Temple)

 

    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寺廟樣式與其他印度教寺廟不同,外觀漆成鮮豔的紅黃兩色,內部裝飾極為華麗堂皇,是印度富商伯拉(Birla)家族1938年捐金建造的。此寺廟內供奉納拉亞那和妻子吉祥天女神像。納拉亞那是印度教保護神毘濕奴化身之一,象徵一般的愛與知識。吉祥天女是印度教的女財神,可以保佑信徒獲得財富。入內參觀須脫鞋襪。

 

11、胡默元大帝陵墓(Humayun's Mausoleum)

 

    胡默元大帝陵墓建於1565年,是胡默元的妻子Haji Begum建的。包括前庭花園、入口和左右對稱的兩座建築,都屬紅色砂岩結構,上繪有白色圖樣。陵墓主體建有雙層式的巨大圓頂,基座是不規則的八角形,裡面放置白色大理石棺,但石棺內是空的。陵墓是早期蒙兀兒風格建築物,後來阿格拉的泰姬瑪哈陵,就是以此為範本加以設計而成。陵墓周邊還有其理髮師和依沙可汗(Isa Khan)的陵墓。

 

12、顧特卜高塔(Qutb Minar)-

 

    顧特卜高塔位於德里南邊15公里處,是顧特卜德汀(Qutab-ud-din1193年所建。建此高塔目的是象徵勝利,並襯托奎瓦吐勒回教清真寺。高塔共有五層,高約72.5公尺,基部直徑14.5公尺,頂端直徑只有2.5公尺,高塔下面三層是紅色砂岩構造,上面是大理石築成,塔身雕刻著古老的文字圖案。

 

13、奎瓦吐勒回教清真寺Quw-watul Islam Mosque

 

    是印度最古老的回教寺院,建於1193年。清真寺主入口,是阿雷達瓦喳(Alai Dawaza),樣式融合印度與回教風格,典型的印回建築多半擁有尖形拱門,低矮的圓形屋頂和幾何學圖案裝飾。清真寺範圍包括中庭、迴廊和祈禱室,中庭內豎立一根高約7公尺的Iron Pillar鐵柱,是西元四世紀時所造的,鐵柱純度百分之百。奎瓦吐勒清真寺的原始建築,建立在一座印度教寺廟之上,因此環繞四周的石柱柱廊,都雕刻有精細的神像和圖騰。奎瓦吐勒回教清真寺後面,有阿雷米納爾(Alai Minar)未完成的高塔和清真寺,西北方角落還有1235年去世的阿爾杜德米什陵墓(Tomb of Iitutamish)。 

 

14、購物

 

    如服飾、鑲寶石之手工藝品、陳設品、民族樂器、打擊樂器、管弦樂器、地毯、傢俱、檀香木與石雕

 

1KULATAL的印度式樣女襯衫:可以當做禮物贈送親友,質料有棉織、絲織泡泡紗等,穿著非常舒適。

 

2SARI布料:以印度出產最著名,但價格高低相差很大,手染的SARASA布,各地別有特色很受女性歡迎。

 

3、以SARI布料加金絲、銀絲刺繡的手提包:也深受女性的喜愛。

 

 

 


u沙孟Samod-印染布料、手鐲、腳鐲

    沙孟皇宮是一座近代建築的印度宮殿,沒有顯赫的歷史背景,但是卻因為風格典雅,成為拉賈斯坦著名的皇宮旅館之一。沙孟小鎮本身沒有任何特殊的旅遊景點,主要道路只有一條充滿歷史感的石板街道

 

    沙孟皇宮與民房之間隔著一道拱形城門。鎮內房宅多半是用石頭砌成,牆上漆有各種顏色彩繪。小鎮內的手工藝品以印染布料、手鐲、腳鐲為主,在皇宮旅館附近可以買到。

 

1、沙孟皇宮(Samod Palace)

 

    沙孟皇宮是一座亮麗典雅的皇宮建築,以黃色為主調,繪飾有白色圖樣。沙孟皇宮是十九世紀建造的,經營者之一為貴族,是齋浦爾王公的同族親戚。皇宮裡有一間私人大廳,牆壁和屋頂四周、都鑲嵌著許多精彩的壁畫和鏡片。皇宮有三個中庭,其中之一是客人享用晚餐、觀賞音樂舞蹈的地方。宮內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格局、色調和擺設,附有現代衛浴設備。最特別的是有些房間浴室或廁所正好是拱形樓台,有的房間客廳正好是噴泉,住宿此地有帝王般的感受。皇宮的風采,曾經出現在電影「The far pavilions」的場景中

 

u曼達瓦Mandawa-紗麗布料、女性飾物、駱駝皮涼鞋、民俗藝品

 

    在德里與齋浦爾之間,有個曼達瓦(Mandawa)小鎮,曾經是從中國出發前往中東的絲路上的貿易重鎮。這座商業繁榮的沙漠小鎮周遭滿佈著砂礫土丘,主要街道環繞在曼達瓦古堡附近。主要古蹟是曼達瓦古堡以及牆壁上畫滿了五彩繽紛壁畫的HAVEIES小屋。1755年,安珀堡統治者的後代塔庫那瓦辛(Thakur Nawal Singh)在這裡建立碉堡,吸引不少商人在此安家立業,繁榮一時;直到十八世紀末絲路中斷,商人雖然到別處另起爐灶,但家還是安置在這。所以曼達瓦至今仍是人口密集的沙漠要地。

 

    鎮內的傳統市集,出售有紗麗布料、女性飾物、駱駝皮涼鞋...等,仔細挑選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民俗藝品。此區聚居許多吉普賽人,白天多半在市集乞討、晚上就到旅館跳舞賣藝-拉賈斯坦民俗舞蹈。遇到這些吉普賽女人和小孩最好小心隨身財物。如果想騎駱駝探探小鎮的景象,最好起個大清早,因為沙漠的太陽很熾熱,即使冬天上午9點過後的驕陽,都有可能曬得你頭昏腦脹。

 

1、曼達瓦古堡(Mandawa Castle)

 

    古堡位於城鎮中心,1760年所建,現任國王凱瑟里辛(Kesri Singh)雖然不再擁有王權,但仍住在堡裡,並把城堡改為飯店。一踏入城堡大門,就有穿紅色袍服,頭上包裹著鮮艷的頭巾(Turban),留著又長又翹的鬍子,像昔日皇室侍衛般的衛兵列隊歡迎,也有衛兵騎著馬、敲著鼓,以隆重儀式迎接貴客。

 

    古堡城門上面,釘有許多尖突狀鐵釘,這是古代印度防止大象攻擊城門的防禦工事。城堡裡掛著許多皇室的畫像,擺設也都是如假包換的古董、御用兵器等;堡內房間的設備比其他皇宮旅館稍嫌老舊,但住宿其中頗有時光倒流之感。每間客房風格各異,都是往昔國王或後宮佳麗安歇的閨房呢!視野最好的房間位於頂樓,站在平台上可以俯視整座古堡,有時候還可看到附近民家在頂樓曬衣服的情景。住在曼達瓦城堡最浪漫的事,就是在晴朗的星空下,欣賞印度拉賈斯坦地方獨特的舞蹈,你會發現他們的舞蹈和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舞頗為類似。此外最好不要貪睡,錯過清晨的美景,尤其是站在城堡頂端眺望整個 Shekhawati 的美景,以及陽光微微地照落在城堡的中庭花園裡。

 

    古堡鄰近的市集到處都有購物商店和小販。住宿在此,每天清晨都會被附近清真寺傳來祈禱聲喚醒,由於曼達瓦地區住有許多回教徒,所以走在街上經常可與薄紗蒙面的回教女人擦身而過。

 

2、哈維利建築(Haveli)

 

    曼達瓦城內屹立許多18-19世紀間的哈維利Haveli建築。這些建築特色就是在房宅窗櫺四周和牆壁上,繪飾風格鮮明的彩色壁畫。這些彩繪連綿的古典房舍,有些仍屬居民所有,有些已被列入古蹟保護。參觀曼達瓦的哈維利建築,可以步行方式前往,也可以騎著駱駝到處瀏覽。

 

3、曼達瓦坎普(Mandawa Cap)

 

    曼達瓦坎普是一座沙漠旅館,造型非常有創意,屹立於曼達瓦沙漠邊緣的山丘上,即使不住這裡,遊客也可以從曼達瓦古堡騎駱駝到此一遊。曼達瓦坎普裡面的房間,全部仿造沙漠帳篷而建,每一棟格局都不盡相同。曼達瓦坎普外觀都是泥土的顏色,繪飾有白色邊框和圖案,有的房間中央正好是一棵大樹,夏天時、綠樹成蔭,就變成天然的遮陽傘。旅館內有游泳池,站在游泳池旁的高台上,欣賞沙漠落日或日出,別有一番風情。

 

u碧卡內Bikaner--紅色城市

 

    每年在首都德里舉行的國慶閱兵行伍中,碧卡內的沙漠軍團,都是最受矚目的焦點!碧卡內是羅碧卡吉(Rao Bikaji)於1488年所建立的城市。碧卡內舊城仍有城牆和城門,裡面屹立著紅砂岩築成的古典建築物。主要古蹟包括朱納加爾奇城堡、拉巴宮。此外郊區的駱駝場及沙漠軍團都十分有名。在印度一隻中等駱駝約值RS20,000左右。

 

1、朱納加爾奇城堡(Junagarh Fort)

 

    朱納加爾奇城堡建於15881593年間,是碧卡內第三位統治者拉迦辛格王公(Raja Rai Singh)所建。朱納加爾奇城堡外觀採用本地紅砂岩建築而成,周圍的護城河和圍牆都比城堡圍牆低,不具防禦功能。這是因為15世紀後,碧卡內城始終遠離各大公國的紛爭,所以當時建造的城堡,純粹作為皇室居所。朱納加爾奇城堡有5座拱形城門,堡內的宮殿樣式融合印度和蒙兀兒回教風格,裝飾豐富的繪畫、燈飾、地毯、傢俱...等。朱納加爾奇城堡有一部分闢為博物館,展示木製皇室寶座、地毯、壁飾、武器、象轎、床...等古代歷史文物。

 

2、拉巴宮(Lalbagh Palace)

 

    拉巴宮是Ganga Singh 王公所建,是由幾座宅邸、寺廟、花園和庭院組成,外觀屬於紅色砂岩建築,具懷舊東方風格,公眾大廳裝飾精彩壁畫、地毯和肖像。目前碧卡內皇室家族成員仍住在拉巴宮內。宮殿部分改成旅館,部分闢為博物館。拉巴宮的Shri Sadul 博物館,陳列有豐富的紅砂岩雕刻、皇家服飾、繪畫、弓箭、器皿...等文物。 

 

u齋沙默爾Jaisalmer—黃金城市

 

    齋沙默爾是西元十二、十三世紀,由巴提人(Bhatti)所建立的城市。巴提人是拉吉普特民族(Rajput)的一支,自稱為「月神後裔」。古時候,齋沙默爾是印度絲路上的貿易重鎮,連結印度河谷地和阿拉伯海,所以成為駱駝商旅必經之地。

 

    城內建築採用本地特有的黃砂岩,每當夕陽映照在黃色建築上,整座城市就籠罩在一片黃澄澄的光芒中,因此有「黃金城市」的美稱。全盛時期人口超過11萬,目前大約4萬人,雖然不像從前繁榮熱鬧,但因靠近巴基斯坦邊境,所以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走進齋沙默爾城內,可以驚訝地發現裡面屹立著許多美麗的華宅古蹟、印度教寺廟、耆那教寺廟及大大小小的民房。城內有許多印度王公和富商的豪宅,包括有:巴特旺哈維利宅邸、納特瑪吉哈維利宅邸、沙林辛格哈維利宅邸...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1、巴特旺哈維利宅邸(Patwon Ki Haveli)

 

    巴特旺哈維利家族宅邸位居城堡中心,建於1805年,是當年一位經營綢緞及銀行生意的富豪,為了五個兒子所蓋的五層樓房。五層式建築採用本地硬質砂岩建造,樣式融合傳統拉吉普特式和蒙兀兒回教風格。宅邸正面設計60個格子狀樓台,層層雕工華麗細緻,鑲嵌花朵、植物圖騰,因雕刻過於細膩常被誤以為是白檀木雕成,美不勝收,不禁令人想見當時富甲一方的風采。

 

2、納特瑪吉哈維利宅邸(Nathmalji Ki Haveli)

 

    納特瑪吉哈維利家族宅邸,建於1885年,是19世紀後半齋沙默城的首相納特瑪吉所建造。納特瑪吉宅邸採用金黃色的砂岩結構,一樓分別有左右兩棟,一樓和二樓外觀所裝飾花卉植物等圖案雕刻,風格截然不同,但是又顯得十分協調,是不同的人所建造的。

 

3、沙林辛格哈維利宅邸(Salim Singh ki Haveli)

 

    沙林辛格哈維利家族宅邸,建於1815年,是1819世紀擔任齋沙默爾首相的沙林辛格所建造的。沙林辛格宅邸,頂樓設計有拱形樓台,最上面還有展望台,可以眺望全城風光。

 

4、羅度瓦古蹟群(Lodurva)

 

    位於齋沙默爾城郊15公里處羅度瓦,是昔日王朝的舊首都,附近都是強風造成的砂礫山丘地形。羅度瓦古蹟群裡面包括許多耆那寺廟、紀念碑等。當時耆那教團體控制了這裡的商業貿易路線,由統治家族輪流提供保護制度,所以在羅度瓦建立許多耆那教寺廟,後來又在齋沙默爾城內建立一座耆那寺廟。羅度瓦的耆那寺廟,建有優美的拱形圓頂,上面雕刻著精緻的神祇和神話圖案,是印度耆那教在建築上最大藝術成就。

 

5、沙漠砂丘(San Sand Dune)

 

    沙漠砂丘距離齋沙默爾城大約26公里,是一片面積廣闊的砂丘地形。遊客可以騎著駱駝,行走在優美沙紋上,感受沙漠狩獵(Safari)的樂趣;也可以一面欣賞拉賈斯坦音樂和舞蹈,一面觀看落日美景。

 

6、克胡利村莊(Khuri)

 

    座落於齋沙默爾城南方50公里處的克胡利村莊,是典型的沙漠居民聚落。村莊雖然不大,卻有民宿可供自助旅行者落腳。村莊內有的住家客廳裝嵌有一座多格的壁櫥,周圍雕刻細緻的花紋,每個格子裡面都放置不同的物品,例如:神像、鍋、碗、壺、盤...等。村民十分友善,遊客走在路上,後面絕對跟著一大群小孩子。克胡利村莊的婦女,經常頭頂水壺、手牽幼兒,步行到很遠的地方取水。

 

    克胡利村莊交通資訊:參觀克胡利村莊,可以騎著駱駝前往,或者參加當地的沙漠露營行程,就可抵達此地。從克胡利村莊往西邊行走55公里,就可抵達印度與巴基斯坦邊界。但是禁止外國遊客從邊境前往巴基斯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印度 Rajasthan拉賈斯坦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