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著我們第二站到瑞里一號橋旁的圓潭生態園區

 

 

全區佔地約5公頃,海拔平均高度將近1千公尺。園區內共有三座瀑布環繞,瀑布水聲迴音谷間,步道坡度緩急適中;健康步道可緩可急,老少皆宜,是一集生態、休閒、與健康的綠色步道。

 

 

圓潭遊客中心的1樓是多媒體生態館,有服務台,提供圓潭地景、水中精靈、植物、昆蟲等特色圖文解說導覽資料,每天還播放2場介紹當地景觀與生態的影片;2樓有餐飲、農特產展示區,千萬別錯過清涼解渴的愛玉!

 

 

我們決定先在2樓的圓潭谿享用午餐,再開始步道之旅

 

 

圓潭谿生態園區設有綠色健康步道,往返步道約40分鐘,漫遊其間可細細品嚐生態之美。

 

 

圓潭瀑布就在遊客中心正後方50公尺處.昨天的大雨讓瀑布的水勢更浩大!

 

 

離開圓潭瀑布後,我們先走左邊叉路去下一站-向山瀑布。

 

 

圓潭溪源於阿里山鐵路38號涵洞附近,於瑞里一號橋一帶匯入生毛樹溪。由於附近地勢高低落差不一,每每在水流時形成瀑布。其中,向山瀑布及其中一個較大的瀑布,瀑布前水潭呈圓形狀,因此取名為圓潭溪。

 

 

過了瀑布後,再往下走一小段的下坡路,前方出現一座木造拱橋,刻著「圓谿」二字的石頭就矗立在拱橋的階梯前。

 

 

圓潭溪為濁水溪的主要支流,所流經的地層屬砂頁岩互層,因為岩石節理發達,所以有多階層的瀑布及壺穴、高聳的峭壁,狹窄的溪谷、急抖的坡度等特徵,是觀察中海拔溪谷地景的最佳場所。

 

 

這一區到處可見巨石,是多年前上游的巨大石塊,受到雨季大水沖力和河流搬運影響而移到這裡

 

 

巨石中間的坑洞叫「壺穴」,陸地上的壺穴是早期曾有河流經過的證據,早期舊河川時代,河床底部為巨大的硬岩,當水流很急,砂石在巨岩凹槽中反覆滾動,當凹槽越磨越大,久了就形成壺穴。

 

 

過了大拱橋就是生態園區,木造的屋子是洗手間,感覺非常舒適。

 

 

生態園區山坡上有一條環狀步道-「茶之道北道」

 

 

「茶之道北道」的涼亭前有更壯觀的瀑布,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右邊木橋下方也有一小段瀑布

 

 

「茶之道北道」的瀑布

 

 

沿著來時路走回去,在通往心湖瀑布的叉路口左轉,發現一座早年熬煮樟腦的灶。早期初民入墾時代,砍伐樟樹是漢人入墾的主要動力,這個殘存的腦灶證明古早產業所扮演的角色。

 

 

早期圓潭溪谷樟樹成林,一百多年前人們陸續前來砍伐樟樹供作樟腦用途,並於溪谷設置腦寮,方扁匯集附近砍伐後剖開的樟樹碎片,經炊煮成樟腦後運下山。

 

 

過了腦灶遺址,沿著長長的木棧道階梯往上走,就能看見水量充沛的瀑布就是心湖瀑布

 

 

回到停車場,牆上的裝置藝術是王文志的作品-圓潭之春。以鐵、馬賽克、陶瓷片、竹為材料,從「自然、生態、藝術」的角度出發,幾何造型的鐵材,搭配局部高彩度馬賽克及當地竹材編織,表現當代生活美學觀點,蜿蜒的線條像生物軀體,又像流動的風與水,中間圓形區域有如「自然之眼」,引領觀眾去探索美景的奧秘。

 

 

離開圓潭生態園區後,我們驅車來到雲潭步道口,雲潭步道須登617多個石階才能抵達瑞里第一景-雲潭瀑布。

 

 

沿途一路陡下…天氣漸漸好轉

 

 

製紙池,大約五六十年以上,古早瑞里製紙過程是採一年生桂竹或麻竹,切成5尺長,再剖成四片,和石灰水浸泡在紙池一段日子,撈起後用牛拖石轉壓碎成紙漿,日曬成土紙,挑到竹崎、梅山轉賣。

 

 

看到這座涼亭就表示快到了

 

 

雲潭瀑布高約200公尺,雲潭瀑布落差極大,潭水自石縫飛瀉而下,有如白絲帶懸空而下,瀑布共分三層,每一層都有一個潭面,其中第三層最為壯觀。

 

 

 

 

第一層瀑布落差35公尺,下有一個碧綠色瀑潭,就是雲潭,據說深不見底,造型上窄下寬,裡面魚兒繁多,是個很傳奇的地方。

 

 

第二層瀑布,在冬天枯水期水量較小,在夏天雨水期會更壯觀,尤其是颱風過後3-7天最美、氣勢最滂礡的時刻,水花延著石壁而下,就像千軍萬馬在行軍打戰般。可惜我只能拍到源頭

 

 

第三層瀑布嘛應該要從涼亭旁的步道下切,可惜因崩塌禁止通行

 


雖然無緣看見第三層瀑布,倒是路邊這批可愛的小紫花很吸睛,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湘 的頭像

    愛湘隨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