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的前身是日據時代「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校。大正年間,大山背保的保正(村長) 彭金玉 先生,因村內弟子就學不便,於是聯合南昌、豐田的保正,向上級爭取在此設立分校。昭和18年(1943年)改制為「豐鄉國民學校」。到了臺灣光復前三年,由於躲避空襲,日本人疏散到鄉間,學生人數增至上百人,學校改為豐鄉國民小學。台灣光復後改為「豐鄉國小」,著名的漫畫家劉興欽就是畢業於這所小學。1983年因人口外移,豐鄉國小劃下了休止符。由於大山背村有豐富深刻的鄉土人文故事,這所廢棄的小學獲得客委會青睞,2006年斥資1700萬改建為「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校舍整修後煥然一新。
豐鄉國小校區不大,只有一排簡單的教室及操場空地,小巧玲瓏。
豐鄉國小的成立還有一個典故,「大山背是個風水寶地,會出偉人…」這個傳說在日據時代受到日本統治者的關注。日人統治臺灣初期,日本一位極富盛名的地理先生,由一個日籍軍官隨從,特地前來觀察。地理先生抬頭一看,煙霧彌漫的山間,竟然蹲伏一隻巨大威武的白虎,就像正準備躍起飛奔……原來那正是白虎山。他大吃一驚,心想,這樣的地理,將來必出偉人,對日本統治臺灣是非常不利,必須破壞,以絕後患。他建議在此地建一所學校。
在風水寶地建學校是日本人統治臺灣期間,最常用來破壞好風水的手法。當年日本地理先生認為大山背的白虎穴地勢太強了,光建一所學校是壓制不住的,因此又建了一座日本神社。這就是為什麼位於窮鄉僻壤,人煙稀少的大山背村,竟建了橫山鄉第二所國民小學和第一座日本神社。
放牛校長的故事
日據時代豐鄉國民學校,在校長是陳勝富的任期中,校長每天有許多公務要忙,卻經常抽出時間幫學生放牛,因此被稱為放牛校長。不是陳校長愛管閒事喜歡放牛,他放牛也是逼不得已的,因為大山背是個農村,村民都務農為生,家中人力不足時,小孩子在農忙期間就要下田工作,小孩子能做的事很多,像照顧更小的小孩、放牛、採茶、鋤草、撿柴等、是家中重要的小幫手。
農忙時,小朋友留在家中工作,就不能去上學了,教室裡空蕩蕩的,老師到底上不上課呢?不上課的話,耽誤了學生的學業,學校過意不去,要學生來上課的話,校長只好親自上門挨家挨戶的去找家長商量,希望家長能以孩子的學業和前途為重,但是家長都認為現實問題更重要,家裡人手不足,眼前就過不去,那能想到以後呢?
陳校長心裡為學生感到焦慮,該怎麼辦才好呢?一家家去拜訪後仍然不能改變家長的想法,這樣下去不行,非想個辦法不可。有一天他起個大早,在村子裡散步,迎面遇見劉興欽正要去放牛。「阿欽,你今天又不上學了?」「校長,爸爸叫我去放牛。」陳校長嘆了一口氣,阿欽是很聰明的孩子,失去上學的機會真的很可惜,校長伸手拍拍牛背,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方法。
「你去上學吧,我來幫你放牛。」阿欽以為自己聽錯,傻楞楞地看著校長。「快去啊,上學要遲到了!」校長的命令不能不服從,雖然阿欽還是半信半疑,但是仍然立即轉身快跑回家,拿了課本趕緊衝往學校,衝進教室時已經遲到了,教室裡只有他幾個台灣學生,還有一位因為逃避空襲,從城裡搬到山上的日本小孩,日本老師瞪了他一眼,繼續上課。
學生要放牛,不能去上學,校長於心不忍,因此主動幫學生代勞,讓學生能到教室去上課,從那天以後,陳校長就開始為需要放牛的學生照顧牛隻,「放牛校長」的名聲不脛而走,很快傳遍鄉里。
關於放牛校長-陳勝富的其他故事,可以在「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慢慢瀏覽…
一樓前半為咖啡雅座,後半為展覽館,有「客家人文館」、「蕨類館」、「多媒體放映室」
4-5月時,這裡有吸引人的油桐花季,有賞螢、賞蝶活動,老闆徐清鈞先生名片上的照片就是桐花季在生態池所拍的螢火蟲…
熱情的 徐 先生用他的天文望遠鏡給我們看太陽黑子。
校舍後面的生態池
忙著採蜜的蝴蝶已經無暇理我這個入侵者…
這兩天看見好多種蝴蝶
看得我是眼花撩亂啊
300元的有機養生午餐,清爽好吃!
從二樓觀景台所看見的小操場。據說豐鄉國小每次辦運動會,總會有學生受重傷,校長覺得奇怪,山裡的孩子每天跑來跑去的,怎麼會受傷呢?後來一位家長建議,運動會開始前先拜山神,並要孩子們在靠近校舍這邊比賽,就不會觸怒山神,果然之後都很順利,學生也不再受傷了,從此舉行運動會前的祭拜活動就成為豐鄉國小的傳統。
二樓觀景台貼滿了客家話諺語,可我這1/4客家人已經讀不來啦!
客家話諺語系列1
客家話諺語系列2
客家話諺語系列3
客家話諺語系列4
客家話諺語系列5
客家話諺語系列6
客家話諺語系列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