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寺紅殿一角





下午回旅館前,吳導在托林寺讓想參觀的人下車,我和霖第一時間馬上跳車,接著伶、瑾和阿娟也跟來,開始我們在托林寺的探險



在藏族歷史上,托林寺的地位舉足輕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峽、仁欽桑布等任務的故事都以托林寺為背景展開。托林意為「飛翔寺」,建於10世紀後半葉,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上路弘傳」策源地。



 





古格立國之初,鑒於朗達瑪滅佛而導致吐蕃亡國的慘痛教訓,益西沃把王位傳給弟弟自己專心事佛,並選派21名青年到喀什米爾去學習佛教密宗的教法。由於不適應喀什米爾炎熱的氣候,加上瘟疫流行,21人死了19人,僅剩仁欽桑布和瑪雷必喜饒兩人活著回來。仁欽桑布十分勤奮好學,後來成了西藏著名的大譯師。托林寺就是益西沃為仁欽桑布等人譯經的方便和發展佛教而修建的寺院。


為了弘揚佛法,益西沃和繼承者們歷盡千辛萬苦到印度迎請高僧阿底峽到古格講法傳教,為此益西沃付出自己的生命(註一)。1036年印度高僧阿底峽及其24名弟子來阿里講學,他在托林寺居住長達6年,他在這裏講習佛法、精修理論,最終寫成了《菩提道燈論》等許多著作。6年的傳經授法推動阿里地區佛教的發展。據載阿底峽入住托林寺使該寺名聲大作,地位陡升,吸引前後藏數以萬計的學僧。1076年宗教界在托林寺舉行紀念阿底峽圓寂大法會,西藏及西康地區的僧侶和信徒們不遠萬里跋涉而來,史稱「火龍年大法會」,由此推波助瀾演化成一場佛教復興運動,就此奠定古格在佛教史上的神聖地位。



托林寺周圍現存各種大小佛塔83座、塔牆2道,大部分集中在寺院西北側的平地上。佛塔內有大量模制的小泥像和小泥塔,泥像中有佛、菩薩、度母、天王等,屬13世紀以前精品。托林寺完好時由迦薩殿、白殿、十八羅漢殿、彌勒佛殿、護法神殿、集會殿、仁欽桑波譯師殿、阿底峽殿及講經台、眾多的嘛呢房、僧舍、拉讓及108座佛塔林構成,東西寬南北窄,是一組龐大的建築群。托林寺的建築風格和壁畫直接受尼泊爾和印度影響,是各地建築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隨古格王國的覆滅,戰亂兵荒加上文革毀壞,顯赫一時的托林寺如今只能在廢墟上回想當日輝煌。最盛時擁有遍佈阿里三圍的25座屬寺,300多僧人,現在只剩7個僧人。


托林寺有寺藏「三寶」:一是麋鹿角,有一說是阿底峽從印度帶來的,也有說是當年佛祖講經地的一隻麋鹿角;二是象牙質的五佛冠(象徵五智如來的寶冠),據說是托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而流傳後世,該寺每任堪布在佛事活動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塊黑色大鏇石,上面凹進一個清晰的腳步印,深入石內寸許,掌紋很清晰,據說這是阿底峽尊者留下的腳印。可惜這「三寶」我都沒看到



1、白殿



殿內有柱42根,柱頭及替木雕飾蓮瓣紋和忍冬卷葉紋;天花板彩繪圖案用色用線極不講究,顯得草率粗拙。白殿裏11面觀音像和八大藥師佛都被破壞,主佛釋迦只有身體是原來的,頭和胳膊是新的。釋迦牟尼像兩側原供奉藥師八如來塑像;東西壁前原供有無量壽佛、觀音菩薩、薩迦班智達等4尊像,南壁門兩側原供有紅、藍二忿怒金剛像,現已不存。殿內四壁繪滿壁畫,以塑像背光或各類佛母、度母像最精美。


2、紅殿-集會大殿



陽光照進39根柱子的紅殿,幾個肚子被掏空的佛像,裸露著乾草,燃燈佛肚裏據說是古格王意希沃的舍利子,文革時被賣掉了。如今殿裏很多經文和塑像都是新的。殿內壁上有關該寺發展演變的文字,對研究古格王朝歷史有很高的價值。



紅殿中庭右邊一個關著的小殿門是護法殿,女人不能進去。


 


紅殿中庭一角


1)雕飾


殿門框、楣雕飾有獸面、吉祥天、卷草紋、蓮珠紋、纏枝蓮花紋、蓮瓣紋等圖案。


2)天花板


殿內天花板遍繪飛天、獅、龍、鳳、孔雀、摩羯魚、蓮花、卷草、纏枝什花、如意雲團、菱形幾何紋等圖案。


3)壁畫


殿內遍繪各種壁畫,以各類佛、菩薩、佛母、度母、金剛、高僧大德為主體,周圍夾繪各種小像,最精美的為《僧俗禮佛圖》和《16金剛舞女圖》。《僧俗禮佛圖》位於西壁東側下部,圖中高僧和古格王室男女施主並坐一排,結印禮佛,下部繪外邦僧俗人等或坐或立,參加禮佛活動。



16金剛舞女圖》位於門廊東壁兩側,圖中舞女舞姿各異,或舉手過頂或合掌胸前,面容嬌美,腰肢細軟,體態輕盈,上著短袖緊身衣,雙乳袒聳,腹部微露,下著曳地長裙,赤足踏舞。所用線條為遊絲描,流暢精細;用色輕淡柔和,若隱若現,這種繪畫技法的人物壁畫在西藏極少見。



大門旁的小「擦擦」(一種刻有咒文的模制小泥塑,是喇嘛修練時做的)



紅殿外面的瑪尼石



3、壇城殿


東北側是不足15平方米的壇城殿,據說阿底峽和仁欽桑波曾在此會面,阿底峽令仁欽桑波在殿內修行,於是仁欽桑波在三道門上貼有警語。外門上寫:在此門內,如果我生起一刹那的貪戀世間輪回心時,諸護法當粉碎我頭!中門上寫道:在此門內,如果我生起一刹那的為自利心時,諸護法當粉碎我頭!內門上寫道:在此門內,如果我生起一刹那的凡庸的分別心時,諸護法當粉碎我頭!殿內壁畫氣勢非凡的飛天、雍容華貴的佛母、度母,姿態豐盈的供養天女,融會尼泊爾和印度風格。


由於氣候、習俗、審美觀的原因,藏人一定要給南方、西方來的佛像穿上衣服,越向東向北,佛像越敦實粗壯。托林壁畫中的側身正面像是伊朗細密畫特點,大黑天神作為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毘濕奴的第八個化身,本來身形苗條,到西藏已是五短身材,到內蒙古時更做桶狀。


註一


益西沃為弘揚佛法,修建托林寺並迎請仁青桑布、達摩波羅等著名大師來此著書說法。為籌集聘請高僧阿底峽來此傳教的費用,益西沃四處征戰,搜刮黃金,當他率兵到噶洛國時戰敗被俘,噶洛國國王要用益西沃等身重量黃金才能贖回。益西沃拒絕被贖,並囑咐子孫將黃金省下來迎請阿底峽。阿底峽聽說後深受感動,決定進藏弘揚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