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犛牛頭骨
10點多吳導突然停車,因為庫木庫里沙漠半腰有好幾群的犛牛,最大的一群有1百多頭,吳導這麼多年來也是第一次看到最大的一群!(孔爸攝)
野犛牛原是青藏高原的特產動物,棲息海拔3千-4千米的高山草原地帶,夏季甚至可到海拔5千-6千米地方。野犛牛因叫聲似豬,又被稱為「豬聲牛」,藏語稱「吉雅克」。野犛牛體形大而粗重,比印度野牛略小,長2-2.6米,肩高1.6-1.8米,體重可在1噸以上。毛長豐厚幾乎下垂到地面,如同蓑衣般可遮風擋雨,適於爬冰臥雪。頭上的角如月牙般,長度通常0.4-0.5米,最長的將近1米。野犛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饑、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野犛牛四肢強壯,穩健有力,足掌柔軟的角質可減緩身體向下滑動的速度和衝力,使它在陡峻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犛牛氣管粗短,因此可適應海拔高、氣壓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氣條件。
野犛牛主要在夜間和清晨覓食,以高山寒漠植物為主食,白天進入荒山峭壁上站立反芻,或躺臥休息、睡眠。野犛牛嗅覺十分敏銳,有危險時雄獸必首當其衝,一旦天敵接近,野犛牛會頭向下、尾朝空,馬上狂奔亂跑,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野犛牛性喜群居,常7-8頭、數十頭、上百頭為群。但年老雄獸性情孤獨,夏季常離群而居,僅3-4頭在一起。碰上一群野犛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一隻,單獨的野犛牛通常是被趕出牛群的公牛,剽悍暴躁,沒人敢惹!
兩頭野犛牛正奮力爬坡,走出一條彎曲的蹄痕(孔爸攝)
犛牛頭骨
看我蹲在旁邊就知道這顆犛牛頭有多大啊!
李師傅發現一個完整的犛牛頭骨!
犛牛頭骨
這顆犛牛頭骨好重啊...
我一個人根本拿不動,要用肚子才能勉強撐住!
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