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到塔什庫爾幹縣後,有的人累了想先睡午覺,精力充沛的我看見陽光在呼喚,怎麼捨得放棄外頭美麗的風情呢?何況孔爸回台前一直告訴我們,塔縣的女人最美,個個出門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昨天到塔縣時就已經看見好幾個塔吉克美女,既然下午沒事,當然就去大街上晃晃囉果然遇到幾個讓我們驚豔的大美女,可是害羞的我連偷拍她們都不敢。最後終於鼓起勇氣問,結果相機又跟我鬧脾氣,清楚的沒幾張,好洩氣啊





塔吉克人中女人比男人更重視裝扮,渾身上下色彩濃重,頭飾華麗豔盛。在塔什庫爾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紅色,有紅色的地方就有塔吉克族婦女。塔吉克女人喜歡穿連衣裙,年輕人都穿紅色連衣裙。有的是純紅色,有的紅布上印小白花,有的在裙擺上繡有花,雖然裙子質地花紋略有不同,但遠看仍是一片耀眼的紅。紅色被認為是青春的象徵,充滿活力,身材修長的塔吉克姑娘穿上紅色的連衣裙,更顯得蓬勃朝氣和曲線美。



塔縣廣場上的雄鷹雕塑展翅欲飛的姿態,給人一種英勇而神聖的感覺。因為生活在高處,塔吉克族被稱為「太陽部落」,同時也被稱為「鷹的民族」。塔吉克人性格堅韌、豪放,在塔吉克古老傳說中鷹是英雄的象徵,鷹成為塔吉克先民崇拜的圖騰,他們自稱是鷹的傳人。這只鷹的雕塑也是塔城的象徵之一。鷹不僅是塔吉克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化作生活的藝術,塔吉克人的樂器「那伊」(短笛)是用鷹翅膀骨鏤刻而成。它傳達的一種自然的音響,有人說它像鷹淒厲的鳴叫。他們的傳統舞蹈多模擬雄鷹展翅、飛翔迴旋的動作。




塔縣的民族文化藝術中心建築很新,主要在介紹塔吉克族的風俗民情。我們在售票處找不到賣票的人,等了一會兒,剛剛在階梯上和男生講話的女生突然出現,原來就是她啊,她說門票漲了,但來不及印製,所以直接寫一張收據給我們當證明,真的假的啊?




塔縣民族文化藝術中心庭園中的雕像



熱情的塔吉克人




穿艾德萊斯綢的塔吉克小孩!



帕米爾高原最後的守望者


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和柯爾柯孜族是遊牧在新疆海拔最高處的兩個民族。據考古研究,西元前幾百年這些伊朗語族東支的部落就已分佈在新疆南部地區,其中分佈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就是塔吉克族的先民。塔吉克原意為「王冠」,民族的命名如此高貴實不多見,傳說古代這個部族的首領,戴著一種非常華麗高貴的帽子作王,備受族人和它部族人的羡慕和敬仰。首領得知後很高興,便特別頒令:「部族所有族人也可以戴類似形狀的帽子,並從此改以塔吉克為族名」。從此這個民族世世代代佩戴這種與首領漂亮帽子相似的帽為榮。


帕米爾高原上90%以上的居民是塔吉克人。他們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所以塔吉克族人過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塔吉克」據說是「大食」 (波斯)的音轉。塔吉克人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歐洲人種,世上塔吉克族分高山和平原兩種,生活在塔什庫爾幹的是高山塔吉克。


u語言


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卻無文字,因此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他們的語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由於民族交往頻繁,新疆許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


u宗教信仰


信仰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新疆地區只有塔吉克族信仰此派。這一教派宗教教義上與其他教派相同,但宗教功課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如宗教活動較少,清真寺也很少,教徒們不封齋,不朝覲。除部分老人每天在家作2次禮拜外,一般群眾僅在節日舉行禮拜。宗教領袖稱「依禪」。各戶教徒世代從信某一依禪及其世襲的繼承者。


u


塔吉克族牧民以奶類,肉類和麵食為主,農民則以麵食為主。無論農、牧民都重視主食,不講究副食,很少吃菜。牧民善食乳製品;如酥油、優酪乳、奶疙瘩、奶皮子等,食物以煮的為多, 最好的是西爾烏(抓肉,用清水將較大的肉塊煮熟,然後蘸鹽吃)、那仁(肉塊+麵片或牛奶+肉湯+麵片)、顯爾該侖起(牛奶煮米飯)、顯爾台力提(牛奶煮烤餅)等,愛喝奶茶。早餐以奶茶、饢為主;午餐多為麵條、烏瑪什(奶麵糊)等;晚餐吃麵條、肉湯、加酥油製的食品。按傳統習慣一日三餐、各種食品的製作,均由家庭主婦承擔,男人不需插手。進餐時在地毯上鋪飯單(布餐巾),就餐者圍其四周,長輩坐上座,菜飯按座次先後遞送。


u


男女都穿長統野羊皮軟靴,用毛牛皮做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



塔吉克男人頭飾(網路圖片)


塔吉克男人穿套頭襯衣,外罩「袷袢」,即一種無領、無口袋、無扣的長大衣。在恰袢領口、袖口、背後都繡有花卉圖案。恰袢腰間還要繫一塊有繡花圖案的三角形腰巾。寒冷時外加羊皮大氅,戴「吐馬克」(羊皮圓高筒帽)。這種帽子為黑絨圓高統,黑絨面有紅色、藍色刺繡,綢子花邊(年輕人和老年人有別),帽裏用優質黑羔皮縫製,戴上很暖和。天氣不冷時候把下沿卷起來,露出黑黑羔皮毛;天冷時候把折邊兒放下來戴,可護住整個脖頸,非常實用溫暖。夏季塔吉克男子戴的是在白布上做了刺繡的「謝伊達」小圓帽,現不少年輕人也喜歡戴鴨舌帽。



塔吉克女人頭飾(網路圖片)


塔吉克女人酷愛裝扮,喜歡穿豔麗的連衣裙,戴精美的「庫勒塔」。這種平頂、紅絲絨製作的圓帽用手工繡成,帽沿上繡各種圖案,再配上額前綴以一排銀鏈,頭披一條紅巾,就成塔吉克姑娘的「招牌商標」,每頂價格高達200人民幣!庫勒塔帽幾乎成了塔吉克族婦女的標誌,冬季時她們還在圓帽沿裏襯些棉花或是駝絨,再增加後圍保護脖子不受凍,這種叫「謝依達依」的冬帽仍然是花團錦簇,後圍和帽沿四周都佈滿花卉和圖案。塔吉克帽子的花紋圖案千變萬化,幾乎沒有哪兩頂帽子的圖案是雷同。在黑色的絨布上,繡紅、黃、綠和藍色的花紋圖案,顏色十分豔麗。在塔什庫爾干,做「庫勒塔」是塔吉克女紅中最重要的事,塔族少女從小就要學會「庫勒塔」刺繡工藝,不然長大就可能嫁不出去。至今塔吉克女人仍以「庫勒塔」刺繡工藝為榮,圖案設計各有不同,極盡想像創造,使這種帽子的製作和佩戴,在塔什庫爾干的城裏鄉間一樣風靡至今。


塔吉克族婦女的服飾有已婚和未婚的區別。新婚婦女梳4條長辮,辮子上各佩帶一串很大的白色鈕扣或銀片作裝飾和已婚標誌;未婚女子髮辮上就沒有這些裝飾,只是用小銅鏈將辮梢連結在一起;老年婦女則留一條辮子,中年婦女留鬢髮。無論是小姑娘或已婚的婦女,都講究佩戴首飾,在節慶和婚喜盛裝時,還會在「庫勒塔」帽子的前沿上掛上一排「斯力斯拉」的漂亮銀簾飾,戴上大耳環,脖頸上再繞掛上數道珠玉的晶瑩項鏈,胸前佩戴很多叫「阿勒喀」的圓形大銀飾,顯得雍容華貴。




塔吉克族的新郎和新娘(網路圖片)



在塔吉克族服飾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新郎和新娘的裝扮。新娘除戴庫勒塔帽外,還要在帽子前沿上掛上一排「斯力斯拉」的銀色小鏈子。兩耳墜著長長的耳環,頸部戴幾排碩大項鏈,把脖子圍得緊緊的。辮子上飾流蘇或白扣、銀元,手上還要戴手鐲、戒指。此外新娘頭上還要蒙一條長長的紅色或黃色頭巾,外穿紅色長大衣,還要系上紅白相間的手帕。婚後這種新娘裝束至少要保持一個月,所以在大街上看到穿這種新娘服飾的年輕婦女,都還在蜜月中哩!


新郎的帽子上要纏紅白相間的布。紅色表示熱烈,白色表示純潔,紅白相間表示新人對愛情的純潔和忠誠。新郎外穿繡花長袷袢,內穿繡花襯衣,腰間系繡花腰巾,腳登紫紅色的喬魯克靴,兩手的無名指戴上戒指,並要繫上紅白相間的手帕。


u


塔吉克人住石木和土木結構的平房,牆壁多用石塊、草皮砌成,厚而結實;門向東開,一般近牆角,屋內無窗戶,房屋頂部中央開有5層木板架起的天窗,屋內還有5根木柱子;由於高原多風雪,室內雖寬敞但較低矮,四周築有土坑,長輩、客人和晚輩分側而居。。塔吉克人稱這種傳統房子為「藍蓋力」。夏季上山放牧時,多住氈房。


u


犛牛是塔吉克族生活中的一座活動供給站,人們要靠它來搬家,馱物,從它身上擠出的牛奶也是人們的滋補食品。人口不足2萬,由於人煙稀少,有時一個牧羊人騎馬走一天路也碰不上一座氈房。


u樂舞



(網路圖片)


鷹笛是塔吉克民族獨有的樂器,它在塔吉克藝術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塔吉克樂曲中都有鷹笛伴奏,可以說新疆少數民族的樂曲中,有鷹笛伴奏的樂曲幾乎都是塔吉克樂曲。塔吉克族的鷹笛是由鷹的翅骨做成,故名鷹笛。鷹笛共3孔,豎吹,音色獨特,悠揚而高昂,十分悅耳,既可伴奏,也可獨奏。塔吉克民間流傳許多關於鷹笛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在慕士塔格峰腳下的村莊,住著一個吝嗇貪心,對長工十分刻薄的巴依,名叫薩比爾。青年長工瓦法和女傭人古麗米赫熱相互熱戀著。他們相愛的事被巴依知道了,不准古麗米赫熱離開深宅大院,並故意讓瓦法去大山深處放羊,有意拆散這對戀人。瓦法在放牧中為了表達對情人的思念,他把牧羊鞭的把柄中間掏空,鑽上眼,做成笛子,用笛聲抒發自己的感情。一次他在牧羊時唱起憂傷的歌,忽然一隻雄鷹和撲向羊群的惡狼搏鬥,瓦法雖射死惡狼,鷹卻受了重傷。鷹對瓦法說:「我好不了,你把我殺死,用翅膀上的骨頭做一支笛,就算我留給你的紀念品吧。」說完鷹就死了。


瓦法含著淚,從鷹翅膀上取下2根翅骨,做成有3個音孔的鷹笛。每當瓦法吹起鷹笛時,山谷和草原上的百靈、雲雀、竹雞、山雉都停止鳴叫,屏息靜聽。這悠揚的笛聲也傳到古麗米赫熱的耳裏,使她得到很大的安慰。後來她根據這鷹笛的曲調編了一個優美的鷹舞。有一次巴依的兒子過生日,雖然請來四方樂師,演奏八方樂曲,但仍然沒有喜慶的氣氛。巴依無奈向長工們許諾:「誰能讓在場的客人高興,就可滿足他任何願望。」長工們商量請出瓦法,瓦法吹起鷹笛,清脆悅耳的笛聲使客人如醉如癡,如臨仙境。古麗米赫熱聽到笛聲立刻走出人群,跳起優美的鷹舞,客人驚呆了,也沸騰了。巴依只好兌現自已的諾言,准許瓦法和古麗米赫熱結成良緣。如今鷹笛成為塔吉克人最喜歡的樂器,鷹舞則成為塔吉克人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u風俗民情


1、命名禮


命名禮在嬰兒生下後第三天舉行。塔吉克族重男輕女,如是男孩,嬰兒生下三天後,父親手持獵槍沖天窗連開3槍,向天地和世人報喜,然後將獵槍放在嬰兒枕頭下,或大喊三聲,在枕頭下放一把刀子,其意是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親友們聽到槍聲後均前來祝賀;若生下女孩不鳴槍,只對著嬰兒大喊三聲,並在嬰兒枕頭下放一把笤帚,其意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心靈手巧,善理家務,同時通知親友前來祝賀。前來賀喜的親友要向孩子(不分男女)身上撒麵粉,以示吉祥。接著便舉行命名儀式。


命名儀式由阿訇主持,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命名時父母把孩子放在床上翻幾個滾,阿訇面對嬰兒念「都瓦」(舉雙手向真主祈禱),接著便為嬰兒取名。阿訇須把準備取的名字告知嬰兒父母,徵求他們的意見,看是否與在世的直系血親(包括父系和母系)重名的,若重名則取另須。名字取定後,阿訇再念經祈禱,隨即將嬰兒從床上抱起,在其右耳邊輕輕地叫3聲他或她的名字,俗稱「吹經名」。之後由阿訇把嬰兒放在床上翻3個滾,嬰兒的名字便確定。此時親友們紛紛向主人祝賀,向嬰兒祝福,祝嬰兒長命百歲。


2、相見禮


塔吉克族仍有些古老的習俗,如相見禮:兩個素不相識的男子相遇,也要熱情問候,並把雙手拇指並在一起說「更艾力賣古卓」(意為相互支持)。熟悉的人相遇則因相見者性別年齡不同而不同:男子相見,如是平輩先握手問安,然後同時舉起握著的手互吻對方的手背;如輩份不同,幼輩先俯身吻長輩手心,長輩則吻幼輩面額。女子相見,如是平輩互吻面額,近親則吻唇;如輩份不同,長輩吻幼輩眼睛或前額,幼輩吻長輩手心。男女相見一般行握手禮;如男子是親近的長輩,男長者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婦女拉著長者的手指尖吻一下手心,男長者則要輕輕按一下女頭部。有親屬關係的男女相見,多由女方吻男子的面額,較親密的互相接吻,最親密的要相互擁抱。


3、以物傳情


如果你是位姑娘,有人給你送來一個精美的荷包,裏面放了一些石頭子和一些已燃燒過的火柴棍,你會覺得莫明其妙。但是如果塔吉克族姑娘收到這樣的禮物,她會心慌臉紅。因為她知道,有人向她求愛了:火柴棍表示對愛情像火焰那樣熾烈燃燒,石頭子表示忠於愛情像石頭那樣堅定,海枯石爛不變心。


以物傳情是古老傳遞資訊的方式,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至今仍保留這種古老的傳統習俗。青年男女相愛往往採送荷包的方式,裏面除石頭子、火柴棍外,還有杏仁(表示忠心或掏出心讓你看)、鹽(表示你和鹽一樣重要,天天離不開你)等許多表達情感的東西。信物讓你去捉摸體味,去抉擇。人們通過來往的信物傳情,表白雙方的愛慕之心。雖然雙方所送的東西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是所送之物的含義卻是約定俗成的。


除了送荷包傳情外,小夥子也會利用叼羊的機會來求愛。在叼羊中,小夥子會拼命地去叼那隻羊,使叼羊活動顯得激烈精彩。一旦那隻羊得手,小夥子會迅速將那隻羊摔到喜歡的姑娘面前。大家就明白小夥子向她求愛了,如果姑娘接受了,她會立即委託身邊年長婦女將一塊繡花手帕繫在小夥子的馬頭上,表示接受小夥子的情意。這種在眾目睽睽之下的傳情方式,會引起人們的陣陣喝彩和祝福。有的吹起口哨起哄,有的喝彩祝福,為叼羊活動增添不少歡樂氣氛。


塔吉克族小夥子善良誠實,但求愛時辦法多也靈活,往往利用節慶或喜事場合人多時,趁樂器一響,小夥子們邊跳舞邊向四周掃描尋找目標,面對圍觀的姑娘,他們會展示最拿手的舞姿,以博得姑娘的歡心和愛慕。動情的姑娘為了表達對小夥子的鍾情,會害羞地將自己的紅頭巾搭在小夥子左肩上,傳遞愛的信號。有時人們為增加氣氛或戲弄某個小夥子,一些已有情侶的少女或少婦也會向小夥子肩上搭紅頭巾。結果有的小夥子肩上搭了好幾條紅頭巾,弄得他不知是哪位姑愛上他。更有趣的是,有的姑娘竟將條又破又髒的、老太婆用的深色頭巾搭在小夥子肩上,頓時全場哄堂大笑,搞得小夥子啼笑皆非,十分尷尬。不過小夥子並不生氣,仍在翩翩起舞。


塔吉克人以物傳情不僅用在青年男女戀愛上,喪事時也用以物傳情的方式表達。安慰死者家屬或親友時,有的送上一支香煙或莫合煙(新疆一種煙草),或是納斯(用麻黃草灰和莫合煙葉磨碎攪拌的一種鼻煙)。塔吉克人認為煙是苦澀的,用苦來抑苦,以此表示希望死者家屬及親友節哀。塔吉克人舉行婚禮前5-6天,對親屬中有喪事的人家,舉辦喜事的人家要把他們請來,在手鼓上擺上香煙、納斯或莫合煙,希望他們節哀,忘掉過去,敲響手鼓,為青年人祝福。在外地工作或出差的塔吉克人,得知親朋好友的不幸後,又趕不回去弔唁,便會給過世人的家屬寄一封信,在信封中放一支香煙,表示對死者家屬的慰問。喪家接到信後,會理解寄信人的意圖。這也是一種以物傳情的形式。


4、婚禮


塔吉克族以善騎著稱,每逢參加親友的婚禮,他們大多會騎馬匹赴宴,塔吉克人的婚禮是按伊斯蘭教教規進行。婚禮儀式一般在女方家舉行,雙方設宴待客,前來祝賀的親友都要帶羊、食物等做為賀禮。


塔吉克族的婚禮要舉行3天,熱鬧而隆重。第一天新郎和新娘要在自己家裏進行打扮和準備,男女兩家忙忙碌碌,喜氣洋洋。新郎和新娘都要挑選自己的陪伴。衣著上除穿民族服裝外,新郎頭上還要纏上紅、白兩色的布,象徵青春與純潔;新娘的辮子被一串串白扣子裝飾起來,表明她將成為媳婦,戴上繫有紅、白兩色手絹的戒指則象徵著吉祥和幸福。


第二天婚禮進入高潮,新郎騎高頭大馬,由親朋好友護駕,彈起民族樂器,浩浩蕩蕩來到女方家迎親。迎親時男方要準備一份厚禮:一隻肥羊送給女方。迎親的隊伍來到女方家門時,女方父母及親戚朋友要在門口迎接,這時新娘的女伴代表新娘要向新郎敬上2碗高原最純潔、最有營養,放了奶油的牛奶,新郎當眾喝光表示接受女方的盛情和甜蜜愛情。新郎下馬後,新娘的奶奶要向孫女婿的肩上撒些麵粉表示祝福,願兩個年輕人互敬互愛,白頭偕老。進屋後新郎要向蒙著面紗的新娘贈送禮品,並和新娘交換繫有紅、白布條的戒指。之後新娘的父母拿出豐盛食品招待新郎和來迎親的人。吃完喝完後便開始舉行高原上特有的賽馬、叼羊等娛樂活動,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吹起鷹笛,打起手鼓,歡樂氣氛進入高潮。新娘新郎雖然已領取結婚證,但在晚上還要舉行宗教儀式「尼卡」:阿訇要為這對青年人證婚,並為他們祈禱祝福,還要共飲一碗鹽水,象徵他們的愛情是永恆的。新娘的父母也要為這對青年人祝福,並向女婿贈送禮品。


第三天早晨,新郎新娘共騎一匹馬回到男方家。路上伴隨的青年男女們彈起各種樂器,邊歌邊舞。馬到門前時,婆婆要親自給兒媳婦端上2碗放有酥油的牛奶,騎在馬背上的兒媳婦喝完後才能下馬。從下馬的地方到洞房早鋪好紅毯,新娘子踏著紅毯進新房,表示幸福甜蜜的新生活開始。這天客人們來的很多,男女引吭歡歌,婆婆起舞,盡情娛樂,直到太陽落山,人們才不捨地離去。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娘家人要來贈送禮物和飯食,表示還掛記著自己的女兒。男方也要給娘家人每人送一份禮物表示感謝。這些禮節結束後,新娘才能揭去臉上的面紗,開始正常的家庭生活。


5、葬禮上的哀歌


如果說婚禮是塔吉克人現世最隆重的盛事,那葬禮對他們來說則是最高的禮儀。塔吉克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喪葬習俗和其他穆斯林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唱哀歌。唱哀歌的都是婦女,她們圍坐在炕上開始一種如敘如吟的哭唱。哀歌有領唱和伴唱:領唱的人按照固定的調子邊哭邊訴說讚美死者生前種種的好,哭聲和歌吟因過度悲傷而斷斷續續,時高時低。其他10幾位死者親屬中親近的女性婦低聲嗚咽伴唱,在曲調的中間或結尾時,隨她一起合唱。


6、肖貢巴哈爾節


肖貢巴哈爾節是塔吉克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西曆321,節期為3天。「肖貢巴哈爾」塔吉克語的意思是「迎春」,塔吉克族另一說法是「諾魯孜節」,意思是「新日」、「新年」或「迎春」的意思。過節這天恰是農曆春分,這天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塔吉克人將這一天看作是祝願實現新的一年美好願望的時刻。


節日前夕塔吉克人每個家庭都要從裏到外打掃清除。許多人還要在家裏牆壁畫上花紋或圖案以示吉祥,同時灑上麵粉表示祝福,希望來年吉祥如意。許多婦女相互幫助炸「阿爾孜克」(一種油炸麵製品)、烤制大饢。這種饢比平時烤的饢要大要厚,是過節必備食品。


節日當天人們要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肖貢」,「肖貢」帶領一群人去各家拜節。拜節時「肖貢」走在前面,到每家都要開口講祝賀詞,主人對客人的到來表示歡迎,接著將準備好的麵粉撒在「肖貢」和其他客人肩上表示祝福,然後請客人入坐,主人熱情地倒茶水,請客人品嘗食品。這時「肖貢」先親自將大饢掰成一塊一塊,並說:「以真主的名義」,自己先吃一口,這時大家才能開始吃面前食品,「肖貢」率領的拜節團體一天要給數十家人拜節,透過這個拜節活動,增進相互的瞭解和友誼。節日第一天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拜節,婦女留在家裏招待客人。過後再由姑娘和媳婦去拜節。媳婦還要帶上油饢回娘家看望父母,祝賀節日。節日期間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7、播種節


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人除經營牧業外,還從事農業生產。他們主要種植青稞、豌豆和小麥等耐寒作物,每年在春播時要過播種節,塔吉克語叫「鐵合木祖瓦斯提」(意為播種或是開始播種),這個節日在春播的頭一天舉行。這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來到地頭,每戶要帶一些麥子堆放在一起,以祝賀春播的開始。村裏有威望的長者面對蒼天和原野進行祈禱,祈求風調雨順,獲得豐收。之後把麥子撒向人群和大地,人們歡呼跳躍,相互擁抱表示祝賀。接著由一個人牽頭肥壯的耕牛來到地裏,象徵性地犁幾下地,並撒一點麥種表示開播。


第二天人們便大面積地犁地播種。那頭耕牛犁幾下地後,人們還用麵做成犁鏵、犁套狀的食品獎賞耕牛,對耕牛表示慰勞,希望它在春耕春播中出力。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烤饢,並要做「代裏亞」(大麥壓碎後煮熟的一種飯)。塔吉克人在過播種節時也有和南方傣族相似的潑水習俗,若有人去塔吉克族人家裏作客,塔吉克族婦女便會端著一盆清水在門外等候。客人一進門,幾盆水便潑到他們身上,越尊貴的客人越要往他身上潑水,以表示對他的尊重和敬意。


8、祖吾爾節


「祖吾爾」在塔吉克語中是「引水」的意思,所以祖吾爾節是引水節。塔吉克人在過完播種節後,第二天就要過引水節,這是人們盼望風調雨順的節日。塔什庫爾幹海拔高氣候寒冷,每到春季播種季節,人們都要上山破冰引水,使良田得到及時灌溉。而這個節日正是組織和動員大家去引水的活動。過節前全村都要做準備工作,一是勞動工具;二是先要到有冰層的水渠上面撒些黑土,以利冰層表面吸熱,加快冰層融化;三是要烤3個節日用的大饢,一個留在家裏,兩個帶到水利工地食用。節日這天大家騎上馬,帶上工具和饢,由穆拉甫(負責水的頭人)帶到引水點,接著便開始熱火朝天的破冰引水和整修水渠,大家懷著爭先恐後搶著幹重活以求豐收。當水引入管道後,人們歡呼雀躍祝賀引水成功,並聚在渠邊共食帶來的節日大饢,之後坐在一起祈禱,祈求農業豐收。這天還要舉行賽馬、叼羊等娛樂活動,慶賀引水成功,節日過後人們便集中精力開始一年一度的春耕生產,進入春耕的大忙季節。


相關圖片參見【大紀元時報】組圖:帕米爾高原明珠-塔吉克族民俗風情http://tw.epochtimes.com/bt/6/11/6/n1511409.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