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駱駝與香妃墓


 


今天自由活動,琇和伶決定放一天假,那兒也不去,我想去看傳說中的香妃墓,和霖跳上公車後,一路慢慢晃到喀什郊外,在一處偏僻的樹林道中下車,沿著指示牌走到了香妃墓。


香妃,歷史上是否有其人?她的身世如何?她是怎麼死的?她死後葬在哪里,是新疆喀什、北京陶然亭,還是遵化清東陵?關於香妃的傳說有各種各樣「香妃墓」或「香娘娘廟」也不只喀什一個,如內蒙呼和浩特和甘肅就都有這類祠廟。對香妃及其墓或廟來歷的解釋,大都基本相同:


【傳說一】


香妃自幼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汗」(維語意為香姑娘),相傳康熙年間,香妃曾祖父阿巴克和卓敬獻一棵沙棗樹給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加贈磚茶和絲綢等物。乾隆年間,香妃的父親和哥哥圖爾都又在協助清政府平定和卓大小叛亂中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輔國公。在慶功會上,乾隆深感這伊帕爾汗的才思敏捷,談吐非凡,十分歡喜,當即封為貴人,因為是和卓家族人,便稱為和貴人。


宮中生活的容妃仍保持自己的飲食習慣,有專門的廚師為她製作可口的飯菜。時令水果則都由地方官員及時進貢。有陝甘總督進獻的哈密瓜,有福建巡撫進獻的鮮荔枝。1760年,有40顆鮮荔枝運進紫禁城,進宮才4個月的和貴人破例嘗到1顆。和貴人一定從鮮美的荔枝想到了老家芬芳的沙棗。可是貴人這樣的級別還沒有多少發言權,晉封為容嬪後她終於表達了懷念沙棗花香的強烈願望,於是就有從新疆烏什運送沙棗樹苗進京的事。


由於她保持新疆維吾爾婦女的生活習慣,頭上愛戴沙棗花,身上有股濃郁的沙棗花香,所以被人們稱為香妃,但她因為不服京城水土而病故。傳言乾隆皇帝下令由124人抬運她的棺木,從京城出發,沿著長安、蘭州、古絲綢路,出玉門關,歷時3年終於運到她的出生地喀什,埋在阿巴克和卓麻紮裏,至今在阿巴克和卓麻扎的主墓室內還存有乘駄轎,紅色車篷馱轎上面兩口方形綠棺,據說就是當年從北京帶運送香妃和她哥哥圖爾都屍體回喀什的。


當然這只是傳說,據清史記載沒有「香妃」只有「容妃」。容妃生於清雍正12年(1734年)915,是清乾隆皇帝的貴妃,維吾爾族,新疆葉爾羌(今莎車)人,小名「伊帕爾汗」,為駐京維吾爾貴族、輔國公額色尹的姪女。乾隆25年(1760年)左右,香妃26歲,以「和貴人」身份入宮,才2年就被冊封為「容嬪」,5年後又晉封為非滿州貴族出身女子最高地位的「容妃」。據說身上散發天然異香,因而俗稱香妃,容妃之名反而不顯。


1765年乾隆下江南,以皇后烏喇那拉氏為首的6位妃后陪侍,巡幸到杭州時,皇后烏喇那拉氏對乾隆突生不滿,憤而犯滿族大忌的剪去自己頭髮,被遣回京,次年過世,乾隆即不再立皇后;1771年容妃又陪侍乾隆東巡泰山,為首的是令皇貴妃,回來4年後也去世;1777年乾隆巡幸盛京(今瀋陽)時,容妃已列為陪侍嬪妃中第二人,1780年她陪皇帝去熱河乘德行宮時,已是乾隆皇屢次出巡皆陪侍的「唯一」嬪妃了。容妃得寵與她的聰明才智有關。容妃聰敏睿智,心思細膩,懂得乾隆心性,熱烈中更多似水柔情。乾隆熟稔的維吾爾語就是師出容妃,維吾爾族人騎射本事也很投乾隆狩獵之好,加上體散獨一無二的異香,受寵是當然之事。


史學家考證:乾隆非常尊重容妃的習慣與信仰,清朝在乾隆以前,沒有回族妃嬪的先例。容妃以回部女子至清朝,乾隆對她寵愛有加,為她建寶月樓(即今新華門)、回營、清真寺、土耳其式的浴德堂以解鄉愁。當時八旗以外所有百姓都住外城,惟獨回營近在咫尺依靠九重。這是乾隆愛屋及烏。乾隆為容妃興建寶月樓的原因是:第一,言語文化不同。容妃講維語,不便與諸妃嬪住在一起交流,乾隆會維吾爾語,可與容妃用維語直接交談;第二,飲食習慣不同。皇后的正宮坤甯宮兼作薩滿祭祀的場所。坤甯宮每日進豬兩口,在神案上宰豬,在大鍋裏煮豬肉,祭祀敬神。元旦祀神,皇帝、皇后行禮;春、秋兩大祭,皇后亦到,妃嬪自當侍從,最尷尬的是豬肉米飯,這是回教徒萬萬不能忍受之事,容妃單獨安置在另一生活區域,就不會有此困擾;第三,生活風俗不同。維族的衣服、裝飾,與皇宮的后妃、宮女都不同;第四,宗教信仰不同。滿族的宗教是薩滿教,乾隆又崇奉喇嘛教。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要做禮拜。容妃所居之地,隔長安街對回營,建回教禮拜堂及民舍,並使內附之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襲回風。容妃站在樓上,可以望見對面的回子營,以解思念之情。寶月樓有專門的廚師為容妃製作各種清真餐飲,專門的裁縫縫製維吾爾服飾。容妃入宮7年均穿著維吾爾服飾,直到被晉封為妃後,才特別「製備」滿州式樣的朝服與吉服,這是非常例外的恩寵。


北京楊柳樹葉枝條很像南疆的沙棗樹,讓當時遠嫁京城已5年的香妃觸景思鄉,乾隆即下旨將南疆特有的沙棗樹移植到紫禁城皇宮。因勞師動眾數百人萬里搬運沙棗樹,而引發1765年被徵差之徭大規模抗拒的烏什起義事件。烏什起義事件並不是鄉野傳說,在新疆拜城人毛拉木沙-賽拉米的著作《伊米德史》中記載:「有位美麗無雙的少女嫁給皇帝,因為思念家鄉而哭泣,皇帝為解其鄉愁,下令將南疆的沙棗樹移植到紫禁城皇宮去,烏什人民抗拒起義,皇帝嚴厲鎮壓,爆發烏什起義事件。」歷史上也確實有這麼一次「搬運沙棗樹事件」容妃在宮中生活28年,於乾隆53年(1788年)419因病去世後,葬在河北省清東陵的裕陵的妃嬪園寢內。「香妃」之名不知何時而起。香妃與容妃是一人還是兩人,學界看法尚不一致。


【傳說二】


又有人說葬在這裡的是容妃之兄圖爾都的漢族嫂子-蘇黛香,她在清代是個很有地位的王公夫人。容妃去世前後,圖爾都去世於北京,他的漢族夫人蘇黛香奉朝廷諭旨送丈夫遺體返回喀什噶爾,並將圖爾都安葬在其祖先之陵阿巴克和卓麻扎中,這是清朝對邊疆維吾爾族有功大臣的恩顧優待。蘇黛香是漢族人,又是朝運命婦;按封建時代的倫理標準,丈夫死後應當為之守節護靈,到喀什噶爾後就再也沒有返回內地。主墓室內的那乘駄轎有可能就是她運夫遺體時帶來的。早在阿古柏修墓前,就曾在蘇黛香的主持下擴建整修過阿巴克和卓麻扎。


據說蘇黛香還為當地百姓做不少好事,如興修水利,服濟貧民等,被當地維吾爾族同胞尊稱為「迪麗達爾罕」。蘇黛香這個維吾爾語名字譯過來就是「同心」,確實既好聽又有意義,而且名實相符。作為維吾爾人的漢族妻子,致力於民族間的團結還能同心同德、友好相處是很自然的。


她死後當然也葬在喀什噶爾。作為圖爾都家族的重要成員,安葬在阿巴克和卓麻扎內她丈夫的墳旁也是可能的。那座被指為「香妃墓」的小墳,說不定就是蘇黛香的。於是人們根據蘇黛香名字中的「香」字,加上伊帕爾罕「容妃」的生平事跡,這樣一個極其優美的人物「香妃」就產生了!當然這種解釋僅是一種推測而己。


不難發現在香妃這些傳說故事中,都在借「香妃墓」表現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和睦友情和血肉聯繫。


 


◆香妃墓(阿巴克和卓麻紮)



香妃墓在喀什東北郊5公里處的浩罕村,是阿巴克和卓家族的麻紮。「和卓」為波斯語,意思是「聖裔」,原指伊斯蘭教創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孫,後來稱呼伊斯蘭教學者、大阿訇。「和卓」又因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瑪罕木特的長、幼子而分「大和卓」與「小和卓」;「麻紮」是墓地的意思,所以「阿巴克和卓麻紮」阿巴克家族的墓地,佔地約2萬平方米,建於1640-1927年,近3世紀之久,是座典型的伊斯蘭式古老陵墓建築,陵墓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墳丘58座。第一代是伊斯蘭傳教士阿基買和買提玉素甫和卓。他死後長子阿巴克和卓繼承衣缽繼續傳教,並一度奪得葉爾羌王朝的世襲政權,在顛峰時期統治喀什噶爾、葉爾羌(今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吐魯番6座城市,接受「世界主宰」稱號,成為17世紀白山派伊斯蘭教的首領。陵墓裡全是男性,唯一的女性是香妃。





陵墓由門樓(地圖1入口)、主墓室(地圖7阿巴克霍加麻札)、講經堂(地圖6)、加滿清真寺(地圖4)和高低禮拜寺(地圖23)五個部分組成:



1門樓




門樓不大卻十分華麗,門樓兩側有高大的磚砌圓柱和門墻,表面都相貼藍底白花的玻璃磚。


2主墓室(拱伯孜)





主墓室是新疆最宏大精美的陵墓,坐北朝南,坐落在陵園東部的大庭園中,這個圓頂中空的「拱伯孜」,造型精美壯觀,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建築,主墓室呈長方形,長35,縱深29,高26多;四週牆壁全用碧綠色的琉璃磚貼面,間以金黃、湛藍二色瓷磚鑲嵌,遠遠望去五彩斑斕,耀眼奪目,瓷磚表面繪有彩色圖案,有的還配有阿拉伯文古代警句。墓室頂部中央,是一個半球形巨大穹隆,圓拱直徑長達17。其頂部亦有一個筒形小「邦克」和一彎新月。



 


四邊各立一座半嵌在牆體內的高大磚砌圓柱,底粗頂細,底圓直徑


3.5左右;遊人可沿著塔柱內螺旋形磚梯登上主墓室頂部;4個塔柱頂端各有一座精雕細琢的圓筒形「邦克」,這些只是裝飾用的的「召晚閣」。「邦克」上各有一桿鐵柱,高擎著一彎金屬月牙,增加肅穆神秘的氣氛。這四塔一拱加上參錯環抱的5彎月牙。使整座主墓室氣勢格外莊嚴,造型特別美麗和諧,難怪成為遊人最矚目的地方。

主墓室的正門朝南,墓室內高大寬敞的廳堂築有半人高的平臺,平臺上排列大大小小幾十座墳丘,這些墳丘和平臺,全用白底藍花的琉璃包砌,上面再覆蓋各種圖案的花布,既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又有保護墓丘的作用。按傳統,高大者為男墳,小巧者為女墳。根據本地傳說,這裡面埋葬著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572人,實際上似乎沒有那麼多墳包啊?香妃墓在面對大門最主要的那排中間左三,覆蓋紫色絲絨罩巾的那座(為尊重死者,故未拍墓室內部)。香妃墳前用維文、漢文寫著她的名字。陵墓內的一切都很簡潔,沒有侈靡的殉葬品,甚至看不到一件可以被認為多餘的物品。



香妃墓的觀光駱駝,與我們之前在月牙泉騎的駱駝相比,打扮得很漂亮呢!



葡萄架下的駱駝



3、講經堂(虧柯拱伯孜教經堂)



陵園的正北方有個穹窿頂的龐大建築物-講經堂,建於1640年,是陵園內修建最早的建築,是伊斯蘭教依禪派在南疆的傳教地。依禪派第二代精神領袖阿巴克和卓曾在此傳經,在他執掌葉爾羌王朝世襲政權時期,講經堂成為光揚伊斯蘭教依禪派的聖地。講經堂的牆以磚砌成,其外敷以草泥,表面為白色石膏層,圓頂中空、高大莊嚴,因為用綠色的琉璃磚裝飾,又稱「綠拱北」。講經堂前有一處平頂式天棚,以15根高5的木柱支撐,柱體上鐫有精美的淺浮雕,雖歷時彌久,其精湛的雕刻工藝令人嘆歎不已。


4、加滿清真寺(禮拜寺)



陵園西部用牆隔開的一個大院落裏有個加滿清真寺。



加滿清真寺大門牆上的刮痕,據說是女穆斯林求子所留下的痕跡



院落裡的夫妻樹



「加滿」是禮拜五的意思,是穆斯林居麻日(星期五)會禮及舉行重要宗教儀式時才開放。



洋蔥造型的門廊


 


褪色的列柱仍可隱約看出當年華麗的色澤


5、高低禮拜寺



右邊有高台的是高禮拜寺,左邊是低禮拜寺。



高禮拜寺雕刻精緻的大門



高禮拜寺的柱子不論雕刻或彩繪都非常精采,值得仔細看看。



 



令人驚豔的黃藍配色!




彩繪的飛檐形成一道彩色長廊


 


交通:從市區乘計程車,來回20元左右。門票15元。


關於香妃還有一些有趣風俗。有些婦女不論已婚或未婚,當她們生活中不順心或有某種願望時,便到陵墓手扶墓牆哭訴心中苦悶,或念叨願望。想生孩子的婦女除祝願外,臨行時還把一條細長的紅布條用小棍插入墓牆縫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