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Marino的Palazzo dei Governo共和國宮
今天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只去一個地方-San Marino聖馬利諾。「聖馬利諾」不是義大利的小山城,人家可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呢!出國前因為閱讀了馬繼康《長馬靴上的三顆鈕釘》,我才知道原來在義大利境內,除了梵蒂岡這個國中國,還有另外兩枚-馬爾他騎士團和San Marino聖馬利諾!因此這趟義大利行,說什麼也一定要去看看這個可愛的山中小國!在旅店用完豐盛早餐後,我們開心地前往今天的目的地,離開Sansepolcro,我們沿著S258道往Rimini開去,一路的湖光山色與牧場風情,每每讓我們忍不住停車拍照。
也幫小藍拍張獨照吧!
(圖片來源:google)
聖馬利諾在義大利東邊的Titano山,國土只有61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通用義大利語,大部分人民信仰天主教。首都聖馬利諾市四周城牆環繞,岩頂雄踞3座堅固堡壘:一號堡壘Rocc洛卡(又稱Guaita瓜伊塔)、二號堡壘Cesta切斯塔(又稱Fratta弗拉塔)和三號堡壘Montale蒙泰萊。中世紀時整座城市只有一座城門-聖方濟門,它是4世紀時修道院的正門。門外有吊橋,門內牆上有兩段黑色銘文,申明外國人出入這座城市的法規:「在任何情況下,衛兵不得允許任何外國人攜帶任何武器進入本城。必須搜查他們,令其放下武器,並在上述外國人逗留本城期間妥善保管其武器」,「經執政官選定的聖馬利諾各城門的衛兵,必須忠誠勤懇地日夜守衛城門。非因公務,他們不應該、也不許可在夜間一聽見鐘響就放人進入。」
西哥德人入侵西羅馬帝國時,亞拉里克一世的軍隊並未襲擾Titano山周圍的修士淨土,這裡逐漸出現修道院,並吸引許多為教堂和修道院服務的牧人、農民、工匠、獵人和樵夫。為紀念教堂創始人,這片土地被命名為「聖馬利諾之地」,後來逐漸變成「聖馬利諾之國」。倫巴德人入侵北義大利時,聖馬利諾成為米蘭統治者斯波萊托公爵的采邑,隨後又歸羅馬教廷和利米尼主教管理。現存最早的聖馬利諾文件—頒布於885年的《Placito Feretrano費雷特拉諾敕令》,確認這片修道院領地最早的版圖。當時利米尼主教認為聖馬利諾修道院侵佔他在蒂塔諾山西側的某些土地,經過談判,聖馬利諾修道院院長斯特法諾確認利米尼教會從來沒有擁有過這些地產。雙方確認卡索萊、拉韋利諾、法布里卡等12個地方、共計4平方公里的土地,均屬聖馬利諾修道院所有。
San Marino聖馬利諾地圖(圖片來源:google)
13世紀的教宗博尼法斯八世時代,聖馬利諾逐漸從修道院變成獨立的城邦。1244年時這裡的居民已組成城邦行政機構,領土擴張到26平方公里,人口達1500人左右。此時聖馬利諾已在蒂塔諾山的三座山峰上設防,修建堡壘,還由各家族家長組成稱為「Arengo阿倫戈」的家長會議,並制訂一些成文法:14-60歲的聖馬利諾人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切斯塔和蒙塔萊兩座堡壘中的衛戍人員必須宣誓終生在堡壘中生活;入夜後不持燈火者不得在街上行走;守夜人負責安全,如果不能破獲竊案,必須賠償損失;農民受到尊敬,有錢有勢的人則得不到信任,富人不得在已建成的城區及其一里內購置房屋、地產;謀殺和叛國罪處以極刑,罪犯住宅夷為平地,子孫後代終生放逐。賭博者處以20枚拉文那銅幣的罰款,在街道上傾倒垃圾和污水者也要罰款。新婚夫婦到各家搜集羽毛(鋪床用)或是索要禮物也要處罰。城內每戶人家養山羊不得超過3頭,鄉下不得超過6頭。
由於聖馬利諾土地貧瘠,物產也不豐富,中世紀時的生活非常艱難。周圍的幾個教區主教也一直覬覦這片小小的土地,經常企圖剝奪它的主權,尤其是有時來蒂塔諾山居住的蒙泰費爾羅主教,經常干涉聖馬利諾內政。蒙泰費爾羅家族向聖馬利諾徵收重稅,聖馬利諾公民對此抱怨和抗議無效,就直接向教宗博尼法斯八世求助。當時教宗在聖馬利諾的世俗統治權力沒有得到確認,於是他委派2名教廷律師去調解這一事件。在1296年7月3日舉行的辯論會上,聖馬利諾城邦的農民們出示種種特許證書和文件,證明它早在聖徒聖馬利諾在世時,就已經享有自由、獨立和賦稅豁免權。教宗代表根據這些無可辯駁的文件,承認聖馬利諾是完全獨立的國家。這一天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聖馬利諾國家存在的起始。
上:聖馬利諾的車牌;下:歐盟國家的車牌
聖馬利諾只有2萬多人口,卻有各種汽車5萬輛,按理說交通狀況應是擁擠不堪,實際上在聖馬利諾行車,道路順暢,極少會堵車,偶爾塞車也不必擔心,很快就自動化解。尤其令人驚奇的是,該國境內各種大小交叉路口沒有紅綠燈,交通卻井然有序,奧妙就在聖馬利諾的公路設計、交通管理十分科學!該國道路幾乎全是單行線和環行線,開車人如果不進家門或停車場,一直開到底,就會不知不覺又原路返回。在沒有紅綠燈的交叉路口,駕駛人均自動遵守小路讓大路、支線讓主線的規則。各路口都標有醒目的「停」字,凡經此匯入主幹的汽車都停車觀望等候,確實看清無車才駛入,在聖馬利諾,人人自動遵守交通規則已成習慣….
如果從Rimini利米尼車站搭巴士到聖馬利諾,夏季1天11班,1小時1班,票價來回3.1歐,50分鐘後抵達城牆前的聖方濟各門下方廣場。我們因為開車前往,所以只能將車子停在山下Borgo Maggiore馬焦雷鎮的停車場,再搭1.5公里的纜車到高處的Monte Titano(來回4.5歐/人,夏季8-21時每15分鐘1班,約5分鐘)。
1440年時,聖馬利諾捲入鄰近地區的貴族戰爭,斷斷續續打了23年的仗。1463年在威尼斯和米蘭的調解下簽訂和約。當時聖馬利諾同教宗國、那不勒斯王國和烏爾比諾公爵結成同盟。和約中,教宗庇護二世把Fiorentino、Montegiardino)和Serravalle這幾座莊園賜給聖馬利諾。此外教宗還將一片馬拉特斯塔家族在Verucchio一片5平方公里的崎嶇土地賜給共和國。馬拉特斯塔家族不接受這一決定,而聖馬利諾卻堅持對這塊土地的要求,結果又引起一場戰爭,持續1個世紀之久,經過這場戰爭的慘痛教訓,從1463年庇護二世敕令後,聖馬利諾再也沒有增添過一寸領土。此後它從未企圖侵佔他人的土地,也不接受任何擴大其疆土的建議,其39公里長的邊界和61.19平方公里的領土一直保持到今天。
聖馬利諾第一次被外國勢力佔領是在1503年。教宗亞歷山大六世之子、瓦蘭鐵諾大公Cesare Borgia在這一年征服了蒂塔諾山,在這裡駐留6個月,死在這裡。期間北邊的Serravalle成為聖馬利諾的首都。博賈死後,聖馬利諾人趕跑他的雇傭兵們,政局恢復原狀。40年後紅衣主教喬萬尼·馬里亞(未來的教宗尤利烏斯三世)的侄子法比亞諾率領500名步兵、30名騎士和利米尼主教領地的一些私兵,在1543年6月4日夜間離開利米尼,企圖侵犯聖馬利諾。他們兵分兩路,法比亞諾沿著從利米尼至聖馬利諾的大道進發,另一路由2個利米尼人率領,走山間的小道。他們議定在聖馬利諾邊界會合,然後一同進軍,出其不意地襲擊睡夢中的聖馬利諾人。但是第二支隊伍在夜間的大霧中迷路。拂曉時他們被洛卡堡壘上的衛兵發現,堡壘塔樓的鐘聲發出警報,聖馬利諾民兵們拿起武器,衝上城牆,共和國轉危為安。聖馬利諾人把6月4日定為節日慶祝。
當纜車越升越高時,遠方的亞得里亞海清晰可見!
終於到山頂啦!
從纜車站出來,先在歐馬涅諾大道(Contrada Omagnano 20)的旅客諮詢中心要了份地圖,首先我們來到Piazza della Libertà自由廣場。
廣場上有聖馬利諾的著名地標-Palazzo dei Governo共和國宮,於1894年以新歌德樣式重建,內有聖馬利諾共和國官廳的建築物,著名詩人杜奇曾在落成典禮時發表演說,以徽章裝飾的1樓與2樓大會議廳對外開放參觀。每年4/1與10/1舉行執政就任儀式時,宮殿前的自由廣場總是擠滿前來觀禮的群眾。
聖馬利諾的最高執政者最初是修道院院長,但自從組成城邦國家後,1243年確立了2個執政官聯合執政的制度,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國。由上層階級選拔的執政官稱為「Captain長官」,另一位從農民中選拔的稱為「Defender保護者」。1317年兩者統一稱為「Capitani Reggenti執政長官」。2名執政官權利相等,任期6個月,每年3月和9月改選,於4/1和10/1任職,他們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和議會首腦,掌握行政權,薪水十分微薄且不得連選連任,但可3年後繼續當選。由於人口繁衍日盛,中古的「家長會議」成員越來越多,召集會議極其困難,因此在14世紀初出現60人的「Il Consiglio Grande大議會」或稱「60人議會」,任期5年,成員資格是25歲以上會讀會寫的男性,不擔任外國任何職務、非警憲人員,父子不得同時擔任議員。大議會的職責是全面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包括任命執政官,批准預算,授予榮譽稱號和貴族稱號,實行大赦等。
聖馬利諾於1263年制定共和法規,15世紀確定現在的國名。1600年10月8日確立其成文憲法。這個小國1797年為拿破侖的法國承認,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也為其他歐洲國家所承認。像義大利大部分城鎮一樣,聖馬利諾座落在山頭,居高臨下建立城塞,以方便禦守敵人來犯,這樣固若金湯的天險,不僅成為國徽上的圖騰,也使得這個號稱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國家能躲過一次次的危機,更因為1860年代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協助Giuseppe Garibaldi加里波底躲避敵人,提供金錢與補給,獲得統一後的義大利保證,始終保持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1862年起,聖馬利諾與義大利簽署友好條約。聖馬利諾在第一次大戰期間保持中立,第二次大戰被納粹德國侵佔,1944年對德宣戰。戰後1945-1957年由共產黨、社會黨聯合執政。1957年天主教民主黨在共產黨持不同政見者的幫助下獲得執政權。1978年,由共產黨領導的聯盟再一次取得了政權。1988年7月,聖馬利諾組成新政府,由天主教民主黨和共產黨聯合執政。1993年5月,聖馬利諾大選後,聖馬利諾政府由天主教民主黨和社會黨共同執政。1992年成為聯合國的成員國。聖馬利諾雖是主權國家,在各方面依賴義大利。
共和國宮牆上的聖馬利諾雕像。創建聖馬利諾的石匠Marinus(拉丁文作Marino)馬利諾為逃避羅馬皇帝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躲到Rimini利米尼。後來又為了擺脫一個魔鬼附體女性的糾纏,只好從利米尼再逃到僻靜的Titano山中隱居,這個女人後來找到他隱居的小山洞,大哭大鬧。馬利諾在山洞中一連6天禁食祈禱,最後終於走出來驅除那女人身上的魔鬼,她回到利米尼歌頌這位聖徒的道德和榮耀。從此這位隱居的聖徒受到許多人的頂禮膜拜,為逃避聲名只好隱居到Titano山的頂峰,信徒隨之而來,協助他建造一座奉獻給聖彼得的小教堂。此時Titano山附近一位叫費莉奇塔的羅馬貴婦,帶著兒子到山上來消磨夏日。她兒子在打獵時偶然發現聖馬利諾站在小教堂旁,便彎弓搭箭向其瞄準,結果年輕人「立即全身癱瘓」。他母親聽說後迅速趕到,請求聖馬利諾治好她兒子的病,費莉奇塔家人經歷這樁奇妙的神蹟後都改信基督教。費莉奇塔為表示感謝,將Titano山送給聖馬利諾。西元301年9月3日這天就是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建國之日,按聖馬利諾的官方說法,聖徒馬利諾死於366年9月3日。
從右邊的路走上去可到Basilica di San Marino聖馬利諾教堂。
聖馬利諾不須辦簽證就可自由進出。如果想在護照上蓋個入境章作紀念,共和國宮旁的遊客中心可提供服務,以前免費蓋章,不過現在得先花5歐買張郵票才能蓋入境章囉!
San Marino國旗:白色象徵純潔,藍色象徵藍天,中央為國徽(圖片來源:google)
被橡樹和月桂樹枝所環繞的聖馬利諾國徽,中央是一顆藍色心形紋徽。紋徽中間的3座白塔,代表梯塔諾山峰上的3座城堡。白塔上的白色駝鳥羽毛是亞平寧半島的象徵。白塔下的綠色山峰暗示聖馬力諾是建在山上的小國。國徽頂端金色鑲有珠寶的公爵王冠,表示聖馬力諾曾是意大利馬爾比諾公爵的保護地;國徽下端白色飾帶上有表示自由女神的文字「自由」,它使人想起義大利戰爭時期,逃亡到聖馬力諾來尋求庇護的人們。
《聖馬力諾共和國國歌》歌詞:啊,古老的共和國,光榮屬於你。你德行高超,寬宏大量,卓著信義。光榮屬於你!願你在義大利的生命和光榮中生生不息。光榮歸你!(感想:歌詞超短!)
白色的郵筒上也有國徽的圖案呢!
衛兵的制服是大膽的「紅配綠」,好聖誕啊!
12點30分有衛兵交接儀式,時間一到大家都跑到共和國宮前看交班囉!
最左邊的衛兵終於下崗啦!
雖然舉槍托時不太整齊,但是對如此迷你可愛的衛兵隊,似乎也不必要求這麼嚴啦!
漏網鏡頭:(左):呼…終於下班了,腰好酸啊!(右):我才剛要上班呢,別故意在我面前晃來晃去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