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愛玉伯ㄟ厝,我們走回奮起湖車站,沿著鐵軌繼續往百年土地公廟走

 

 

一路跟著指標來到第二停車場的奮瑞古道起點。

 

 

奮瑞古道闢於清嘉慶年間,是當時瑞里先民往來奮起湖的道路,也是早年鄒族的通商之路。1912年阿里山鐵路開通後,瑞里附近居民可從奮起湖、交力坪等地坐車到達嘉義,大為改善山區交通的便利;因此當地居民將山區採收的竹子、竹筍、棕櫚、苧麻、愛玉子等運送至奮起湖、嘉義販賣換錢,可說是2百年來、瑞里與奮起湖間的物資運送要道,行走其間依稀見到昔日居民所留下來的生活點滴,如木炭窯、筍灶、採竹筍方式、愛玉子的典故等,都是驗證的最佳實例。

 

 

古道全長6.5公里,登山口位於169縣道16.5K的臺電變電所旁,步道舖面分別以石材及泥土小徑所構成,不同的步道舖面可以有效地把許多區域串連起來,帶給遊客輕鬆閒散的山野感受,步道沿途也設涼亭及座椅供遊客休息。

 

 

奮瑞古道沿線除蘊含豐富的人文歷史外,亦有極具特色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奮瑞古道的海拔高度約在1,100-1,600公尺間,古道沿線森林包含天然闊葉林與人工林,其中闊葉林主要由樟科及殼斗科植物所組成,人工林則以柳杉、杉木、孟宗竹、轎篙竹及麻竹等植物為主。

 

 

一路多半是陰溼的杉林景觀。我們在叉路口接上糕仔崁古道,為何有此特殊的食物名稱?糕仔崁古道源自清嘉慶年間,當時梅山、瑞里山區農民,多半要挑著竹筍前往奮起湖販售;有一農民因好賭,將賣竹筍所得全數輸盡後,沒錢吃飯,於是偷吃店家的糕仔餅,不幸被抓到,店老闆見他可憐,不忍送官法辦,因此要求其修築一條步道,以方便瑞里與奮起湖地區之居民往來,後來當地居民就稱此步道為「偷吃糕仔崁」。台灣光復後,地方人士因名稱不雅而改稱「糕仔崁古道」。

 

 

這條「糕仔崁古道」因連接奮起湖至太和瑞里,又名「奮太古道」,在早年鐵、公路未修通之前,是瑞里、太和通往嘉義的交通要道,目前古道僅存1公里長,共2,000多級石階,皆為砂岩打造的長方形石階,直通海拔1815公尺的光崙山頂,由於走來汗水淋漓,亦有人稱之為「汗路古道」。本來很期待要看看越嶺點涼亭附近的「陰陽廟」,但….走著走著一時不查,才走一小段的「糕仔崁古道」,又不小心拐到木棧道,就這樣與「陰陽廟」無緣地擦身而過,只好期待下回有緣

 

 

木棧道兩旁樹幹筆直、樹形俊拔的台灣柳杉林。

 

 

古道遺留之人史蹟相當豐富,一座近百年石砌的燜柴窯遺址,悠悠記錄了先民斑駁的生活點滴。日據時代奮起湖附近的悶柴窯約有10幾處。當地居民將雜木放入窯中悶燒20天左右,就成了早期家庭用的木炭。目前保存的這處主要以石塊堆砌而成,約5大的圓形窯。圍牆平均高約1公尺,留有約半公尺寬的出口。

 

 

蜿蜒的木棧道似乎還有很遠的路途等著我們去征服

 

 

拱橋引領著我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

 

 

沿著木棧道一路往上後,進入一片竹林中,放眼望去是無盡的竹林,漫步竹林下傾聽山風與竹濤,頓時覺得無憂無慮忘卻塵世煩憂。

 

 

竹林中突然出現的這棵樹,不知道是不是當地人稱的「鹿鼎巨木」呢?

 

 

沿著木棧道階梯下來,經過涼亭後,走在充滿充滿古味的石路上,兩旁林相又變成杉木林。

 

 

我很喜歡這段通往日本神社的石路,漫步於柳杉群木中,身心被滿是芬多精的森林所圍繞,不禁令人讚歎~如此山林美景,怎不叫人著迷與嚮往!

 

 

日本神社位於杉林和竹林交界的隱密森林裡,因此處是奮起湖風水最好之地,故日本人在此建立神社。座落在佔地約1個籃球場寬廣,可見當時規模之雄偉,當時主奉天照大神,如今只剩下一座3公尺見方的基座平台和石階、石牆等遺跡,供後人追思遙想。

 

 

日治時期為強制殖民地達到皇民化的目標,要求人民必須以天皇為神,以日本的風俗習慣、語言等為學習對象,因而在各地建立「神社」,由宗教信仰的手段,改變大加的生活模式。神社大多建在環境幽雅、風水良好的場所,奮起湖神社亦是如此。

 



這個建在半山壁的觀景台可以俯看奮起湖車站。

 

 

整個奮起湖一覽無遺,尤其下午起霧時最美

 

 

阿里山區由於氣候濕冷,建築底部都是石砌基座,外牆則以雨淋板封釘之;採擡高式地板,以便通風。由於瓦片難運送,且檜木含油份高,足以防潮溼,故一般屋頂都是以薄層的木片疊置而成,據說可用20年之久,如林鐵道班木屋的木片屋頂。

 

 

繼續前行來到木馬棧道

 

 

日治時期,日本人建造阿里山鐵路奮起湖段,以採取森林資源及鐵軌枕木用料,起先在鐵道附近用人工搬運,後來木料漸取漸遠,人工搬運負荷太重,就利用木材廢料舖在路上形成一條拖運軌道。

 

 

一開始是拖拉木材,後又利用2塊木材做成木車,車容量可放置較多木料,2人一組(多為夫妻檔),沿山坡往山下拖運,一人在後面拖,以免衝太快,一人在前面控制方向,使不致於偏離路線,木車像馬一樣馱負重物下山,因此又叫「拖木馬」,這是台灣早期材業文化的一環。

 

 

木馬棧道全長只有0.7公里,沿途是翠綠竹節頂著鮮綠細竹葉,蒼蒼鬱鬱的景色,加上一階階的拖運軌道,構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走完木馬棧道,接著進入一段下坡,途中發現這朵不知名的菇蕈類。

 

 

 

 

通過這座拱橋,便正式進入翠竹坡

 

 

一路往上的石階蜿蜒在綠意盎然的竹林中,向前無限延伸,這片深不見底的竹林充滿神秘感

 

翠竹坡這裡的竹子叫孟宗竹,建築用的鷹架就是這個堅韌的孟宗竹,歲末盛產的冬筍及春雨過之春筍,滋味脆嫩鮮美,喜愛嚐鮮的老饕們可把握時機上山品嚐。

 

 

就是這張經典的場景,因為手震,不小心拍模糊了

 

 

這棵奮起湖神木為「樟葉槭」,與阿里山神木比起來雖是小了許多,但頗具風格。

 

 

全株軀幹密密麻麻附生許多山蘇、崖薑蕨等植物。大家依附在同一樹上,各據一偶,神木是它們共同的家,它們是神木的房客,相互依偎,各取所需,展現大自然無比蓬勃的生命力。

 

 

從奮起湖神木折回,我們終於來到步道最後一個景點-橫跨鐵道的木橋,這條隱藏在林間的鐡道正是森林小火車由奮起湖站往阿里山站的中間路段,可惜小火車尚未復駛,沒火車可拍,只好拍鐵道過乾癮

 

 

從第一停車場回奮起湖,途經一條佛手瓜編織而成的綠色隧道。

 

 

可惜的是陰天加上傍晚,無法拍出耀眼陽光從樹葉間紛紛篩落的感覺。

 

 

今天的晚餐是在雅湖鐵路便當解決的,忍不住要幫他們家打廣告,因為不論菜色或份量都比阿良家的更多,而且還免費續湯。我們吃過雅湖的就離不開這家便當,所以隔天爬完大棟山又跑回來再吃一次。

 

邊吃便當邊問老闆,資料上說的老街盡頭的中藥舖在哪裡?一問之下才知道就是他們家,因為2004年的大火全付之一炬了,真是可惜啊...現在改以布棚取代木構建築,棚下還有賣茴春堂的獨門燒酒雞配料。

 

 

雅湖的招牌明星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湘 的頭像

    愛湘隨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