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可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印度的男性:據說留八字鬍的是印度教徒;蓄有鬚的是回教徒;有鬍又有鬚,且從小到大都不剪髮及包頭巾的是錫克 Sikh 教徒。


男性包頭巾(Turban


    印度男性多半穿寬鬆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長褲(Dhoti)並包頭巾。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


1、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髮髻形狀。


2、成年人:頭巾樣式比較複雜,首先必須用黑色鬆緊帶將長髮束成髮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


    拉賈斯坦地區男性,在頭上來來回回繞成一頂帽子,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再用一塊布圍在身上遮前遮後、中間再拉上一摺,就變成再實用不過的褲子。此外,不讓女人專美於前,印度男性也常會在耳垂上佩帶小小的耳環,並在黝黑的臉龐上留上兩撇翹翹的鬍子,這才「夠帥氣」。


女性穿紗麗(Sari


    印度女性全身上下共有16個地方可穿戴裝飾品。Hana是指女性在手掌和腳底繪畫的圖案;Bandi是指女性在兩眉間裝飾用的飾物。Tika 是指在廟裏祈福時抹在兩眉間的粉,男女皆可點;分別女性是否己婚,可留意,己婚女性會在前額的髮尖處擦有紅粉。


1、蒂卡:  bandi(RS50可買到3~4包不等)


    印度婦女喜歡用硃砂和水米揉成一小撮點在眉心,叫“蒂卡”,點蒂卡除了漂亮,也是敬拜過神明的記號。以前可由額前的bandi顏色,判別是否已婚,現在bandi是一種流行,顏色五花八門,現今分辨方法為:已婚婦女出門前一定在前額髮尖處抹紅粉。


2、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利用紮、圍、綁、裹、纏、披...等技巧包裹出來,使之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如將兩端圍在腰際,來回摺出七個小褶擺塞進腰間,下半身的長裙立刻就有了樣子;接著,將剩下的長度繞過肩自然垂下,或是披在髮上,於是,便完成了一襲飄逸的沙麗。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拉賈斯坦的拉賈布(Rajput)族是出了名的愛打扮,而從他們的服飾中,便可一窺印度服飾的特色──只要把一塊布料交到他們手上,不論男女,都可以立刻摺疊變化出連身服飾,甚至還有帽子,至於高矮胖瘦,完全不是問題。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繡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印度服飾不講剪裁設計,變化完全來自布料的顏色,無論是火焰般的紅、妖異的紫、還是純真的黃,這些畫家筆下的原色,大面積地出現在人體身上,充滿侵略性,教看的人絕對視線專注、無法轉移。特別是在印度這樣沒有起伏的黃色沙土環境裡,除了低矮荊棘,就是大片高粱,也因此,只要這些顏色出現,立刻就能成為視覺焦點,讓貧乏的鄉野景觀也得以鮮活起來。


    這些花色巧妙的布料,至今還有許多是採用傳統方法染製出來的:像橘紅色取自番紅花,黃色來自黃薑粉,綠色則由水果的綠葉萃取而來。接著,工坊將布料浸漬在顏料中,再用扭絞的方式做出花色,甚至,在拉賈斯坦省的捷布,還盛行一種拓印的方式,把圖案來回拓在布料上,以增加變化。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摺成四摺,並且塞入裙頭。


4.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其他教徒服飾


    印度回教徒不分男女都穿寬大袍服,顏色較單純。男性頭上戴著小圓帽,女性則以頭巾包住頭髮。比較保守的伊斯蘭教地區,女性仍以薄紗蒙面。


    耆那教女性,全身上下都是白色,有的還戴著白色口罩,是為了避免殺害空氣中的生物。耆那教男性僧侶,身上則是不穿任何衣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