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扎寺遠眺聖湖瑪旁雍錯與納木那尼峰



神山岡仁波齊山腳下的小村莊-塔欽



一早起來就聽孔爸說,有一家前來神山轉山的印度人,他們的母親因高原反應併發感染猝死,雖然對虔誠的佛教徒來說,能死在神山是一件幸福的事,但知道這件事還是讓人覺得很難過昨天晚餐是來自東北的老闆娘煮的,一路只有川菜可吃的大家,驚喜地大快朵頤,早餐發現還有素包子,直誇老闆娘手藝巧,她樂得直說:再吃嘛!再吃嘛!



江扎寺


在前往江紮寺的山路上拍的納木那尼峰



出發後車隊開到離神山最近的江紮寺,門票50元。因雲霧未開,吳導讓大家先繞寺,代表轉山。



我們就是從這條崎嶇的山路,經過急彎、大坡與狂顛上來的



關於靴子的傳說吳導說過,但我忘記了….




江扎寺位於神山岡仁波齊內轉山道的一條山脊上,是直貢噶舉派的根據地,相傳是修行者古亞崗巴修建。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又稱為「阿裏-莊嚴」,寺裏供奉著止貢噶舉派祖師覺巴大師塑像,據說像內藏有一顆大師的牙齒。此外還珍藏從印度請來的貝葉經百餘卷,其中以大譯師白若雜那迎請的《八千頌》最珍貴,可惜大部分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該寺於1986年重建。




這一小段路也讓我走得氣喘吁吁...



一座座密集的白色佛塔




 


 


重建後的江紮寺座落在一座小山上,小山雖不高,但在海拔5200的基礎上,每向上走一步都要付出平原幾倍的努力。



從新建的二層佛閣遠眺聖湖瑪旁雍錯及納木那尼峰,視野寬廣


 


江扎寺





江扎寺




等了許久雲霧一直不散,無法瞻仰神山岡仁波齊的丰采,只好放棄,正當大家準備要離去時,突然發現江扎寺下出現兩三隻旱獺,趁著有陽光時出來透氣,伸著頭東張西望的樣子超可愛!(孔爸攝)



旱獺又名土撥鼠、哈拉、雪豬、曲娃( 藏語),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是陸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動物。中國有4種旱獺:蒙古旱獺、長尾旱獺、喜馬拉雅旱獺、阿勒泰旱獺。旱獺體形肥大,體長50公分,頸部粗短,耳殼短小。四肢短粗,尾短而扁平。體背棕黃色,棲息高原草原,山麓平原和山地陽坡下緣,喜歡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強,洞道深而複雜,多挖在岩石坡和溝谷灌叢下。洞穴有主洞(越冬)、副洞(夏用)、避敵洞。主洞構造複雜,深而多口。從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獺丘。白天活動,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優良牧草,耐饑餓,不飲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飼料。愛吃雨後草及露水草。喜群居,易馴化,不傷人,不耐熱,怕曝曬,抗病力強。當氣溫長時間低於10以下時,就自然冬眠,時間可長達3-6個月,當氣溫轉暖後自然蘇醒。旱獺的壽命長達15-20年,繁殖年限為10-15年。公母比例以110為宜。春季是旱獺配種的季節。一般年產1-2胎,雌獺懷孕期30天左右,有的達40天。每胎產仔6-8隻,多者達12隻以上。



 



關於西藏的旱獺,極力推薦自由自在在部落格生動描述他親眼所見的Tibet Tour 老喇嘛與旱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