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多到鄯善時,大家都餓呆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還在營業的餐廳,吳導點了我們百吃不厭的大盤雞,才一上桌,大家有如秋風掃落葉般,吃得精光馬上見盤底!吃完「中飯」後便去參觀世界排名第四的庫木塔格沙漠。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區位於新疆鄯善老城南端,站在城中就能看見金色大漠的雄壯風光。




庫木塔格,維吾爾語是「沙山」之意,庫木塔格沙漠即指「有沙山的沙漠」。庫木塔格沙漠2500平方公里,主要是來自天山七角井風口的西南風和達阪城風口的東南風,沿途經過長風程,挾帶大量沙子,最後在庫木塔格地區相遇碰撞沉積而成,南面的庫魯克塔格山也促成兩種方向的風力減弱和風沙的沉積,形成「有沙山的沙漠」這獨特景觀。



庫木塔格沙漠集科研、考察、探險、沙地運動、沙療保健、大漠觀光於一體。沙山晝夜溫差大,盛夏時表層沙溫70,最高82.3,雞蛋埋在沙中都可燙熟。獨特氣候給沙漠旅遊和沙療保健提供獨特的環境。「沙療」是維吾爾族醫學重要組成部分,有悠久歷史,沙療對治療各種風濕性疾病及腰酸背疼、關節炎、關節疼痛等有神奇療效,每年夏季來沙療的遊客絡繹不絕,五彩繽紛的遮陽傘構成庫木塔格沙漠另一道特殊的風景。



明徵對坐熱汽球看沙漠興致勃勃,雅蘭只好捨命陪君子。



充氣中



熱汽球都快充飽氣了,明徵居然還在拍照,真服了他!



霖霄笑我:「人家來庫木塔格看沙漠、做沙療,結果你是來看熱汽球?」



熱汽球終於充飽了



上面視野應該很棒吧?



離開庫木塔格沙漠後,驅車前往吐魯番。



經過火焰山時,師傅車上的高度表已成負數,因為這裡比海平面低2百多米!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59回「唐三奘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講述: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有座火焰山,這裏無春無秋,四季皆熱,火焰山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想過火焰山,就是銅頭鐵身怕也要化成汁。大智大勇的孫悟空智鬥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沖著火焰山攢足了勁兒,扇了七七四十九下,果然有火處下雨,無火處天晴,師徒四人翻過了火焰山,向西天取經而去。


這段故事早已家喻戶曉,火焰山與唐僧與孫悟空師徒聯繫在一起,更使火焰山披上一層神奇色彩,成了一座傳聞天下的名山奇山。關於火焰山,當地維吾爾人有個傳說:


古時天山深處有一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地百姓終日惶恐不安。年輕的英雄哈拉和卓決心降伏惡龍,為民除害。他手持寶劍與惡龍大戰33夜,終於在七角井(地名)將惡龍斬為兩截。惡龍滿身是血在地上翻滾,勇敢的哈拉和卓又揮舞寶劍將惡龍斬為七截,滿身鮮血的惡龍化作了一座山,維吾爾族人稱此山為克孜勒塔格。惡龍身上的7條傷痕化做了7條山溝,7條山溝流出了7條清泉,這就是今天的葡萄溝、木頭溝、吐峪溝、桃爾溝、連木沁溝、幹溝、樹柏溝。



 



火焰山維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地處吐魯番盆地北緣,東西長約98公里,南北寬約9公里,最高峰海拔831.7,山上無草木,通體呈赭紅色,在烈日照耀下,地氣蒸騰,酷似燃燒著的熊熊大火。山腹中有許多因地殼運動斷裂及河水切割形成的溝谷,溝谷裏綠蔭蔽日、溪泉環繞、瓜果飄香,著名的有葡萄溝、桃兒溝、吐峪溝等。火焰山的熱自古聞名,據說舊時的縣太爺,每到盛夏就泡在盛滿涼水的水缸裏處理公務。而老百姓則挖地為穴,躲在裏面等到太陽落山才外出勞作。今日農村還有這樣的地窩子和半地窩子呢。


注意事項:火焰山夏季極端高溫47.8ºC,地表最高溫度在70ºC以上,要注意防暑



棉花田旁的吐魯番夕照


 



u新疆吐魯番火焰山下發現保存完好清代乾屍


分類:撫今追昔考古情2009/03/10 19:55


引用自 http://qi.daqi.com/bbs/00/2415650.html



墓葬出土的乾屍身高在1.7左右,中等身材,前額發際剃光、腦後拖著一根烏黑、細長的辮子,臉上乾癟的皮膚完好無損、上唇細軟的鬍鬚一根根清晰可見。穿著深藍色的半長棉襖、深灰色的棉褲,青色的長衫衣襟敞開著,還拖著辮子


200915下午14點左右,在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的一處火焰山下發現一片清代墓葬群,經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呂恩國和吐魯番地區文物局保護人員鑒定爲清代乾屍。


此次墓葬群是由在當地施工平整地面、修建涼房的建築工人在挖地基時發現的,隨即當地施工單位通知了鄯善縣旅遊文物局,文物局局長和工作人員立即感到了現場,並對現場實施保護。


鄯善縣旅遊文物局邀請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魯番地區文物局的專家趕到這片工地進行現場勘察,考古研究所的人員對現場進行挖掘,一共挖掘出2具乾屍,能確定挖掘出來的乾屍有6具,現場挖掘出大量的鞋帽衣物等。這些棺木都是1釐米左右的薄木板,並且幾座古墓中均未發現隨葬品。



吐魯番火焰山下發現清代乾屍


其中挖出的一具出土的乾屍身高大約在17左右,中等身材,前額髮際剃光,腦後拖著一根烏黑、細長的辮子,臉蒼白發黃,乾癟的皮膚完好無損,上唇細軟的鬍鬚一根根清晰可見。穿著深藍色的半長棉襖、深灰色的棉褲,青色的長衫衣襟敞開著,一雙乾瘦的腳裸露在外,腳上的皮肉被風乾了,成了一對兒乾癟的深褐色腳丫。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員走近土堆旁的乾屍,驚歎乾屍保存得完好,完全可以陳列在博物館。


在古墓葬現場,吐魯番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永兵認爲:“在清朝,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內有漢族居民或者軍隊生活駐紮。”按照我國傳統,古人十分注重官銜,通常有官職的人去世後,會身著官服下葬,並且有一定的隨葬物品。但眼前這些墓葬的主人,沒有穿官服或者士兵的服裝,他們均爲普通百姓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又有史料記載,清朝時政府曾在現今鄯善縣一帶戍邊屯田,在這一地點周邊以前也曾發現過幾處屯田遺址,加之現場已發現的墓葬主人均爲男性墓葬,不排除這些墓主是當時在鄯善屯田士兵的可能。



 


墓葬發現人張民國的工友賀建東在出土乾屍旁


兩位考古專家一致認爲,該地墓葬的規模目前還不能確定,或許規模比目前已發現的要大。


專家對古墓現場勘察完畢後,鄯善縣旅遊文物局局長邢良德表示,隨著城鄉建設的的發展,類似這樣在施工、務農時意外發現文物遺存的情況時有發生,希望公衆能增強文物保護意識,遇到類似情況,首先和當地文物部門聯繫,以便文物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保護。文物部門對現場進行勘察後,會和施工部門或發現人協商,對文物進行下一步的保護或發掘。截至記者發稿,墓葬現場已得到文物部門的保護。 (本文來源:亞心網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