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回已看過米開朗基羅廣場的夕陽,不過我也想從廣場遠眺早上的舊城區,這次帶著夥伴搭13號公車(在S.M.N.車站的公車站)上山。與上次夕照下的廣場相比,今早的米開朗基羅廣場顯得朝氣蓬勃許多!


佛羅倫斯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西元前由羅馬人所建立,雖是古城但到13世紀前一直是個平凡小城。13世紀初,十字軍攻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帶回大量金銀珠寶及珍貴文物,引發歐洲人重新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興趣,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發展基礎。因為在中世紀,古希臘羅馬的學說或雕塑等文物被天主教會視為「異教」禁止流傳,人們大多無從知悉,直到十字軍將戰勝品帶回歐洲才逐漸改變。十字軍的貴族騎士們在歷經戰爭損耗後慢慢沒落,社會局勢起了變化,工商業發展使中產階級逐漸興起,導致中世紀封建社會結構的崩潰瓦解。另一方面,教會的貪腐奢侈使多數人對神職人員徹底失望,生活重心逐漸轉向對人文和世俗事務的關心。


此時的佛羅倫斯人口約9萬,在當時已屬於歐洲大城之一。與其他義大利半島上的城市一樣,佛羅倫斯是共和制的城邦國家,城內事務主要由2個家族掌握:奧比奇(Albizzi)家族傾向壓榨窮人、維護富人;梅迪奇家族則反其道而行,遂逐漸得到多數佛羅倫斯人的支持,成為城市的實際統治者。梅迪奇家族擁有遍佈全歐的銀行系統,是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在其雄厚財力支持下,佛羅倫斯會有所發展,但是朝向哪個方向?


梅迪奇家族的第二代及第四代繼承人柯西摩(Cosimo de’ Medici14341462)與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14781492)不僅注意政經局勢,也關心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的推動。在他們的贊助下,大量傑出人才聚集,創造各方面的輝煌成就。梅迪奇還成立藝術學院,分繪畫、雕刻、建築等學科,聘請巨匠為師,訓練學生的基本功。佛羅倫斯市民在濃厚文化氣息的薰陶下,無論何種階級,多對藝術產生熱愛,新設計或作品總會吸引百姓前往觀看;貴族豪門競相收集大師名作,聘請名建築師為自己家族建造大廈、陵墓或別墅等。梅迪奇家族收集大量藝術品,成為現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前身。這些驚人成就奠定文藝復興席捲歐洲的趨勢,也使梅迪奇家族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教父」。



遠眺百花聖母大教堂喬托鐘樓



迎接朝陽的老橋。


Renaissance文藝復興」一詞有重生、更新的意思,最初只是單純模仿古希臘羅馬一切事物,希望再現古文明的榮光。慢慢的創作者在這些古文明基礎上找到自己的路,開創不同於中世紀以宗教為中心的新價值觀與時代風格-以「人」為主,推崇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代表一種人生觀,一方面虔誠信仰神,另一方面接受古典文化的知識和美學,以俗世生活為重心,用積極入世的態度服務人群,並認真生活。


建築和城市規劃受古典文化和人文主義的影響,建築師與學者實地考察羅馬古典時期廢墟,在多方支援下,羅馬被修復得如同一座大型博物館,使人多少可聯想起它在帝國時期的輝煌。建築師從古希臘列柱和古羅馬穹頂結構獲得靈感,創造出屬於自己時代風格的文藝復興式建築。



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屬早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大師,他設計著名的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是當時最大的穹頂建築。他設計的教堂以古羅馬的巴西利卡式取代中世紀流行的哥德式,中央建築則明顯帶有拜占庭風格。有著大型穹頂的教堂成為往後數百年的標誌性建築,羅馬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建築的創新造就新的城市風格,由街道兩旁石砌的建築立面形成類似通道的視覺效果,各棟建築風格一致且有規律的外觀,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景觀。建築師重拾古典時期在廣場或公共場所上設立雕塑的傳統,雕像身份不再局限基督教的神和聖徒,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祇也可登堂入室。大理石或青銅雕像被豎立在城市各個角落,與精緻教堂、整齊市容、大小合宜的廣場,共同構成藝術殿堂般的城市風貌!



聖十字教堂



拍完紀念照後,我們搭公車下山,下車後在前往碧提宮的路上,被這家「Ristorante-ClubH Barone di Porta Romana」餐館所吸引,就不知好不好吃囉?



當我們正在逛櫥窗時,突然一隻可愛的黃金獵犬探出頭來,愛狗的我忍不住又為牠停下腳步,來幾張合照囉!




我超喜歡左邊這張,還做鬼臉呢!



好不容易決定要專心衝去碧提宮,結果雙腳又不聽使喚地走進一家小超市!



熱騰騰、香噴噴的美食害我們忍不住買了2盒。近在呎尺的碧提宮,我們花了1倍的時間才走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