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維特是這趟行程意外的景點,回來查資料才知道,原來奧維特是赫赫有名的「慢城」!「慢」,是指找到自己的節奏感;慢城,就是「有自己節奏感的城市」。這要從多年前在義大利發起的「slow food慢食文化」說起,「慢食主義」排斥速食和連鎖店,主張賣傳統地方特色的食物,於是新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某些小城誕生,「citta slow慢城運動」逐漸興。在慢城的哲學裡,慢工才能出細活,慢慢吃才能吃出品味,甚至活出品味。因此慢城裡沒有霓虹燈只有行人徒步區,沒有麥當勞只有傳統餐廳…嗯台灣好像沒有這種地方哦


 



uPalazzo Papi帕皮宮



大教堂旁的Palazzo Papi帕皮宮,也是Museo dell' Opera del Duomo教堂博物館及Museo Emilio Greco博物館,主要收藏大教堂的遺跡,包括MartiniGiovanniNinoAndrea等人作品;Emilio Greco博物館則藏有較現代的青銅雕刻作品,也就是大門創作者Emilio Greco的作品。最角落則是Museo Archeologico考古博物館,可看到伊特斯坎人的遺跡。




博物館對稱的門




大教堂右邊的Duomo路是各種陶瓷店及特產店。在古城中的小巷中漫步處處是驚喜,活潑豔麗的燒陶藝術品、鮮豔對比的手提袋,光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商品就讓我愛不釋「拍」,短短一段路可以走好久….




斜站的長人+斜站的伶,5個人,三款帽子!



奧維特有許多像這樣造型特別的雙人木椅。有的呼應店家,如賣葡萄酒旁是酒神造型的木椅(左邊);有的以立體派風格取勝,這對吃冰淇淋的情侶呼應後面啃西瓜的男女(右邊),絕配啊!



直走可接到最繁榮的Corso Cavour卡維爾大道,這頭野豬標本就在Duomo路與卡維爾大道交叉路口


uPalazzo del Popolo人民宮



壯麗的人民宮是中世紀市政廳,建於13世紀,目前為議會中心,為羅馬尼亞哥德風,由當地大塊石灰岩建成。近來雖加上現代化的東西,但仍不失整棟建築風味,仍可以感受古市政廳的氣勢。



屋頂內捲的城垛造型超可愛!



沿著小圓石鋪成的古老街道走,處處是驚喜..


uPlazza della Repubblica共和廣場



站在共和廣場上可以看見Torre del Moro摩羅塔(左)、Church of Sant' Andrea教堂(旁邊有個八角塔)與Palazzo Comunale市政廳(右側)。47高的摩羅塔不論從Duomo路或卡維爾大道均可從窄小的街道看見她,1866年因新建蓄水池一起重新整修,並裝上美麗醒目的白色大鐘,與Sant' Andrea教堂的八角塔相互輝映。



Sant' Andrea教堂&造型特別的八角塔



這群坐在市政廳前休息的老人超可愛!忍不住和他們來張大合照。


uPozzo della Cava卡瓦井



(圖片來源:google)從共和廣場往西接上Via della Cava,就是Pozzo della Cava卡瓦井。卡瓦井其實是個地坑,除了有讓人腳發軟的深井,還有伊特斯坎人巧妙生活空間安排,可一探當時的酒窖、工作室、墳墓、儲水槽、花園,甚至還可看到西元前的垃圾洞。可惜我們竟然給它錯過啦!


時間:8:00~20:00


門票:2歐元



Zeppelin Restaurant」餐廳有沙拉、麵、素食、傳統伊特斯坎餐、海產、兒童餐等(通通不便宜啦!所以我們只在門口看看而已),可容納150人,天氣好時在中庭花園辦晚宴,最多可容納160人。



當地特產除陶器外還有白酒。Orvieto是從「Oinarea」這個古字而來,意思是「酒流過的地方」。因為此地是義大利最有名的白酒產地之一,其白酒是由上選葡萄加上現代科技所釀成,稱「Orvieto Classico」,它最著名的是那種淡而醇,入口有點甘苦的味道。酒精濃度約11.5%,適合開胃或與起司、白肉、魚和菌類食物飲用。



古城牆環抱的老山城已被慢食組織列為慢城最佳典範,這裡有謹遵古法料理的Antica Cantina慢食餐廳、巷道間有隱藏的傳統手工藝坊



由古伊特斯坎人興建的懸崖小鎮-奧維特,離羅馬1個多小時,在中古世紀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9世紀被列入羅馬教皇的領地,每當教皇與羅馬貴族發生戰爭,或被反教派的敵軍攻擊時,教皇會逃到此地避難(羅馬的聖天使堡並非唯一選擇)。也因此陸續加強防禦工程,成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城市。1314世紀是奧維特的黃金時期,各種商會及貿易在此時蓬勃發展,主掌整個城市的脈動,城中格局即保留當時型式,大教堂、人民宮及摩羅塔也是當時所建。14世紀中以後因戰亂逐漸衰落。1527年羅馬遭掠時,教皇Clement VII曾避難於此,他為城市留下一件大禮,即Pozzo di San Patrizio井。



城址建在巨大的凝灰岩臺地上,三面都是刀削斧砍般的筆直峭壁,僅一面有坡路(南邊)通入城中,乃易守難攻的天險。



南邊的Porta Romana



溫布里亞省的田園風光



隨便亂逛的我們突然發現這裡居然有電梯?哇!從山壁挖出的來的電梯是要通往那兒啊?好奇的我們仗著人多勢眾,就搭電梯下去看看吧!



電梯位置如地圖紅圈所示,這應該是個偉大的建築工程吧?下去後發現原來只是通往山下的停車場,這是給殘障者用的啦!



本來要搭電梯回山上,又發現旁邊有個手扶梯,霖和伶研究後覺得應該也可以回到山上。



然後我們就繼續這趟「隧道手扶梯」探險之旅!




雖然看不懂解說圖的文字,光看圖也知道蓋這個「手扶梯」隧道的工程很不簡單…佩服!佩服!





我們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路嘰嘰喳喳、興奮地爬上山。陡的路段有手扶梯可搭,較平緩的路段就得自己走,好不容易回到山上時,刺眼的陽光一時間還真難適應啊,剛剛的探險之旅實在太有趣了,有機會來奧維特千萬別錯過!


u實用資訊


Carta Orvieto Unica票:可參觀4個地方:Museo C. Faina法伊那博物館、地下城、Cappella di San Brizio聖布里奇歐禮拜堂及Torre del Moro摩羅塔。票價:10.5歐元,特價票9歐元。在旅遊中心或各參觀地點中均可購得。


1Musei Archeologici"C. Faina" e Civico市立法伊那考古博物館


時間:10:00~13:00/15:00~19:00(週一休館)


由法伊那捐贈,是非常傑出的義大利考古展示館,大部分收藏西元前6世紀由Piazza Cahem所挖掘到的伊特斯坎人古物,後來陸續從古董拍賣會購得或其他挖掘到的人所捐獻的收藏品。此館分為2個樓層,第一層前為法伊那貴族的住處,目前依形成時間展示古物。另一部分則為豐富的錢幣收藏,因原主人對錢幣收藏相當有興趣,因此還有許多原主人的錢幣研究文獻。2樓為史前時代工具、陶瓷展,讓人回到史前時代日常生活中。


2Parco delle Grotte地下城市遺址


可鑽到古城底下看西元前伊特斯坎人的生活。


時間:11:0012:1516:0017:15(團體參觀)


門票:5.5歐元


 


奧維特是這趟行程意外的景點,回來查資料才知道,原來奧維特是赫赫有名的「慢城」!「慢」,是指找到自己的節奏感;慢城,就是「有自己節奏感的城市」。這要從多年前在義大利發起的「slow food慢食文化」說起,「慢食主義」排斥速食和連鎖店,主張賣傳統地方特色的食物,於是新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某些小城誕生,「citta slow慢城運動」逐漸興。在慢城的哲學裡,慢工才能出細活,慢慢吃才能吃出品味,甚至活出品味。因此慢城裡沒有霓虹燈只有行人徒步區,沒有麥當勞只有傳統餐廳


u新城市哲學「慢城」正興起  聯合報 陳玉慧 2007/10/03


新的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一些小城裡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繼多年在義大利發起的慢食文化(slow food)後,慢城運動也逐漸興起。


慢城運動是慢食主義的發揚光大,發源地仍然在義大利,目前當地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幾個城市加入,甚至在遠東的日本及韓國也有慢城,德國境內則有6個慢城。歐洲的慢城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人口只有幾萬人之譜。


沒連鎖店 沒霓虹燈


要成為慢城並不容易,首先城內不能停車,沒有交通,只有行人徒步區,再者,城內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再者城內也沒有霓虹燈,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營業。


這一切都是為了回歸歐洲中古世紀的生活速度,同時卻保留現代文明的特色。反汙染、反噪音、反量化之餘,支持都市綠化,支持風力發電,支持小型農作有機經營,及保留地方特色,譬如在義大利長期以來漫長的午睡傳統,又譬如支持以山城傳統蜜蜂色灰色料粉刷房屋,在慢城的學校午餐供應的都是當地有機食物。


有條件地反全球化


說穿了,這套慢慢來或慢慢吃的哲學其實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延伸。但並非所有全球化或現代用品或策略都該被揚棄,著名慢城奧維托(Orvieto)市長齊米奇便說,慢城不反對使用網路,也不反對以網路做為行銷通路,齊米奇說,慢城主義者將改造現在的觀光產業和農業甚至一般商店經營方式。


車不入城 人潮反多


齊米奇是慢食主義發起人之一,他一本慢的哲理,排斥速食和連鎖店,在奧維亞托,店鋪開始賣傳統地方特色的東西,如有機香腸、手工巧克力,甚至一些獨立少量製的起司,令商家驚訝的是,生意愈來愈好,觀光客購買量大增。


起初,齊米奇市長主張車子不淮開入城裡時,許多店鋪都很緊張,因為一般認定,交通流量意味著購買力,沒想到整個城市成為行人徒步區後,觀光客不降反增。


布拉(Bra)也是一個慢城,該城副市長布娜西碧兒對慢城主義充滿信心,她認為,「這是歐洲傳統文化的傳承」,畢竟慢城慢的有理,發源地在羅馬帝國中心的義大利也有原因,除了適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那些城市至今保有地方特色,也容易吸引觀光客。而慢字在英文中充滿負面意義,義大利文卻積極得多。慢城和一般定義下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的境界就十分接近。


這也是為什麼齊米奇市長不但在撰寫一本叫慢的手冊,他還準備在他的慢城學校準備一套教材,教材內容是:品味。齊米奇強調,現在的學童連雞胸肉從哪來的?桃子樹長成什麼樣子?都沒有概念,他認為,品味是可以教導和訓練的,而慢城主義其實是一種品味主義。沒有品味便沒有生活質感。慢城主義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訴求。


「請慢用」有此精神


在慢城的哲學裡,只有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慢條斯理地吃,才能吃出品味,甚至活出品味。齊米奇等人為了慢城運動,每年在托斯卡尼山區召開慢城大會。他說,「我們的思維在亞洲很容易被接受。」可不是,不祗日本人,中文讀者常說的客套話「請慢用」,其實便具有慢食或慢活的精神。


齊米奇說,慢城運動的logo是蝸牛,「這點在日本沒人有意見,在韓國則有人反對。」在台灣恐怕也會有人反對,可能會被誤認為前幾年新興族群無殼蝸牛族,這兩者的訴求和屬性畢竟相去太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