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精彩的西關民俗館後,我們見時間還夠,繼續參觀旁邊的荔灣博物館1張門票可參觀3個處)



龍津西路逢源北街84號的荔灣博物館,原是民國初年英商廣州匯豐銀行實辦 陳廉仲 先生的故居。主樓為西洋別墅式三層樓房,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庭園占地1300多平方米,解放後,此處曾先後作為荔灣區機關幼兒園及荔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臨時辦公用地,19951月,荔灣區人民政府決定在此籌建荔灣博物館,於199612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陳廉伯、陳廉仲是中國民族工業的先行者陳啟源之子。陳氏兄弟均建有豪華公館,當年廣州洋務、工商界頭面人物組織的「荔灣俱樂部」就設在陳氏兄弟的公館內。這裏既有西式別墅,又有中式庭園。



荔灣博物館分三層,以收藏、陳列和研究荔灣歷史、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



展館分別展出陳氏書院、西關大屋、騎樓、西關民俗等名勝古跡的圖片、資料;西關各類專業街、傳統老字型大小、粵劇八和會、私夥局等體現「荔灣風采」的圖片、資料;詹天佑、陳少白、趙少昂、李文田、李曲齋等荔灣名人的作品及有關資料。荔灣名人後代捐贈的一批歷史文獻典籍、照片和名人著作,及荔灣地區民間收藏家贈送的大批民間文物及收藏品。



近日荔灣博物館推出「樂器世博展」,展出國內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錦龍收藏的100件國內外各國民族樂器。



2009年落戶荔枝灣的方錦龍,利用荔灣博物館1樓展廳佈展「錦龍國樂館」,進行為期3個月的展示。



「錦龍國樂館」也是目前中國首座私人樂器博物館。



從越南的古箏到泰國的排簫,從日本的尺八、三味線到廣東的南音琵琶、紫檀簫「錦龍國樂館」的珍奇樂器讓人目不暇接,部分樂器價值上百萬。



方錦龍介紹說,在廣州開辦「樂器世博展」是希望用各種樂器來打造粵文化,發揚漢調音樂、潮州音樂、廣東音樂。目前展出的樂器僅為其全部收藏的1/3,其他藏品也會陸續展出。


 


西關五寶指的是「三雕一彩一繡」:木雕、玉雕、牙雕、廣彩、廣繡


木雕(根雕)



木雕可謂廣州的一張名片,與玉雕、牙雕(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廣州傳統手工藝的門面。廣東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廣州木雕素以工藝精巧細膩而聞名,例如這件《八仙》作品,是以質地堅硬的紫檀雕成。紫檀色澤從深黑到紅色,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奇重,比重幾乎是水的兩倍。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堪稱「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


玉雕



廣州人特別喜愛玉,視玉為寶,認為玉器有瑞意吉祥,定驚避邪和脫難消災之效。清道光年間,廣州玉石工藝製品已成行成市,大店鋪有2百多間,廣州玉石雕刻行業和銷售市場出現空前繁榮。廣州玉雕工藝形成于唐代中後期,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歷史,它在繼承宋代「七巧色玉」傳統技藝基礎上,創造「留色」的特技,保持原玉的天然色彩,更加精美。


廣州玉雕的主要材料來自廣東省信宜。信宜所產的玉稱為「南方玉」。它多呈草綠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紋,磨琢後晶瑩通透,在玉石中別具一格。廣州藝人博取中國各地玉雕技術之長,又以廣州牙雕為模本,因此,無論在品種、雕工、用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


牙雕(骨雕)



廣州牙雕是以象牙為材料進行雕刻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以鏤空、透深的雕刻技法聞名。遠在秦漢時期,廣州牙雕已有一定發展,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廣州牙雕以鏤雕牙球、花舫、微刻書畫為代表。產品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欣賞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籠、花塔、花瓶、鳥獸、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實用品,有摺扇、臺燈、煙盅、煙嘴、筆筒、粉盒、圖章、梳具、筷子、牙籤、書簽、紙刀、象棋等;三、是裝飾品,包括手鐲、項鏈、耳環、戒指、別針等。其傳統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著名,如一個直徑18公分的象牙球,竟能雕成30多層,且層層都能轉動自如,每層還都雕有各種人物或花草,令人歎為觀止。


20世紀80年代由於全球保護野生動物運動風起雲湧,大象作為被保護的野生動物,嚴禁獵殺。國際上規定任何國家不得銷售象牙及象牙製品,在此情況下,廣州的牙雕工藝尤其是象牙雕刻行業遭受嚴重打擊,故而改用別的材料代替,好讓此傳統工藝得以延續。


廣彩



廣州彩瓷是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後燒成的東方工藝品。廣彩大都採用中國織錦圖案,以顏色鮮明絢麗著稱,是中國釉上彩瓷的獨特品種。所謂彩瓷是在各種白胎瓷器的釉上繪上金色花紋圖案,彷彿錦緞上繡以色彩絢麗高雅華貴的萬縷金絲,然後用低溫焙燒而成。


廣彩初期產品的琺瑯彩以高貴豔麗的特色,備受中外人士喜愛,被清廷列為貢品,外國王室貴族派官員專程來廣州求購。後來乾脆由歐洲商人帶來彩瓷圖樣由中國商人按要求製造,專供出口。那時廣東商人從景德鎮運來瓷坯,採用江西粉彩技藝仿照西洋彩畫的方法加以彩繪,再焙燒而成。


廣彩始于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為了給歐洲各國加工彩繪瓷器,當地商人將江西景德鎮的白瓷器運到廣州,仿西洋畫彩繪後再售于外商。廣州十三行商開辦時已設專營廣彩出口的瓷莊和洋行。


生產廣彩用的白瓷胎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和本地的各大瓷區。廣彩有大紅、水青、大綠、鶴春、豔黑、雙黃等二十多種顏色,採用織、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種彩繪技法,在白瓷胎上繪製出優美的花紋圖案,然後放進空中燒制完成。廣彩的彩繪製作工藝工序有7道:描線、填色、織金、填綠、鬥彩、包金口、燒花。廣彩的圖案有人物、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等。廣彩產品主要有陳列藝術瓷、日用欣賞瓷、工藝瓷三大類,僅工藝瓷就有5百多個品種、2千多個花式。


廣彩以色彩絢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而著稱。在潔白的瓷器上藝人們手工織上金線,如萬縷金絲依附在寶石上,給人以雍容華責之感。廣彩承襲明代彩瓷藝術特色,吸收西洋畫法,繪上具嶺南地方特色圖案,逐漸形成獨特嶺南藝術風格,並將許多圖案固定下來,成為廣彩的傳花款,如花籃、龍鳳、彩蝶、金魚、古裝人物等。


廣繡


粵繡是指以廣東省廣州市為生產中心的手工絲線刺繡,是中國四大名繡湖南湘繡、四川蜀繡、江蘇蘇繡、廣東粵繡之一。據傳粵繡創始于少數民族,明朝中後期形成特色。粵繡亦稱「廣繡」,泛指廣東近二三世紀的繡品。《存繡堂絲繡錄》及《篡組英華》等書介紹明末清初的粵繡說:「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其法用馬尾于輪廓處施以綴繡,且每一圖上必繡有所謂間道風的飛白花紋,所以成品花紋自然工整」。根據現存粵繡作品分析,它的針步短,色彩濃豔,花紋生動寫實。雍正、乾隆時期曾大量行銷歐洲和中近東各國,當時有專作外銷品的作坊。


粵繡特色:一是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馬尾纏絨作線;二是用色明快,對比強烈,講求華麗效果;三是多用金線作刺繡花紋的輪廓線;四是裝飾花紋繁縟豐滿,熱鬧歡快。常用百鳥朝鳳、海產魚蝦、佛手瓜果一類有地方特色的題材;五是繡工多為男工所任(咦?我還以為繡工是女的。繡品品種豐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繡服、鞋帽、戲衣等,也有鏡屏,掛幛、條幅等。



雖然粵繡繡工多為男性,但荔灣博物館裡這件《紅荔鸚鵡》作品可是現年75歲廣繡大 師陳少芳 女士的大作!



參觀完荔灣博物館時間也差不多了,回程的路上我們臨時決定在這家榮德小菜館買便當



先在裡面的櫃臺買餐券,再到外面排隊點菜,然後趕緊搭地鐵回去和大家會合。我想我是肚子餓了吧?因為在機場巴士上時居然覺得這便當超級好吃ㄟ!


好啦﹗拖欠4個月的沙漠徒步之旅終於寫完了﹗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與回應,每寫完一趟出國遊記就耗費我許多零碎時間與精力,最近還是先寫點輕鬆的國內旅遊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