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初,負責聖彼得大教堂與梵蒂岡宮的總建築師是拉斐爾的叔父-布拉曼特。為了讓拉斐爾來羅馬一顯身手,說服教皇朱利斯二世請年僅25歲的畫家來羅馬完成教皇辦公室-簽署廳一系列壁畫。按照教皇原來意圖,這間辦公室的壁畫有個總主題,即讚譽天主教及首腦們。這意味要用富麗堂皇的壁畫來宣揚羅馬教權威望。所有壁畫內容都必須涉及羅馬教廷歷史,並把朱利斯二世及繼承人利奧十世的肖像畫進去。然而從4幅壁畫構圖內容來看,比原來欽定的綱領更廣泛,甚至可說拉斐爾的構圖與教皇意圖相互矛盾。他借助不同題材情節表現人類智慧與文化的最高境界,儘管與教會宗旨不符卻也難以反對。拉斐爾與教宗、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他在4個圓圈裏畫進《神學》、《哲學》、《詩學》、《法學》四幅寓意像:



《神學》1508/直徑180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哲學》1508/直徑180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詩學》1508/直徑180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拉斐爾用依個優美的婦女形象象徵人的智慧與偉大,歌頌人文主義思想。文藝女神畫在漂亮的圓形圖中,頭戴桂冠,背有羽翼,一手持琴,一手拿書,雖是幻想產物,但畫得生動、真實、典雅。



《法學》1508/羅馬梵蒂岡簽署廳


然後在4個角的矩形框裏,分別加上注解畫:



《神學》注解畫《亞當與夏娃的原罪》1508/120x105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哲學》注解畫《宇宙的冥想》1508/120x105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詩學》注解畫《阿波羅與謬斯》1508/120x105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聽



《法學》注解畫《所羅門的審判》1508/120x105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接著四面牆畫的大壁畫,與主題的寓意畫做成統一構想。四幅寓意畫分別是:神學的《聖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使》)。這組畫有深長意義:《神學》與《哲學》象徵「真」,《法學》象徵「善」,《詩學》象徵「美」,代表人間根本精神的真善美三種理念,同時也把人類的歷史形象化,將希臘的理想和基督教精神加以調和,這是當時羅馬教會所追求的世界精神。


    簽署廳是梵蒂岡內一間規模較小的房間,縱向9長,橫向約6。外形線是半圓形拱門,遠看像半圓形弧窗,所以壁畫要順牆壁造型進行描繪。拉斐爾利用半圓拱弧作了恰到好處的處理。他畫成拱形建築細部,使畫面與牆面順乎自然。另一個特點是4幅壁畫除《詩學》外,都與宗教哲學有關。而《詩學》又與《神學》毗鄰而居,這種基督教與異教(希臘神話被視為異教)和平共處的現象,說明瞭當時教會對異教文化的容忍態度。這裏既可見到亞當與夏娃獲罪的事蹟,也能領略阿波羅如何戰勝馬爾斯的神話。它們與作為上帝兒子的耶穌求同存異,恐怕不是諷刺,也不是鬧笑話,而是拉斐爾時代一種思想進化的現象。當時人們甚至連教會司職人員也對一些宗教清規戒律持陽奉陰違態度。當年基督教被羅馬軍百般鎮壓,最後和解了。現在這座教皇辦公的官方大廳裏,基督教也與古代羅馬文化趨於和解。拉斐爾有意無意地注入了一種戰勝禁欲主義的入世思想。


u拉斐爾《聖禮的論辯》




《聖禮的論辯》1509/770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這幅《聖禮的論辯》屬《神學》主題。拉斐爾用基督教會展開對聖體的「學術研究」的形式來展現場面。《聖禮的論辯》又稱「聖典的辯論」,是基督教的「聖事」,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基督親自訂立,具有一定的宗教禮儀。聖事有7件:即聖洗、堅振、告解、聖體、終傅、神品和婚配。畫家在這裏描繪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體的神聖不凡,與神甫們在隆重聖事上談論聖典細節的場面。這裏有作為聖餐(即聖禮)象徵的聖餅,它放在全幅構圖中間祭壇上。畫上展開的事件共分2大層次,即2個不同場面-「人間」與「天上」。「天上」與「人間」的人群排成由內向外展開的反方向弧形,具有透視深遠遼闊的空間效果。中央祭壇的聖餐盒為凝聚構圖中心和視點,將天上和人間的律動巧妙地整合貫穿起來。





  「天上」有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天使和聖徒們。中央圓拱處是救世主耶穌,即聖子,耶穌之上是聖父,即上帝,上帝兩側均為天使,耶穌下面的鴿子象徵聖靈,鴿子的頭正好位於整幅畫中心,象徵靈魂居中心。耶穌兩邊分別是聖母與十字架的施洗約翰,兩側的12門徒圍成半圓形,氣勢莊嚴,形成一個天上人間的大間隔,其中右邊第4位聖徒拉斐爾最崇拜的達文西肖像。


   長條浮雲下是人間著名人物,有教皇、祭司、老人和年輕人,畫得極其生動。




「人間」正中央的祭壇上擺著聖餐盒,祭壇兩邊坐的是4位制定教義的教會之父,右邊是哲羅姆和奧古斯丁,哲羅姆仰頭看天上的三位一體,奧古斯丁側身坐著,與坐在台階上的青年以手示意;祭壇左邊得阿甫羅西正埋頭讀手上的聖經,格里戈利則陷入沉思中....



左邊是西斯汀教皇,他身穿教皇服飾,昂首向前,教皇身後是但丁。



左邊有個老人似乎在向旁邊的人解釋書的內容,右邊的青年用手示意,邀請他到祭壇中央,其他人也奔向中央。


    拉斐爾有條理地佈置這些人物,給人難忘的超歷史聚會印象。凡人畫得比天上聖人生動得多:有的瀟灑從容,有的結實嚴謹,有的落落大方,一派學者風度。


u拉斐爾《雅典學院》


梵諦岡最精采的壁畫-《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為拉斐爾詮釋哲學的力作,它和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及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被藝術史家視為文藝復興盛期藝術經典傑作。如果說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是在頌揚人無限強大的意志和創造力,那麼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便是唱出引人自覺和清醒理智的讚歌。



《雅典學院》1509-1510/770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雅典學園》是柏拉圖在雅典城外成立的學園,是歐洲第一所綜合傳授知識、學術研究、提供政治諮詢的地方,從成立開始到被勒令關閉,約持續9百年之久。拉斐爾透過《雅典學院》詮釋哲學,他將不同時期的人物集中在這座殿堂內,包括古代希臘、羅馬和同一時期50多位藝術家、哲學家、科學家、神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等,他們代表古代文明中7種自由學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等。藉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對過去文明的讚頌,對未來發展的嚮往。拉斐爾很聰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法繪畫出來,在畫中廳堂右邊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邊是文藝之神阿波羅,最中央是柏拉圖(註一)與亞里斯多德(註二),這是古希臘唯心和唯物之爭。圖中還出現的學者有畢達哥拉斯、伊比鳩魯、赫拉克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論」的卓越代表)、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迪奧基尼、蘇格拉底、亞歷山大、斯多葛派哲學家芝諾、歐基里得、托勒密,然後拉斐爾也把自己潛藏進畫中,用以表達他渴望走進這人文薈萃的場所,參與進神聖的知識殿堂:從數學到音樂到哲學到科學,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諧、神聖、有秩序。



畫面中心的柏拉圖腋下夾《帝邁馬斯篇》,右手食指指天(拉斐爾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以表達他對達文西的敬重),和左手拿倫理學,右手指前的亞里斯多德,邊走邊進行激烈爭論。從一上一下對立的手勢,明顯表達他們在思想上的分歧。兩邊的人物成眾星捧月分列兩旁,表情動勢向著2位學者,有的注目傾聽,有的用手勢欲表達看法,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彷彿正在「表演」一齣古希臘思想史,唯心和唯物之爭。



右邊穿綠袍,轉身向左扳手指與人爭辯者闡述哲學觀點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註三),他是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教育學生的方式是開放的,用問答方式啟發學生;蘇格拉底旁邊穿藍袍的是軍事文史學家-色諾芬。下面身披白色斗篷,側轉冷眼看這世界的青年人,是畫家故鄉烏爾賓諾大公法蘭西斯柯(另有一說是知名古希臘女性數學家希帕提婭)。右下角轉望畢達哥拉斯,一手指著書本好像在證明什麼的,是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另有一說是持存在論的思想家-巴門尼德)。




大公身後坐在臺階上專心寫作的禿頂老者是大數學家《畢氏定理》發明者-畢達哥拉斯,他不只是位數學家還是位哲學家,對音樂、美術都很喜愛,並研究它們,有趣的是他用數學的態度去研究,他身邊的少年在木板上寫著「和諧」和數學比例圖;身後上了年紀的老人,聚精會神地注視畢達哥拉斯的論證,準備隨時記錄下來;那個身子前傾伸首觀看,紮著白頭巾的人,據說是回教學者阿維洛依。



畫面左下角趴在柱墩上、戴著桂冠正在專心書寫的人,有人認為是語法大師伊壁鳩魯,他主張「人的快樂是在追求心靈中永遠的快樂」



畫中前景側坐臺階、左手托面、邊沉思邊寫作的人,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拉斐爾用米開朗基羅的臉來繪製。



畫面中心顯眼處的臺階上橫躺著一位半裸老人,他是犬儒學派的哲學家狄奧尼,這個學派主張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一切都是無足輕重的,所以這位學者平時只穿一點破衣遮體,住在一隻破木箱裏。



壁畫右半部分幾組。前景主體一組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老者,他是幾何學家歐幾里德,他正彎腰用圓規在一塊石板上作幾何圖,引來幾位年輕學者的興趣。



歐幾里德後面那個背向觀眾手持天文儀的人,是天文學家托勒密:對面手持地球儀的長鬍子老人是梵蒂岡教廷藝術總監-布拉曼特(另有一說是是創立祆教的所羅亞斯德);那個身穿白袍頭戴小帽的是畫家索多瑪(另有一說是教宗的侄子、有名的藝術愛好者-烏爾賓諾公爵),在索多瑪後面的只微露半個頭頸,側面看著我們的就是畫家拉斐爾本人,象徵藝術乃登入智者的殿堂。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最善於在畫中描繪自己崇敬或詛咒的人,也愛將自己畫到畫中,藉以表明自己對畫中事件的態度,或代表簽名。


    《雅典學院》整個背景和構圖如同舞臺空間般,巧妙地利用建築特點,把畫面上背景、建築物的透視和前面真實建築物的半圓拱門連接起來,擴大壁畫空間效果,使建築物顯得更加寬敞壯麗。背景古典樣式超高圓頂、穹窿大廳是參考Bramante布拉曼特設計的聖彼得教堂,畫中人物好像從長長的高大過道廊走出來,透視技法的運用使畫面高大深遠。建築物的廊柱直線和人物動態的曲線相交融,產生畫面情境柔中有剛,兩旁的巨大雕像使畫中充滿古典文化氣息。拉斐爾利用臺階使眾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後有序、真實、生動、活潑,將觀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中。


u拉斐爾《帕拿巴斯山》




《帕拿巴斯山》1510-1511/770公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希臘神話中有2座山很有名:奧林帕斯山、帕拿巴斯山。前者是眾神居住之地,後者為太陽神阿波羅和文藝女神居住之地。阿波羅除了是藝術之神、還是醫藥之神,同時也是預言之神;他常拿著金豎琴彈奏好聽的音樂給眾神聽;他最被世間所熟知的是光明之神,因心中了無黑暗,同時也是真理之神,從不說假話。


    畫中的阿波羅手上拿的是一種16世紀流行的lira da braccio樂器,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宮廷中誦詩時的陪奏絃樂器。當時有數種絃樂器,小提琴尚未誕生。畫中除了阿波羅還有他的妹妹繆斯,手上是其掌管的文學(書籍)、音樂等不同領域,最早的繆斯女神分3種,後來才有9種。2位繆思手拿面具,分別代表的是喜劇繆思、悲劇繆思。博物館的英文也跟繆斯有關,意指「繆斯崇拜地」。此畫讚美人類的道德、智慧和豐富可貴的情感,歌頌詩歌和音樂的結合。畫面洋溢著愉快高雅的氣氛,猶如義大利式典型的輕鬆交際場面。9位文藝女神是歷史、抒情詩與音樂、喜劇、悲劇、舞蹈、愛情詩、頌歌、天文、史詩。由於這壁畫是畫在一個門洞上,拉斐爾巧妙地因地制宜,在洞上畫一個小山丘,把人物畫在小山丘上下,顯得非常自然,也符合題意。


    阿波羅背後一株月桂冠樹是有來由的,從歐洲桂冠詩人到現在詩人都會被冠上桂冠枝編成的樹環,就知道阿波羅與月桂冠的故事影響多大了。拉斐爾的《帕拿巴斯山》除阿波羅外,還畫了許多希臘、羅馬的詩人,如:西元前89世紀的盲詩人Homer荷馬,曾寫下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Iliad》、《奧德賽Odyssey》。前者敘述西元前1011世紀的特洛伊戰爭最後一年。後者描述特洛伊戰爭結束後,英雄奧德賽漂流10年終於回家,一家團聚;Virgil維吉爾是古羅馬奧古斯都大帝時一位最偉大的詩人,擅長農園詩、田園詩。巨作史詩《The Aeneid阿伊尼記》約動筆於西元前30年,敘述特洛伊戰爭中的特洛伊英雄阿伊尼在戰敗後,靠著母親維納斯幫助,帶著許多特洛伊人從海上逃跑;Sappho莎佛是西元前6世紀左右的希臘女詩人,資料付闕。畫中莎佛手上拿的紙卷寫上自己名字,很容易辨識;Dante Alighieri但丁是義大利中古世紀最後一位詩人,著名作品《The Divine Comedy神曲》被譽為中古世紀最偉大的一部作品。但丁站在與維吉爾相對的一方,與觀眾視野成90度,頭帶桂冠。


u拉斐爾《三德像》



《三德像》1511/羅馬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


    《三德像》又稱《智慧、溫厚和毅力》,左方女神代表「權力」,她左手捉著被降伏的獅子,右手執象徵法律的樹枝;中間代表「真理」,右為「節約」,鼓勵和約束人們一心向善,拉斐爾以婦女良善堅毅的本質,呈現一個理想純淨的世界。這3個女神畫在窗戶上的半圓形空間,下面窗戶兩側長方形空間,分別畫的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頒布法典,與教皇格里戈利制定教會法規的場面,拉斐爾與他崇拜的詩人但丁一樣,反對教會主張的教權高於皇權,而是主張教權與皇權平等,因此他把皇帝和教皇放在同等地位,皇帝和教皇所頒布的法典與法規具同等權力,不同的是,一個管世俗,一個管教會,這兩幅畫表現的是「客觀之善」。


 



註一:


    柏拉圖奠定西方人的思維,他手上抱著自己著作,一手指天,表示他學說中最重要的部分與天比起來,人恍若生活在地下洞窟的囚徒,柏拉圖有個著名的「洞穴理論」,假若洞穴中生活了一群囚徒,他們被囚禁在裡面,單調的面對一堵牆,他們背後有火光照射,將影像反映在前面的牆上,長期下來,囚徒們以為這些就是全部的世界。當一名囚徒被釋放後看到外面的世界,發現那才是真實的世界,基於對同伴的友愛,他又回到洞穴中希望幫助昔日難友瞭解全部的世界,這就是「哲學家」,帶領大家向前走的哲學家卻常因為囚徒們不願相信,而遭到迫害。


  柏拉圖最有名的一句話除了「不懂幾何學者,不得進入(雅典學園)」外,另一為人所熟悉的名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Platonic love)。他認為人依賴感官來認識世界會得到混亂和迷離,是沒有價值的,只有通過數學的演繹、推理,可以知道世界的規則,因為數學所演算的是世界不變的規則,演算數學可以強迫靈魂進行理性的思考。柏拉圖認為靈魂有3個部分:理性、勇氣、情慾,他認為,人應被理性支配,而非勇氣、情慾。如果被後兩者支配,人會陷入一種交戰,因為慾望無窮,無法靜下心來,如果受到理性支配,人就會和平、鎮定。


    後人對於柏拉圖的認識來自於西元1世紀的傳記作家作品。柏拉圖出身於名門望族,父親族譜可以追溯自雅典最後一任國王,母親來自梭倫望族。「柏拉圖」的名字因為體育老師覺得他的額頭光亮而大,因此幫他改名。柏拉圖受過良好教育,並跟著蘇格拉底學習,這位博學多聞又幽默的老師因被政治迫害而死,對於柏拉圖影響頗巨,甚至後來也反對民主政治,希望世間可以有一個類似烏托邦的政治體系。現在成為謎題的亞特蘭提斯在柏拉圖生存的年代還不是挺遠,因此當柏拉圖去埃及遊歷時,便曾聽說過亞太蘭提斯的傳說,在他的《對話錄》記載當時埃及祭司曾告訴柏拉圖的叔父,(當時講話的年代)90年前,埃及因故跟亞特蘭提斯的居民交戰過,後來不知為何這塊大陸在一夕之間沉沒海底。柏拉圖聽從蘇格拉底生前叮囑,到處遊歷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學說,為他以後回到雅典建立雅典學園奠定基礎。柏拉圖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詩人應該只寫善與美的東西,避免正在成長的年輕人被污染。柏拉圖也認為,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更重要,因為樂律、節奏最能直接進入人的心靈,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研究似乎證實了柏拉圖1千多年前的看法。


註二:


    家境富裕的亞里士多德則是柏拉圖的傳人,後者原本接受醫學訓練,17歲被送入雅典學園跟柏拉圖學習哲學,後任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斯多德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創立自己的理論,因此他說:「我愛我的老師,但更愛真理。」亞里斯多德後來被菲力普二世聘為太子亞歷山大的老師。那個時代,有許多哲學家、數學家在站自己的體悟上去認識宇宙,並提出各式看法,例如當時的數學家泰利斯認為,宇宙是水構成的。依據後來學者研究,亞里斯多德對柏拉圖研究的數學並沒有特別的深入,而是開創另外一個自己喜愛的範疇;他後來建立自然科學的分類,沿用至今。柏拉圖說「美德就是知識」,因為知識從神而來;而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善的生活、美德的生活是人有別於動物的特性,他將美德分成幾類,並分「不及、中庸、過度」三個階段,例如:羞怯、謙謹、無恥。泰利斯年輕時曾到埃及、巴比倫經商,學習許多數學、天文知識,後來甚至連法老也注意到他,因泰利斯測量金字塔的影子長度後,以此比例算出金字塔高度。後來成為史上最早一位數學家,發明許多定理,被尊為希臘「七賢之首」。他有個有名的小故事:有客戶向他訂購食鹽,泰利斯讓驢子背負食鹽在過河時,驢子不慎摔倒,食鹽因此流失許多,驢子爬起來後背負的重量減輕許多,因此這隻驢子就在每次過河時故意摔倒。讓泰利斯損失不少。一日泰利斯忽得一計,又讓驢子駝了貨物過河,驢子又故意摔倒,沒想到這次站起來後卻加倍的重,原來泰利斯這次放的是海綿,驢子以後便不敢再犯了。


註三:


    蘇格拉底70歲被當權者誣告被處死,當他得知消息時,不改生活形態,別人問他怎麼不傷心、不緊張?他說:「我一生中早就做了要死的準備。」別人問:「你是怎麼準備的呢?」蘇格拉底說:「就是我一生中不做任何對不起別人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