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天一夜後,未吃三餐僅喝紅糖水的我,中午喝了路帶回來的酥油茶,原本無法下床的我竟神奇地可以和她們一起去大昭寺晃晃!雖然走路很慢仍會喘,但至少我不會想吐或是頭痛不已...


  


進大昭寺前先吃點糌粑和酥油茶補充體力


 



傳說一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佈光網,光網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一場由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傳說二


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長安請來的另一尊十二歲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為了供養這麼神聖的佛像,松贊干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大昭寺小昭寺。


傳說三


大昭寺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沼澤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臥堂」,647年文成公主觀天相,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臥的羅刹女。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臥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來正好是羅刹女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寺,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文成公主還同時推薦另外12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13座寺院。按文成公主所選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當時主要運輸工具是靠山羊背著裝著沙和土的袋子。就這樣把湖泊填平,給大昭寺奠定了基礎。




   






    藏語「惹」是山羊,「薩」是土地,為紀念白山羊功績,佛殿最初命名「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建的。「大昭」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大昭寺建成時西藏還沒有僧人,後來經歷代擴建,四周增設回廊、院落,開始有少數僧侶看管寺廟,但不屬具體教派。黃教興起後每年在這裏舉行傳昭大法會。歷代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也在這裏舉行。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後,噶廈(政府的機構)設於寺內。大昭寺可說是西藏歷來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所在。



1、見證漢藏團結的《唐蕃會盟碑》與釋迦髮「公主柳」




被圍牆圍住的《唐蕃會盟碑》與「公主柳」


    在大昭寺正門前方,樹著一座3多高、建於公元823年的唐蕃會盟碑,是唐長慶3年(823年),吐蕃讚普赤祖德讚為紀念唐朝和吐蕃會盟而建。方格形的碑身高3.42,寬0.95,厚0.5。碑陽兩側是漢藏兩種文字刻載會盟的全文和雙方會盟的官員姓名職位,碑陰是用藏文刻載唐蕃友好的歷史和這次會盟的經過和意義。唐蕃會盟碑是漢藏人民團結友好的見證。西元9世紀,唐朝與吐蕃王朝達成和好,以求「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務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當時的贊普赤德祖贊為表示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之誠心,立此碑於大昭寺前,碑文樸實無華,言辭懇切,現碑身已有風化,至今大多數碑文仍清晰可辨。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會盟碑」,因為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後的唐朝皇帝叫舅舅,因此又稱「甥舅會盟碑」。


    碑的旁邊有一棵柳樹,有1300多歲了,為7世紀中葉文成公主於大昭寺建成後親手栽植。藏族人民因深切懷念為藏漢民族親密合作作出貢獻的文成公主,十分愛護這株柳樹,把它加以神化,說此樹是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釋迦牟尼佛像的頭髮落地而生,故又稱釋迦髮。 



2、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據藏文史籍記述,寺內原供奉尺尊公主帶到吐蕃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8世紀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將其移置小昭寺,而將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像迎至該寺供養。為什麼這一尊如此珍貴呢?因為此像是釋遵牟尼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


u參觀路線



大昭寺平面圖(翻拍) 


    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於博士)的產生地。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雀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雲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


    大昭寺主殿才是1400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已經光亮如鏡。大殿左右各有兩尊巨大佛像。左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本來是印度佛學家,8世紀進藏,在他入藏後藏區開始出現密宗),右側是未來佛。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大昭寺修建圖》壁畫,生動形象地繪出7世紀時布達拉宮的樣子,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瞭解大昭寺,要瞭解7世紀時的拉薩,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這幅壁畫。


    從左向右依順時針旋轉遊覽。第一間小殿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黃教作出巨大貢獻。黃教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紮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矗立在西牆與北牆拐角處的白塔,據說是在修建大昭寺前,從臥塘湖中顯現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著八大「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瘦骨嶙峋的白教創始人之-米拉日巴塑像。再行數步,小殿內置三世佛。


    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此殿右側有松贊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心目中,他們三個不僅是普通的國王和王后,他們是菩薩變成國王和王后來教化藏族人。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面髮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於680年逝世,在西藏40年為漢藏團結、傳播先進漢文作出傑出貢獻,贏得西藏人民的由衷敬愛。每當文成公主生日和進藏日,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在南牆與東牆拐彎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牆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這裏還可看到7世紀的檀木門框和精美雕刻,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同樣的7世紀木柱,共8根.大昭寺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諸多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為在西藏其他任何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現在已經像鐵一樣堅硬,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聲。畢竟是經歷了1400年風雨過來的傳世國寶。


    再往下的佛殿裏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著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曆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強巴佛殿外的5位高僧就是薩迦五祖(薩迦派5位法位繼承人)。藏族佛教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後來由於實踐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教派:寧瑪、薩迦、格舉、格魯.薩迦派影響最大時曾經統治整個藏區,也就是薩迦王朝。薩迦王朝5個法王裏最後一個叫八思巴,就是最右邊的一個,是他把藏傳佛教文化傳給中原,介紹給漢族和蒙古族。後來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師,也就是元朝的國師。他創造蒙文,並把佛教文化帶給蒙古族。


    轉過殿角,和剛才《大昭寺修建圖》緊鄰的壁畫也要看,內容是7世紀松贊干布和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個7世紀傳統運動會的情景。包括摔跤、犛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畫左側是藥王山,上有電視塔。畫上面是原來的藏醫學院,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廣場側的佛塔,原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是最早只有兩棟主要建築的布達拉宮,也就是松贊干布建的王宮。



PS.因為裡面不能照相,所以無法提供相片



 





   

    現存的大昭寺殿高4層,上覆金頂,建築面積達2.5萬平方米。主殿的梁架、斗拱結構均為漢族古典建築技法;但柱頭簷部裝飾卻是藏族風格。圖金殿頂的結構、造型與裝飾,巧妙地結合漢、藏技術與藝術風格。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


    松贊干布的法王殿在2樓的西南角。裏面供有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大臣祿東贊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2-3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2樓天井的東北角有個梯子通向3樓小門,這裏就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3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在這裏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於西元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大昭寺二樓迴廊


 


大昭寺二樓迴廊


 





西藏寺院裏雙鹿法輪比比皆是,為寺廟最醒目的標幟之一。法輪兩側對稱跪臥著一對可愛的小鹿,藉以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第一次在鹿野苑的傳法。其實雙鹿法輪還有更深的象徵意義,法輪象徵佛、法、僧三寶,溫馴的雙鹿喻指信徒大眾,其意是說佛法普渡眾生,連牲畜也可理解,並受到蔭護。在大昭寺屋頂頂端可見到此銅雕。




從庭院出來回到側門售票處,有樓梯直通2樓和3樓平臺。可在平臺上俯視大昭寺廣場。



也可在此遠眺布達拉宮,夏天這裏還有茶座可休息。


門票:遊客門票70元可多次進入,下午在2樓平臺會有喇嘛辯經。


開放時間:0700-1200   1500-1830


在大昭寺2樓金頂拍布達拉宮遠景,效果絕佳


參觀大昭寺建議早上從正門跟從朝費的人進去,不用買票,而且早上很多小殿都開放。從大昭寺出來,可順路參觀巷內民居,有首歌這樣形容:「古老的八角街上,窗戶比門還多,窗戶裡的女郎,骨頭比肉還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