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參觀紮什倫布寺使我消耗許多體力,ㄧ上車趕緊睡覺。一路沿著318國道向西行駛,對中國國道極為熟悉的孔爸向大家解釋:318國道東起上海,經武漢、成都(其後稱川藏線)、芒康、拉薩到樟木(下接中尼公路),與312國道同爲中國最長且最重要的二條東西向大動脈。318國道是新藏公路前半段,經曲水、日喀則、拉孜後轉向西南由樟木通尼泊爾,公路多在3500-4000左右高度行駛,兩側山脈看似不高,卻是全球距離最長、海拔最高的公路!



吳導應大家要求,讓我們在318國道5千公里路標處拍照,畢竟世間有幾條道路能有5千公里的指標啊。



薩迦寺外牆(翻拍)


    下午2點抵達薩迦寺,可惜寺廟正在整修,到處是鷹架與砂石,真不知要如何拍照....




薩迦寺平面圖(翻拍)



    薩迦寺平面呈正方形,四面環有石砌護城河及兩道城牆,牆高而厚,牆上有40個垛口馬面,四角築有角樓,中段建有碉堡,遠遠望去對稱壯觀。正面城門有高大碉堡,門洞內閘門成丁字形。薩迦寺占地面積約為45千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經堂「拉康欽莫」、八思巴「則金拉康」 (喇讓)及僧舍多處。建築融彙了藏、漢、蒙建築風格,風格古樸,規模宏大。



    薩,藏語意為「土」;迦,藏語意為「灰色」,「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相傳該地苯波山上的岩石風化後成為灰色的土,這就是薩迦地名的來歷。薩迦寺海拔4280,是西藏藏傳佛教藝術的寶庫,分南寺和北寺,北寺建於1073年,如今已蕩然無存,南寺建於1268年,尚保持完整,因城牆顏色除紅色外還有白、黑兩色,分別代表象徵智、悲、力的文殊、觀音和金剛手,三色成花,因而俗稱「花教」。



    薩迦寺建築在仲曲河兩岸,分南寺和北寺,全寺共有40餘建築單元,是座規模宏偉的寺院建築群。1073年貢卻傑布建北寺時,結構簡陋,規模很小。後經歷代法王不斷擴建,從而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南寺是西元1268年八思巴主持興建,當時一些漢族工匠也參加施工,經屢次擴建整修,氣勢宏偉。



薩迦寺的巨型轉經筒


    薩迦派與其他教派有許多不同處,其一是准許教徒娶妻生子,薩迦派採取血統和法統兩種傳承方式:政治權力父子相傳,宗教權力叔侄相傳,活佛是世襲制的,即傳給兒子、孫子,一代代傳下去。現任教主薩迦仁波切一家照片裡,他的三個兒子中,白裙的將繼承教主之位,並可結婚,另兩位喇嘛裝束的,將終生供佛不能結婚。薩迦派對藏族文化的發展很重要。薩迦派協助元朝統領西藏時期,結束西藏400多年的戰亂局面,使社會生產與文化藝術得到發展,當時的高僧在文史學方面都有不少譯著和作品留傳下來,如薩班的《薩迦格言》、八思巴的《彰所知論》等都是影響深遠的名著。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創制的蒙古新字,亦稱八思巴字,在中國文字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虔誠的藏族姑娘


u拉康欽莫(大經堂)





拉康欽莫大門




(翻拍)


    建築特點具有中國、印度、尼泊爾和西藏地方的風格,並使四者融為一體。拉康欽莫總面積5775平方米,正殿高約10,由40根巨大的紅漆大柱支撐直通房頂,最粗的木柱直徑約1.5,細的也有1左右。大廳可容納1千名喇嘛同時誦經,內供釋迦牟尼三世佛、薩迦班智達及八思巴塑像。


1、四大名柱



(圖片來源:google搜尋)


    中間這幾根柱子據考證來自薩迦縣南邊的陳塘溝穀,屬於喜馬拉雅自然保護區。其中「忽必烈柱」是最大的柱子,直徑1.5,要三人才能合抱(據傳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欽賜)據說當初八思巴在元大都任職,元朝皇帝知道他想回薩迦修建廟宇,便選了一根直經四尺的大柱賜給他。但是那柱子太大無法運回。八思巴深為惋惜。誰知當他回到薩迦時,那根大柱竟漂浮在重曲河上。這個傳說生動的反映了皇帝忽必烈與國師八思巴之間的密切交往;「猛虎柱」相傳此柱由一猛虎負載而來;「野牛柱」相傳此柱是野犛牛拖來的,在翻越宗拉山口時,牛累得直哭;「黑血柱」相傳是海神送來的流血之柱。


2、經書架


    大殿主供佛像後面有個巨大的經書架,書架長60,寬1.9,高10,書倉464個,數量之多創我國寺廟藏書之最。據說多為八思巴任法王時集中全藏書寫家抄寫的,裏面堆放著藏、蒙、梵、漢文,用金汁、銀汁、朱砂或墨汁抄寫的經書數萬冊,其中一部用金粉抄寫的世上最大經書,寬1.3、長1.7、厚1,直立起來比一般桌子還大,需4個喇嘛方可搬動。另有一部世間罕見的《布德甲龍馬》大藏經,這部巨著對西藏的宗教、歷史、哲學、文學、農牧等都有論述,內容十分豐富。這些珍本和孤本是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因此可和敦煌媲美。


貝葉經


貝葉經是佛教興起時及期以後逐步弘揚和傳播佛教(也有歷史、詩歌方面的貝葉經)的經書,經文用梵文寫在貝葉上,每付葉片繪有四幅佛教彩色插圖。貝葉經原有100多部,一部12百張,現還有21部。由於世上貝葉經存數極少,因此是極其珍貴的稀世珍寶。薩迦寺保存有大量醫學、天文、曆算等內容的貝葉經,有2626葉是用藏、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


3、白法螺-鎮寺之寶


    是當年忽必烈送給八思巴一個黑木匣子,匣中有一隻碩大的白法螺,歷任活佛都曾經吹奏過,寺中僧人視其勝於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開啟木匣,捧出法螺由高僧吹奏,能得到海螺摸頂是吉祥的幸運。


4、玉鍾及玉板


    大殿右側,有一隻高1尺半的玉鍾及一塊長方形的玉板,被稱為寺內兩寶。玉鍾用以罩佛前的長明燈,玉板上刻有一首漢文詩,落款為「醒石」。周圍陳列中國歷代王朝賞賜的瓷器及元代皇帝賜給的法衣、盔甲、靴等文物。大經堂的西配殿現為傳授製作沙繪曼陀羅技藝的場所。


u喇讓




八思巴「則金拉康」



    薩迦王朝當政時期是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因此薩迦寺除有規模宏大寺院外,還有一些官署府邸建築。1265年八思巴回薩迦寺時,為他自己建了一個「喇讓」(原指西藏宗教領袖的住所,後演變為宗教領袖辦理政教事務的機構),八思巴死後薩迦昆氏家族分裂為4個「喇讓」,「喇讓」以父子相承,薩迦法王的寶座由這4個「喇讓」輪流繼任:細脫、拉康、仁欽崗和都卻。


    細脫喇讓的建築為一長56.6、寬40的長方形四合院,高4層共16.3。原來是八思巴任法王時管理衛藏13萬戶時的官邸,後來一直是薩迦王朝的政府所在地,最後成為四大喇讓之一;拉康喇讓的建築原是八思巴圓寂的地方,在薩迦南寺大經堂右側城堡內,有三樓一頂,高與大殿差不多,後為四大喇讓之一;仁欽崗和都卻兩個喇讓,均為八思巴時代的建築,具有相當規模。15世紀時,三個喇讓絕嗣,都卻喇讓的兄弟為爭奪王位互不相讓,於是建立彭措頗章和卓瑪頗章兩房,薩迦法王就由這兩房中的長子輪流擔任。他們的宮殿建築也是薩迦寺院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u歐東仁增


    有歷代法王靈塔11座,泥塑佛塔6座,殿內牆上繪有八思巴早年的畫像和修建薩迦寺的壁畫。殿後堂有反映西藏史上重要事件《薩班與闊端會晤》的壁畫。南側有座「普康」,是該寺修密的宗僧人誦《普巴(多見橛)經》的處所。


u普巴拉康



(翻拍)


    是薩迦寺修行密宗的殿堂,主供文殊菩薩與八思巴、班智達佛像,中間供奉寶瓶、經書與佛像,牆上有唐卡與5800尊手繪佛像牆。


u拉康強殿


    此殿兩大寶貝為6座靈塔,與四周壁畫,壁畫內容包括班智達覲見蒙古王爺闊端。


u巨大的藝術寶殿-四絕:經書、壁畫、瓷器、佛像


    薩迦寺從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其間薩迦王朝統治全藏70餘年,寺內所藏文物極其豐富。唐卡和壁畫是西藏寺院繪畫藝術的兩大奇葩,薩迦寺僅唐卡就有3千餘幅,其中珍貴的唐卡有360餘幅。此外亦珍藏歷代皇帝贈送薩迦法王的古瓷瓶、玉碗、鍍金菩薩和盔甲、寶刀、法器、馬蹄式龍袍、皇靴、盔冠、印章,及錦織品類等。其中年代悠久、製造精美、價值極高的文物有兩顆印,一為玉質梵文印,一為銅質刻有漢、藏、蒙三種文字的三體印,上面刻有漢文「成化二十一年九月禮部造」字樣。這些贈禮使人想到6百多年前薩迦地方政府與元朝的密切關係。


1、經書


    薩迦寺所藏經典浩瀚,全寺藏書4萬餘卷,圖書資料集中在三個地方:北寺「烏則」、「古絨」的藏書室和南寺大殿,據統計全寺藏書4萬餘卷。「烏則」為該寺最早的藏書室,據說在八思巴以前就放滿圖書,八思巴時代也有少量珍本藏入該室。該室除藏有大量古藏文抄本外,還有不少梵文貝葉經和漢文經卷。這些經書部部都由金汁、銀汁、朱砂或墨汁寫成;「古絨」藏書室內絕大部分藏書也是手抄本。其書寫時代可能稍晚於「烏則」和南寺大殿。此外,這裏還藏有一部明永樂八年附有禦制後序的內地印製《華嚴經》。「古絨」藏有天文、曆算、醫藥、文學、歷史等方面的藏文書籍3千函,其中很多是宋、元、明各代的手抄本和稿本,且多為歷代法王批註校釋過的珍本。


    除這三個較大的藏書室外,其他小殿和兩個法王的頗章內,也有不少抄本和印本書籍。薩迦寺歷史檔案十箱中有不少是薩迦派執政時期的重要文件,其他多為烏拉差役、稅收、封文、民間訴訟之類的檔案,是研究西藏土封建農奴制度的珍貴資料。此外薩迦寺還藏有印版2千餘塊,其中《薩迦歷代史略》、《薩迦教主法王傳記》、《薩迦傳法記》等頗有價值的印版。


2、壁畫


    薩迦寺的壁畫集西藏壁畫之大成,元代壁畫有上萬平方米,其中以薩迦歷代法王畫像和曼陀羅最有特色,僅曼陀羅壁畫就有130多幅。大殿壁畫集中在四壁三丈半高牆上,畫有薩迦派歷代祖師、高僧圖像及佛教故事。另有圖案別致的多種密宗壇城畫,正殿收藏數以百計的畫卷,記載薩迦派發展歷史,是西藏古代珍貴藝術作品。甬道壁畫有邊舞邊演奏胡琴或邊舞邊吹奏笛子的樂舞菩薩,形象嫵媚動人。邊演奏胡琴邊舞蹈的香音女神清晰精美,演奏的樂器除胡琴外還有曲頸琵琶、箏及橫笛、簫、竽、拍板等。薩迦寺壁畫有連續幅的佛教故事和薩迦世襲法王肖像,也有軸畫、緙絲、刺繡畫幅。


    壁畫色彩鮮豔、形象生動,除宗教內容外,還記錄八思巴親見元帝忽必烈的情景、記載貢嘎堅贊一生事績、記錄《薩迦世襲傳記》、建築此寺的生動場面等。這些畫面使人們重新看到當時的歷史場面。如果說不看布達拉宮不算真正到過西藏,那麼不看薩迦寺,算不上真正瞭解西藏歷史。薩迦被稱為第二敦煌,是因為裏面精美的壁畫,可惜正在修復。與敦煌不同的是,敦煌成為歷史遺物,薩迦寺則一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3、瓷器


    薩迦寺收藏各種瓷器約2千餘件,多為元、明時期瓷器,也有少量宋瓷。主殿佛座下玻璃櫃內,珍藏元朝以來歷代皇帝贈送的碗、瓶、佛像等宋元古瓷製品。


4、佛像


    粗估薩迦寺佛像約2萬多尊,其中很多是元、明的珍貴文物,鑄有「大明永樂年施」款識的銅佛就有數十尊。薩迦寺有四件珍奇寶物:即貢布古如(由竹青白瓦巴從印度請來的依怙神像)、朗結曲丹(由大譯師帕白洛紮瓦修建的佛塔,塔里經常出水,被視為神水)、文殊菩薩像(系薩班的本尊像,據說在像前念7天文殊經就能打開智慧之門)、玉卡姆度母像(八思巴供奉的本尊佛像),四大奇寶中有三件是佛像。


金剛神舞


    薩迦寺每年都舉行或大或小多次法事,其中規模較大獨具特色的要算薩迦寺夏季和冬季「金剛神舞」法會。夏季神舞在每年藏曆7月進行,冬季在1119開始。神舞表演時,舞者戴上薩迦寺護法神和各種靈獸面具,神舞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形象地反映了藏傳佛教密宗神舞的滅殺魔鬼的基本內容。每年適逢這兩個法會時,成千上萬的遠近僧俗群眾都要趕到薩迦寺朝拜觀瞻,祈禱神舞能給人間帶來幸福和吉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