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斯木哈納村的青稞田

結束神奇的伊爾克什坦口岸之旅後,接著我們要完成一件超級任務,也是這次吉根之旅最重要的事:幫路把照片和禮物交給她去年在斯木哈納村認識的一家人



斯木哈納村下,赤水河(右邊)與清水河(左邊)在河谷交匯



清水河的倒影



「斯木哈納」柯爾克孜語意思是「送走最後一縷陽光的地方」,斯木哈納村是中國西部第一村,位於中國西部第一鄉吉根鄉,是中國最晚迎來日出,也是最晚送走落日的地方。村落不大,約20戶人家,依偎在腰間稀疏綠植被的雪山下;全村都是低矮的黃色平頂房屋,房屋間有幾棵楊樹。我們拿著地址和照片到處問,最後終於在村邊一片青稞田的後面找到--斯木哈納村25號!



由於家裡只剩下小嫂子,不會中文的她,一看見我們手中的照片,開心地請我們到她家參觀!


 


臥室是個大通舖,牆上掛滿壁掛,壁掛是柯爾克孜族家庭必備的裝飾,是婦女們用雙手以刺繡、貼繡、紮繡和鑲墜等方法,構製出結構嚴謹、色彩對比強烈、紋樣優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主要表現變形的山峰、飛濺的水花、翻騰的雲浪、飄香的花卉、綠茵的牧草和捲曲的枝蔓等。



路去年在斯木哈納村被小嫂子一家人熱情款待,當時小嫂子還身懷六甲,如今小女娃已經長這麼大了呢!



堆滿一面牆的枕頭棉被等晚上睡覺時才舖床。


 


能完成這件超級任務真開心,當然要和母女倆合照一張,回去好向路交待哩!



綠油油的青稞田



在村裡遇到一群正在聊天的當地人,看大叔的帽子應是柯爾克孜族吧?


 


原以為可以在村子裡遇到穿著傳統服裝的柯爾克孜女人,可惜都沒看見


 


吉根鄉是柯爾克孜族聚居的地方,柯爾克孜人長期守衛在中國的西部邊陲,長1170多公里邊境線上分佈的每座氈房都是一個哨所,每個牧人都是邊防衛士。


 


拍完正準備離去時,突然出現一位大叔,熱情地邀請我們參觀他家呢!



回到旅館遇到2個騎自行車的外國人前來投宿,因為我們行程快結束了,他們比我們更需要寶礦力水得粉,於是建議霖送給他們。



u柯爾克孜族


突厥語「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意思是「40個部落」、「40個姑娘」、「山裏放牧人」、「草原人」等,一般解釋為「40個姑娘」。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幹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族主要經營牧業,兼營農業和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的手工業。柯爾克孜民族發祥於西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1千多年前他們開始陸續向帕米爾高原遷徒。由於經常受到外族壓迫和奴役,為擺脫壓迫,他們在遷徒中歷經艱險和磨難,造就柯爾克孜人堅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1語言


柯爾克孜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文字。住南疆者通曉維吾爾語,住北疆者通曉哈薩克語。住黑龍江省富裕縣的柯爾克孜族通漢語、蒙古語。


2宗教信仰


柯爾克孜人最初崇拜圖騰,有名的圖騰是雪豹和牛,此外還信仰「烏買」女神。信奉祖先和天神,他們朝南方禱告,崇拜太陽,認為火星不吉利。早在16世紀中葉就已經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屬正統的遜尼派的哈納菲派。東北的柯爾克孜族信薩滿教和藏傳佛教。


3


一日三餐,除早餐為饢和茶或奶茶外,中餐、晚餐多以麵食、馬、牛、羊肉為主;在農區以糧為主食,但肉類仍佔有很大比重。糧食大都用來磨面做饢、麵條、奶皮面片及「烏麻什」(用麥面或青稞面做成的稀粥)、「庫依馬克」(油餅)等。製作麵食常用皮製的擀面布。也用奶和米製成一種叫「西仁古魯西」(奶油甜米飯)的食品。受其他民族影響,涼麵、油塔子、包子和抓飯等也常見;日常蔬菜不多,品種不少,僅洋芋(土豆)、圓白菜、洋蔥較常見,且很少與肉類一起成菜。很多肉類以做成手抓羊肉、烤肉(塔西哈拉克)為主。


奶和乳製品在柯爾克孜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最常見的有馬奶、牛奶和奶皮、奶油、優酪乳(濃、稀優酪乳)、奶餄等。在農村和山區,過去用餐時都使用木制餐具,現在大都被瓷器所替代。平時喜用青稞、麥子或糜子發酵製成的一種名「牙爾瑪」的飲料飲用,柯克孜族好飲茯茶,煮沸後加奶和食鹽。


柯爾克孜族好客,凡有來客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招待並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客人吃羊尾巴油,然後再吃胛骨和羊頭肉,尤以羊頭肉待客為尊。客人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盤裏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裏不能剩下殘羹剩飯。


4


柯爾克孜族至今仍喜歡紅色,衣帽、服飾民族手工藝品等多用紅色裝飾。


1)女人


婦女多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外套黑色小背心,南部婦女穿小豎領襯衫。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頭巾。另一種帽子叫「艾力其克」,鑲有裝飾品和刺繡。戴這種帽子時,裏面要戴繡花軟帽。冬季戴「卡爾派克」,毛氈製成,頂加帽穗,帽面用呢料或布料,帽兩側開口,頂部一般是白色。後2種帽子較古老,多數人不戴了。婦女多包頭巾,喜戴裝飾品。


2)男人


男人穿無領「袷袢」長衣,內著繡有花邊的圓領襯衣,外束皮帶,左佩小刀等物。夏天穿立領短袷袢,春秋喜穿條絨縫帛的寬腳褲。常戴用皮子或氊子製作高頂方形卷沿帽和兩側有突出護耳式樣的帽子。男子不留鬚,不蓄髮。如為獨生子,可在10歲內蓄髮,但不能蓄全部,只在頭部的前、後、左、右留上四撮圓形或半圓形的頭髮作記號,長至10歲這種記號便要剃掉。


5


柯爾克孜族人逐水草而居,夏季多住帳篷,冬季定居在氣候溫暖的山谷地帶,住四方形土房。


6風俗


柯爾克孜族中最受重視的人生禮儀有誕生禮、搖籃禮、滿月禮、割禮、喪葬和婚禮。


1)誕生禮:嬰兒出生當天舉行,表示對新生生命的美好祝願。


2)搖籃禮: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舉行,要宰牲設宴請客吃飯,規模不大,限婦女參加。宴會期間要唱搖籃曲。


3)滿月禮:同漢族的做滿月。


4)割禮:是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


5)喪葬:基本上按伊斯蘭教教規進行。屍體用白布纏頭和全身,實行土葬,由男子送葬。


6)婚禮: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年人威信最高,婦女受歧視。舊式婚姻帶有封建買賣性質,一般由父母包辦。訂婚有指腹婚、幼年訂婚、成年訂婚三種形式。娶妻彩禮至少要牲畜「一打」(9)。通婚範圍不受氏族部落限制,直系親屬和近親不能通婚,但有姑表和姨表婚等,並有與外族通婚現象。婚禮是柯爾克孜人的最大禮儀,先在女方家中舉行,結婚前一天,新郎要帶著宰好的羊或其他牲畜,由親戚、伴郎等人陪同,騎馬送到女方的家裏。婚禮前,女方家也要宰牲畜,擺筵席招待親朋好友;然後將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舉行更熱鬧的慶典活動。整個婚禮是在歌聲和活動中舉行的。


7生活禁忌


1)禁食豬、驢、狗肉和自死牲畜及一切動物的血。


2)飯前飯後要洗手,洗手後手上的水不能灑,要用布擦乾。做客時,吃東西要留下一點,不能吃盡,以示主人招待豐盛。吃飯時,不許用手摸擦食物,也不允許用鼻子嗅食物,不能動別人的碗勺。


3)客人吃飯時,他人不能進屋或窺探。客人告別出門時,要背朝門外退出。


4)嚴禁在住宅附近大小便。


5)談話時不能擤鼻涕。


6)忌諱騎快馬到門口下馬,因為這意味報喪或有不吉利消息。


7)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


8)服飾方面忌坦露胸背的衣服,禁止穿褲衩背心在室外活動和作客等等。


8節慶


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努吾若孜節等。過節時男女均著新衣,並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努吾若孜節,努吾若孜節歷史悠久,在古代的維吾爾、烏孜別克、哈薩克、柯爾克孜等突厥語系民族中廣為流行。按柯爾克孜族曆法(即西曆320日或21日),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努吾若孜節,類似漢族的春節,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好飯好菜擺好以示慶祝,還要用小麥、青稞等7種以上的糧食做成一種名為「克缺」的食品,預祝在新的一年裏飯食豐盛。努吾若孜節裏表演的各種遊戲也是驅趕嚴冬迎來春天為內容。如,一個人打扮成冬季老人,表演一番後脫掉棉衣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努吾若孜謠充分表現這方面的內容:努吾若孜節到了,物價降低,春喜降,麥穗顆顆飽粒,窮苦的人們有了生機,家家戶戶歡天喜地,今天母雞出了雛雞,努吾若孜節到了,驅走悲淒,婦女們喜氣洋洋湊在一起,姑娘、小夥子們格外高興,他們歪開辦著帽鮮花耳際,聲蕩漾到處是歡聲笑語。


9、藝術文化


悠久的歷史和牧業生產生活,造就柯爾克孜人豪放爽朗的性格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其中最突出的民歌、詩歌、音樂。柯爾克孜族的史詩最著名的是《瑪納斯》,有20多萬行。是一部傳記性的英雄史詩,描繪了瑪納斯家族八代人反抗異族侵略、保衛家鄉和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安寧生活這樣一個主題。


柯爾克孜族還有多種群眾性的娛樂、體育活動,如賽馬叼羊、摔跤、馬上角力、拔河、蕩秋千、夜遊、捉迷藏、歐運、姑娘追,等等。民間樂器亦很豐富,有考姆茲(三弦口琴)、奧孜考姆茲(吹奏樂器)、克雅可(二弦拉琴)、帕米爾考姆茲(鐵三弦)、卻奧爾(牧笛)等。


柯爾克孜族具獨特風格的工藝美術,尤以刺繡、編織最著名。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繡,她們在頭巾、枕頭、被面、衣袖邊、馬衣以及懸掛的各種布面裝飾品上繡出各種精緻花紋,其中有花卉、飛禽、走獸和各種幾何圖案。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活潑。他們編織的掛毯、地毯,花色圖案精美。花氈、白氊帽、銀質馬鞍、木制碗、盒等,精巧美觀、古樸耐用。各種工藝品以紅、藍、白色為主,尤以紅色最受歡迎。


壁掛是柯爾克孜族家庭必備的裝飾,也是一種民族手工藝品。多為長方形,有大有小,一般寬約1.2-3,長約1.2-2.5,多用紫紅色或大紅色平絨做底,黑色平絨做邊,在下沿邊芯相接處吊墜有金黃色絲穗。除壁掛中心整體圖案外,左右和下方的寬闊黑絨邊上,是婦女們用雙手以刺繡、貼繡、紮繡和鑲墜等方法,構制出一層層結構嚴謹、色彩對比強烈、紋樣優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主要表現變形的山峰、飛濺的水花、翻騰的雲浪、飄香的花卉、綠茵的牧草和捲曲的枝蔓等。





u《瑪納斯》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民族的英雄史詩。柯爾克孜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西北新疆自治區,《瑪納斯》與藏族《格薩爾》、蒙古族《江格爾》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史詩,但不同的是《瑪納斯》並非一個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孫八代人,整部史詩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瑪納斯》最初產生於西元9-10世紀,在流傳過程中,經柯爾克孜天才歌手們世世代代的傳唱與加工,融進全族智慧,成為富濃烈民族特色的文學作品。相傳《瑪納斯》的創作並非來自詩人的靈感,而是來自神授,演唱瑪納斯的歌手往往在一夢醒來後,突然間獲得背誦百萬行史詩的能力。這點常常不為人所信,但酷愛瑪納斯的柯爾克孜人卻深信不疑。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傳說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領,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史詩敍述瑪納斯一家子孫八代人,領導柯爾克孜族人民反抗異族統治者的掠奪和奴役,為爭取自由和幸福而進行鬥爭的故事。史詩共分八部,以瑪納斯的名字為全史詩的總名稱,其餘各部又都以該部史詩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包括《瑪納斯》、《賽麥台依》、《賽依台克》、《凱乃木》、《賽依特》、《阿色勒巴恰與別克巴恰》、《索木碧萊克》、《奇格台依》。


1部《瑪納斯》敍述第一代英雄瑪納斯聯合分散的各部落和其他民族受奴役的人民,共同反抗卡勒瑪克契丹統治的業績;第2部《賽麥台依》敍述瑪納斯死後﹐其子賽麥台依繼承父業,繼續與卡勒瑪克鬥爭。因被叛逆坎喬勞殺害,柯爾克孜族人民再度陷入卡勒瑪克統治的悲慘境遇;第3部《賽依台克》描述第三代英雄賽麥台依之子賽依台克嚴懲內奸,驅逐外敵,重新振興柯爾克孜族的英雄業績;第4部《凱耐尼木》述說第四代英雄賽依台克之子凱耐尼木消除內患,嚴懲惡豪,為柯爾克孜族人民締造安定生活;第5部《賽依特》講述第五代英雄凱耐尼木之子賽依特斬除妖魔,為民除害;第6部《阿斯勒巴恰與別克巴恰》講述阿斯勒巴恰的夭折及其弟別克巴恰如何繼承祖輩及其兄的事業,繼續與卡勒瑪克的統治進行鬥爭;第7部《索木碧萊克》講述第七代英雄別克巴恰之子索木碧萊克,如何戰敗卡勒瑪克、唐古特、芒額特部諸名將,驅逐外族掠奪者;第8部《奇格台依》敍說第八代英雄索木碧萊克之子奇格台依與捲土重來的卡勒瑪克掠奪者進行鬥爭的英雄業績。


史詩的每一部都可以獨立城篇,內容又緊密相連,前後照應,共同組成了一部規模宏偉壯闊的英雄史詩。整部史詩長達21萬多行,共2千萬字。第1部《瑪納斯》長達73000多行,故事情節最曲折動人流傳也最廣。它從柯爾克孜族的族名傳說和瑪納斯家族的先世唱起,一直唱完瑪納斯領導人民反抗卡勒瑪克和契丹人黑暗統治的戰鬥一生。瑪納斯誕生前﹐統治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卡勒瑪克王由占卜者處獲悉:柯爾克孜族人民中將要降生一個力大無比、長大後要推翻卡勒瑪克人統治的英雄瑪納斯。卡勒瑪克汗王遂派人四處查找,並把所有懷孕的柯爾克孜族婦女一一剖腹查看,以便殺死即將誕生的瑪納斯。但在機智的柯爾克孜族人民的保護下﹐瑪納斯終於在阿勒泰的布魯勒套卡依地方平安地降生。人民的苦難生活使瑪納斯從小就對外來掠奪者充滿仇恨,他立志要為本族報仇雪恥。瑪納斯幼年時成為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他同情貧窮的人民,把自己家的財產分贈他們;他參加勞動,在炎熱的吐魯番耕種莊稼。長大後敬重長者,信任賢能,團結了四面八方的勇士,統一了被分散的柯爾克孜各部落,聯合鄰近被壓迫的民族南征北戰,使各族人民過歡樂富裕的生活。他被擁戴為汗王,成為當時被卡勒瑪克奴役的各族人民公認的領袖。後來,他不聽賢慧助手愛妻卡尼凱依的勸告,帶40位勇士和大隊兵馬遠征契丹人的京城。在這次遠征中不幸身負重傷,回到塔拉斯後逝世,柯爾克孜族人民重陷於災難中


《瑪納斯》各部在人物塑造、故事情節的安排上頗多創見,語言藝術方面具濃郁民族特色。《瑪納斯》的最大特色在人物及場景刻畫方面。史詩中的豐富聯想和生動比喻,均與柯爾克孜族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自然環境相聯繫。史詩中常以高山、湖泊、急流、狂風、雄鷹、猛虎來象徵或描繪英雄人物。史詩中除主人公瑪納斯及其子孫外,還有100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既有支持瑪納斯的智慧長者,擁戴瑪納斯的親密戰友,也有兇殘成性的卡爾瑪克汗王,無恥的叛徒,及作惡多端的妖魔等。史詩中有幾十個大規模征戰場面,不要說各種兵器,光是英雄們的坐騎,毛色就有30多種,如:白斑馬、棗騮馬、杏黃馬、黑馬駒、青灰馬、千里駒、銀耳馬、青斑馬、黑花馬、黃馬、青鬃棗騮馬、銀兔馬、飛馬、黑兒馬、銀鬃青烈馬、短耳健馬等。史詩中出現的各類英雄人物都配有不同名稱和不同特徵的戰馬。史詩幾乎包含柯爾克孜族所有民間韻文體裁,既有優美神話傳說和大量習俗歌,又有不少精練諺語。《瑪納斯》是格律詩,它的詩段有兩行、三行、四行的、也有四行以上。每一詩段行數的多寡依內容而定。每個詩段都押腳韻,也有部分兼押頭韻、腰韻。每一詩行多由 7個或 8個音節組成,亦間有11個音節一行的。各部演唱時有其各種固定的曲調。


《瑪納斯》不只是一部珍貴的文學遺產﹐也是研究柯爾克孜族語言、歷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一部百科全書,不僅具文學價值,也具學術研究價值。如史詩中出現的古老辭彙、族名傳說、遷徙路線,古代中亞、新疆各民族的分佈及其相互關係,大量有關古代柯爾克孜族遊牧生活、家庭成員關係、生產工具、武器製造及有關服飾、飲食、居住、婚喪、祭典、娛樂和信仰伊斯蘭教前的薩滿教習俗等,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專門演唱《瑪納斯》史詩的人被稱為瑪納斯奇。在過去的1千年裏,世上沒人能夠完整唱出這部史詩,更沒有完整的文字記錄,直到居素甫瑪瑪依的出現。8歲開始學唱《瑪納斯》的居素甫瑪瑪依被譽為「當代荷馬」,他一生致力搜集、整理和演唱《瑪納斯》。1940年在勞動之餘,他為人們連續7個晚上演唱《瑪納斯》,從此名聲傳遍四方。1984-1995年,居素甫瑪瑪依相繼演唱出版全部818卷《瑪納斯》,這是中國三大史詩中,唯一由一人唱完的一部。目前《瑪納斯》漢文版已出版,史詩中的重要片斷還被譯成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居素甫瑪瑪依因此獲得新疆「天山文藝獎」的首屆「貢獻獎」。作為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的優秀代表作品,《瑪納斯》在柯爾克孜人中影響深遠,人們在傳說著瑪納斯英雄沒有死去。同時《瑪納斯》在中外文學史上享有巨大聲譽,聯合國曾將1995年定為國際瑪納斯年。


參考來源:


ChinaABC15章:中國古典文學《瑪納斯》http://gb.cri.cn/chinaabc/chapter15/chapter150403.htm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013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