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告別Benny後,今早我們要搭國鐵去威尼斯,奇怪不是說有很多穿背心的工作人員可提供諮詢服務嗎?我們怎麼都看不到呢?原本預計坐905那班不需預約的火車,結果站務人員說要預約才能上車?義大利連國鐵券都坑人,硬要付定位費,沒辦法只好改坐1005IC火車。花了好多時間去找窗口諮詢、看懂螢幕,好不容易跳上車,大家像洗三溫暖似的全累癱了到了威尼斯連忙打電話請廖先生來接我們,廖先生的民宿在威尼斯外島Mestre站,從車站走到他家3分鐘。我們先在家吃中餐,再去附近的Pam超市補貨,摸到下午5點才出門,火車坐1站就到威尼斯本島的Staz. S. Lucia聖露琪亞車站。今天沒有任何行程,不用趕著參觀教堂、博物館,就單純地在威尼斯散步,欣賞美麗的威尼斯夜景





威尼斯的水道如迷宮般錯綜複雜,少了穿梭的Gondola和汽艇,水都的一角顯得分外幽靜。




今天不坐水上巴士,全靠一雙腳來走透透,在佈滿水道的威尼斯徒步比坐船還累,因為你必須遷就橋來走,幸好許多狹窄彎曲巷道的牆上會標出指示牌,威尼斯有3個重點:Roma廣場(Scaizi 橋)、Rialto 橋及San Maco廣場。今天只要在關鍵路口睜大眼仔細找「Per S.Marco」,可能是下下個轉角,一個不起眼的騎樓,或一個平行的轉彎,總之跟著指示牌走,最後一定可以走到聖馬可廣場啦!



華麗的Gondola


uPonte di Rialto利雅德橋




威尼斯有400多座橋樑,但跨越大運河的只有3座,其中一座就是利雅德橋。文藝復興風格的利雅德橋橋上店家林立,兩側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經常聚集大批人潮。與其說它是一座橋,還不如說是一座橫跨在運河上的房子。




利雅德橋是由rivo alto這兩個原文字演變,原意是高出地面的岸,又名商業橋,是大運河上最熱鬧最大的一座橋。




12世紀時是一座活動式的浮橋,後來以木材重建,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坍塌後,經過70多年爭論,終於在16世紀末蓋成這座白色大理石橋,長42,寬22,離水面 7米 高。這座橋的一頭是政治、管理中樞,另一頭通往集市廣場,對本地人來說,它才是威尼斯的中心,而不是聖馬可廣場。




當地人由於橋頂的冷風,就將這橋的頂點稱為「威尼斯冰盒」(Ice box of Venice)



橋上是觀賞及拍攝大運河的絕佳地點。



水上警車呼嘯而過,吸引大家的目光


 


威尼斯面具嘉年華起源於西元1162年,是威尼斯人為慶祝戰勝烏爾里科人(Ulrico),在聖馬可廣場舉辦一場盛大的慶祝舞會。15世紀起這項傳統慶典變成全民參與的嘉年華活動,17 世紀初蔚為風潮。1797 年拿破崙揮軍攻佔威尼斯,嘉年華銷聲匿跡了近 200年,直到1979 2月才重新舉辦,現代版的水都面具、華服又躍上世界舞臺,成為全球旅人夢寐以求的熱門節慶。


 


中古時強烈的階級觀,使當時一般平民百姓不可隨便參加宴會狂歡,只有貴族才有夜夜笙歌的權利,但在這個一年一度的熱鬧慶典上,不論貴族平民都可戴上漂亮的面具參與盛會。


 


華麗面具下沒有美醜,也沒有富貴貧賤,王子可以是乞丐,乞丐也可以是王子,所有階級與身分地位在這段時間沒有任何意義,平民與貴族都可以享受平等,戴上面具盡情享樂,揮灑出自己的舞台,無形中拉近貧富階層的距離。


 


每年威尼斯面具嘉年華舉辦的日期都不盡相同,大致在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前10天舉行,活動期間聖馬可廣場會搭起一個伸展台,提供愛秀的人上台表演,再由觀眾票選出年度面具與服裝造型大獎,在這個伸展台上你將會看到所有最美、最醜、也最怪的面具造型。


 


現在雖然不是威尼斯嘉年華,但巷弄裡商家的櫥窗仍展示許多華麗精緻的面具。



連貓玩偶都穿得這麼高貴



讓人眼睛為之ㄧ亮的童裝,價格不便宜啊



上帝創造亞當 VS 霖創造伶


 


西洋棋組系列



VS



Acqua VS Fuoco



英國VS法國



威尼斯VS土耳其



威尼斯VS比薩



回教徒VS十字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