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聖母畫家」之譽的拉斐爾,在短短37年的一生中,留下50幅聖母畫像,其中大部份完成於畫家居住的佛羅倫斯青年時期,《椅中聖母》是拉斐爾一系列聖母像中最精緻的一幅作品。畫中善良和藹的母親取代神聖莊嚴的聖母,她像普通母親一樣,把自己的孩子抱在膝蓋上,用臉頰親著孩子。拉斐爾為什麼一連畫了50福聖母像?從成長過程可看出端倪,拉斐爾出生的家庭在社會上頗有地位,當時流行僱奶媽撫養嬰兒,但是擔任宮廷畫家的父親認為以母乳餵養較好,小拉斐爾托父親的福,在母親的哺乳照顧下,充分享受到母愛,度過幸福的童年,但母親在他8歲時突然去世,驟然而來的孤獨使拉斐爾心靈深處種下強烈思念母親的種子,伴隨著畫家一生,他以委託人的妻子和自己的戀人作為畫中模特兒,超越寫實的手法來描繪充滿母愛的的理想聖母。《椅中聖母》的魅力與其說是至高無上的神聖氣質,不如說是畫中溫柔慈祥的「母性」光輝。




拉斐爾《椅中聖母》約1514/油彩.畫板/直徑71公分


《椅中聖母》為圓形構圖,畫在橡木板上,畫面上只有3個人:聖母瑪麗亞、聖子耶穌及聖約翰。坐在椅子上的聖母披著華麗披肩,溫柔地將聖子抱坐在膝上,甜蜜地親著面頰,她轉過臉來好像在跟觀者打招呼,溫和的表情使人感覺她是位普通的慈祥母親。耶穌倚偎著母親,睜大眼睛望向觀者。他身旁的約翰則兩手合掌,以崇敬的目光望著聖母。


為何畫家把三個生動的形象塞在這個很少間隙的圓形框內?1820年義大利有本《隱士傳說》,內有一則傳聞,說從前有一德高望重的隱士,在森林裏遇到狼群,他急中生智,爬上橡樹才倖免於難。後被一酒家的女兒救下並受到款待。在酒店過一宿後翌晨離開,走時他預言,救他的橡樹與這位姑娘將得到「永恆的生命」。若干年後,橡樹被砍下做了酒店的酒樽,姑娘也結婚生了兩個兒子。一天拉斐爾路過這裏,見到這2個天使般的孩子與年輕漂亮的母親,畫興油然而生,可眼前沒繪畫工具,急中生智,抓起地上的陶土片,在酒店門邊一個橡樹酒桶底上畫下這母子三人形象,這幅《椅中聖母》由此誕生,應驗了當年隱士的預言。


  傳說畢竟是傳說,事實上圓形繪畫在當時非常流行,可追溯至古希臘羅馬的獎章和硬幣,圓形刻印的人物像也可以在建築壁畫中看到,這種繪畫形式在文藝復興時期再度復活,保留至今。而培育文藝復興精神的新柏拉圖思想中,也有「圓形表示無限宇宙」的說法,圓形繪畫因此流行起來。


u創新構圖


拉斐爾非常仔細地把3個人物處理在一個狹小圓形框內。為展示聖母的親子之情,佈局極為用心,例如聖母坐在有靠背椅子中的姿態:小耶穌坐在母親右膝上,左膝在小約翰胸前高高抬起,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坐著一定很不舒服。人們看畫時不會注意到,這是因為被聖約翰的頭吸引的原因。如果用手指遮住聖約翰的頭,就會立刻發現左膝不自然地突出於畫面上,甚至以為左膝抬起是因為踏在某樣東西上,才會比右腿高,一般生活中不會這樣做,這都是為了適應圓形構圖的需要,又不讓人感到不自然而設計的。


為了交待聖約翰的身分,雙手合掌的約翰把拐杖夾在左手肘裏,既是普通拐杖,又預示耶穌將以牧師身份走向人間。拉斐爾將拐杖畫得很細,柄端簡陋的十字架暗示約翰將在荒野中多次呼叫耶穌,也暗喻耶穌受難於十字架的未來。


u採用新色彩的聖母服飾



教義規定聖母必須穿紅上衣,藍色斗篷,因為在基督教圖像學中,紅色象徵主的「聖愛」,藍色象徵主的「真理」。拉斐爾考慮到畫面要有溫馨的家庭氣氛,便將藍色斗篷從上身脫下,僅在腰部以下顯露出來。出於同樣的考慮,他給聖母披上漂亮的綠色被肩,遮蓋了大部分的紅色上衣,成功創造華麗鮮活的視覺效果,披肩上異國情調的花紋,是從東方及使用多色彩的威尼斯繪畫上學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紅、藍兩大鮮明色塊間,恰好是小耶穌的位置,穿著黃橙色衣服的小耶穌,在畫面上形成紅、黃、藍三原色對比又和諧的效果。這一系列的精心安排,使色彩關系變得錯綜復雜起來,造成紅與綠、黃與藍的對比關系,鮮艷奪目!


u大膽省略的寶座


聖母是「上帝之母」受人崇拜,因此多數畫家在表現此宗教題材時,將聖母正襟端坐在寶座上,拉斐爾大膽省略了寶座,側著身體的聖母坐在小椅子上,小椅子由於圓形畫面也只出現靠背的一部分。


u具異國風情的穆斯林式頭巾


這聖母像的特徵之ㄧ是頭上圍著穆斯林的頭巾,一般的聖母像是披面紗以強調神秘感。拉斐爾會這麼做是因為當時佛羅倫斯受土耳其帝國的影響,流行異國風情,因此聖母更人性化,給人一種親近感。


u神聖的金色光芒


聖母和施洗約翰頭上的光環是聖者的象徵,過去的聖像畫上,聖人頭部後面畫有金色的圓形光環,為了降低「神性」,拉斐爾將圓形光環改畫成細細的,不易被發覺的環形光環。畫中的小耶穌雖然沒有這種光環,但仔細看會發現他的頭頂和身後散發出一股微弱的金色光芒,表現耶穌的神聖。光環是4世紀末開始出現的傳統聖人表現守手法,到文藝復興時期,興起一股將耶蘇人性化的風氣,因此開始出現不畫光環的作品。在這件圓形畫面上,若再畫上第3個圓形光環,畫面會失去平衡,拉斐爾為保持畫面的平衡,所以發明了新的聖人表現形式。


 


3個形象親密無間的關係來看,瑪利亞親密地抱緊兒子,低眉斜視畫外,展現一種女性的嫵媚。這一姿態與表情,令後世不少觀眾為之神往,觀眾見到這幅聖母像時,油然產生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聯想。形象的自然美與結構的造型美,把母子情愛的精神美傳達得淋漓盡致!這種構思即使再過幾百年,仍是人們最喜歡欣賞的造型藝術。


在拉斐爾的時代,義大利上層審美觀滋長一種新柏拉圖主義,就是追求理想美術的藝術王國,卓越藝術家的理想美並不是否定現實,而是讓藝術走在現實前面。為了激發虔誠基督徒心中對美的理想,畫家盡善盡美地去捕捉現實美。據可靠史料所稱,這幅畫的椅中聖母不是別人,正是拉斐爾的戀人芙納蕾娜本人,果真這樣,拉斐爾以自己戀人作為永恆理想美的範本,就不難理解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