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令人驚嘆又沉重的競技場,我們前往今天「古羅馬建築」之旅的最後一站-Foro di Romano古羅馬廣場。古羅馬廣場又稱「古羅馬市場」,有「露天博物館」之稱,曾是古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羅馬帝國的歷史是用石頭來說的,只要羅馬人統治過的城市都會留下經典建築- Foro議事廣場,「Foro」是指帝王公佈政令與市場集中的地方,是當時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活中心。占地極廣的羅馬廣場重現古羅馬風貌,面對廢墟必須發揮超級想像力,才能稍稍看出大致框架。據說現今出土的遺跡只是一個小角落,還有大半部分仍深埋於土中。(圖片來源:google

 

19.75-1.jpg

 

  羅馬的誕生要追溯自一位天神的後裔公主,與戰神結合,生下一對雙胞胎兄弟,名為羅莫路斯(Romulus)和雷莫斯(Remus),他們還在襁褓之中,就被篡奪王位的叔父拋入了台伯(Tiber)河,隨波而去。盛著兩個嬰孩的籃子,載浮載沉,最後停在一棵茂盛的無花果樹下。一頭母狼哺乳他們,使他們得以活命,後來被牧民撫養長大。

  公元前753年,雙生兄弟的哥哥羅莫路斯(Romulus),在弒殺了他弟弟雷莫斯(Remus)之後,於帕拉丁(Palatine)山崗上建立了羅馬。流經羅馬城西側及西北的台伯河(Tiber)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散布在河流周圍的山崗,則成為各族群的居所;最大的族群伊特拉斯坎族(Etruscan)居於西北邊山崗及谷地,阿爾巴族(Alba)居東及東北,而拉丁族(Latin)居西南及南,而他們之間的商貨交換中心,於是逐漸發展成為這個城市的「中心」,也正是如今我們稱為古羅馬廣場「Foro di Romano」的區塊。

u歷史

(圖片來源:google)古羅馬廣場原為沼澤地帶,西元前616-519年經過多年的排水和改良工程,Tarquinio Prisco將此區變成市場和集會之地;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廣場是個混亂的地方,這裏有攤販、妓院、神廟和參議院;西元前2世紀羅馬人認為他們需要一個更健康的活動中心,於是廣場上原有的食品店被商業中心和法庭取代;隨著帝國的繁榮昌盛,反映城市、宗教及政治的建築物開始聚積在廣場上,皇帝、商人和政治家爭先恐後地在這塊區域上建築宮殿、凱旋門、神廟、商店、法庭、貴族住宅,廣場成為古羅馬帝國政治、宗教、商業和公眾活動的中心;直到2世紀廣場上的建築群才明確界定完成。3世紀的大火摧毀了廣場,接踵而來的還有地震。5世紀西哥德人(410年)和汪達爾人(455年)先後攻入羅馬,廣場遭到破壞後長期頹損。中世紀時,廣場石塊被大量地劫掠去蓋教堂和宮殿,在建築工人石灰窯裏,珍貴的大理石化為粉末。在肆意掠奪後逐漸轉變成牧牛場,18世紀末才陸續發掘出來。

u傳說

西元前44215安東尼向凱撒獻上一頂王冠,喜訊還來不及傳到古羅馬每個角落,1個月後凱撒在羅馬廣場受23刀而死,60位元老院議員策劃這令人震驚的謀殺。當凱撒以國家最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的情人埃及豔后CleopatraⅦ克麗奧佩特拉7世和2人的愛情結晶-Caesarion時,覬覦權力已久的政敵在心裏嘀咕了,他們擔心羅馬統治權將旁落一個「雜種」,其實這只是權力鬥爭的藉口,凱撒成權力和愛情的雙重犧牲品。凱撒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敬獻王冠給他的安東尼在分享凱撒的權力後,與克麗奧佩特拉上演一場更纏綿悱惻的生死戀情!摻雜權謀的愛情似乎就少了點令人盪氣迴腸的魅力。這場戀情的結局是,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都死了,不像殉情,更像是戰敗後的一次逃亡。終結他們愛情的是古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屋大維,也就是奧古斯都大帝。他是凱撒的侄子,復仇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力競爭者都必須在他的視野裏消失

uTempio di Venere e Roma維納斯與羅馬神廟

從競技場所拍的維納斯與羅馬神廟是2個背對的神龕,面對競技場的是維納斯神廟,面對市集的是羅馬神廟,是古羅馬最大的神廟,長145,寬100,由150支石柱迴廊所圍繞。

白色建築物是Chiesa di Santa Francesca Romana,每年39,羅馬計程車司機們為得到躺在祭壇下守護神Santa Francesa Romana的賜福,都會儘量將車貼近教堂停靠。

u羅馬猶太人「避」走的Arco di Tito提圖斯凱旋門

位於Via Sacra聖道頂端的提圖斯凱旋門,高15,寬13,深5,與Arco di Settimio Severus塞維路斯凱旋門遙遙相對,是羅馬現存最古老的凱旋門。

凱旋門東面(左)的銘文告訴我們,這座凱旋門大約是在81年提圖斯死後,他的弟弟Domitian 圖密善繼位,為紀念提圖斯70年鎮壓猶太人勝利而興建(以贏得提多皇帝支持者的好感),用來獻給提圖斯皇帝。圖密善在85年凱旋門的落成典禮上,還要求羅馬士兵重現當時的凱旋情景做為紀念。過去羅馬猶太人都會避開這道拱門,因為它是猶太人大流散開始的歷史象徵。

北邊(拱門內部)浮雕描繪由侍從官手舉束棒在前開道、皇帝由勝利之神加冕的情景。

建築表面是大理石材,柱墩鈣華石是1882年重修時增加的材料。前後兩面飾有4根混合式柱頭的附壁柱。凱旋門內外裝飾著許多雕塑。拱門上方有對稱的舉旗勝利之神,兩面拱頂石上分別刻著羅馬女神和代表羅馬人民的神;正面上方一大塊碑刻上用拉丁文寫著「VespasianTitus大勝猶太人凱旋而歸」。拱門內部鑲嵌穹頂的浮雕是被尊為神的提圖斯。拱門內部南邊描繪的是勝利之師列隊通過凱旋門,凱旋行列中不僅有擄掠回來的猶太戰俘,還有聖殿中的器具,包括金燈臺。

uVia Sacra聖道

(圖片來源:google)貫穿古羅馬廣場中央的大道,因宗教節日教士行走路線而得名,也是凱旋歸來軍隊舉行凱旋禮的地方,遊行隊伍會從這條聖道繞行到Tempio di Giove神廟獻祭。

uBasilica di Costantino/Basilica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集會堂

君士坦丁集會堂又稱「Basilica di Massenzio」,是308Maxentius皇帝提議,直到315年才由君士坦丁完成,故名君士坦丁集會堂。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威奧戰役中打敗敵人,也修好這個集會堂。現存的拱形門遺跡還可看見天花板,依稀可見當年巍峨莊嚴的氣概。君士坦丁集會堂內3個廣大有藻井的桶狀拱形天花板,是廣場區內最大的建築遺跡,高35公尺,西側尾端有一環形殿,其內矗立12公尺高的皇帝雕像,以木質與大理石雕制而成,雕像巨大。集會堂內牆刻有小雕像,底下是大理石質地,上面用灰泥澆灌。集會堂的螺旋梯可通至屋頂。文藝復興時代君士坦丁集會堂以環形殿和六角拱著稱,被公認為古典對稱與高貴美的典範。許多建築師將這些特點用到作品中,如米開朗其羅設計聖彼得大教堂圓形屋頂時,便曾研究過集會堂的建築風格。1487年一尊巨型君士坦丁雕像在此出土,雕像部分碎片頭、手和腳現展於卡比托奈博物館內Conservatori宮的庭院。

uTempio di Romulus/Temple of Romulus羅慕盧斯神廟

圓頂的羅慕盧斯神廟在527年,由教宗Felix IV改建成Santi Cosma e Damiano教堂(與和平廣場的圖書館合併)

青銅門與殘存的石柱

uTempio di Antonino e Faustina/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安東尼諾與法斯提娜神殿

造型奇特的神殿是羅馬皇帝Antoninus Pius141年為最後一位妻子Empress Faustina所建,後來成為供奉他們兩人的廟宇。7世紀被改建為教堂,即現在參天圓柱撐托下的Chiesa di San Lorenzo in Miranda教堂。),十七世紀加上正面的巴洛克裝飾。石柱上的細線凹槽是中世紀企圖拆毀古建築時,用帶子圈套於此以防帶子滑落之用。

u Tempio del Divo Giulio/Temple of Divine Julius凱隡神廟

聖道南邊是變成廢墟的凱撒神廟,神廟是奧古斯都為義父凱撒所建,廟基座被矮牆圍繞,凹處正是祭台的中心(凱薩被刺死後遺體在此火化)。祭台附近正是安東尼宣讀著名追悼詞「朋友們!羅馬的公民們!豎起你們的雙耳聆聽,我是來安葬不是贊揚凱撒;當這些好的隨同他的屍骨掩埋時,這些惡質的人們卻茍延著他們的生命」

凱撒最信任的布魯特斯夥同政敵在元老院前刺殺凱撒23刀後,負責出面安撫人民的正是布魯特斯。他用悲愴聲調向群眾訴說凱撒的野心貪婪;向群眾訴求凱撒不止是共和國的叛賊,更是一心想當羅馬的獨裁者。他們為了羅馬的光榮不得不採取暗殺行動,免得凱撒有荼毒羅馬人民的機會。布魯特斯這番演說是給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他不是怕羅馬百姓,怕的是凱撒「親信」-安東尼將軍,為了不讓安東尼藉機生事,才決定直接訴諸群眾,結果如願獲得在場群眾的歡呼和掌聲,凱撒罪名彷彿就此蓋棺論定。

但隨後的演變卻讓布魯特斯一夥人意外,他們沒想到為凱撒哀悼的安東尼,在隨後的演說中把整個局勢翻轉過來。安東尼直接訴諸群眾的情感,聲嘶力竭強調凱撒一生有多愛國,思思念念的都是如何照顧羅馬人民。布魯特斯竟敢當眾把暗殺的罪行合理化。隨著演講結束,他順手把沾滿凱撒鮮血的衣袍扔給群眾!這下全羅馬的群眾都為之瘋狂,紛紛破口大罵布魯特斯是叛國賊,是罪無可赦的兇手,應該以牙還牙,血債血還!

Curia元老院(左)與Basilica Aemilia艾米利亞集會堂(右)

u金融中心Basilica Aemilia艾米利亞集會堂

建於西元前179年的長方形會堂,長100,高2層,正面有門廊。曾是放貸者、商人、稅吏的集會所。如今只剩下地上殘留的淡色大理石地板和殘柱,據說仍可看到是哥德人5世紀時入侵羅馬焚燒集會堂時,因錢幣熔化而留下的的銅銹斑痕。

精美的浮雕版

uCuria元老院

最早於西元前680年由歐斯帝里奧王所建,長72,寬18,高21現存的磚造建築是4世紀重建,為共和國時代最高政府機關。當年3百位元老院議員在此決定政事,現在只留下彩色紋飾大理石地板。Plutei Traianei圖拉真浮雕屏風是圖拉真或哈德連皇帝留下的,原是Rostra公共講壇的裝飾,如今被移入元老院中保存,其中一幅刻畫堆積如山的稅務帳本,圖拉真皇帝位免除百姓債務而將它們銷毀。

元老院周圍數百年來發展成一個人民及貴族的權力舞台,Basilica Giulia法院在此,供政治人物發表言論的Rostra演講台也在此。但著名的「刺殺凱撒」不在此地,因當時他正命令重建此建築及周圍地區,那場怵目驚心的謀殺發生在稱為「Largo Argentina」的龐貝元老院。

Tempio del Divo Giulio凱隡神廟(上)與Tempio di Vasta火神廟(下)

uTempio di Vasta/Temple of Vesta火神廟

建於聖道旁的小圓形神廟,是祭祀共和國守護女神的重要場所,據說是王政時期第二位王努瑪(西元前7世紀)所建,他不僅創立Vasta女神教,還安排Vasta聖女的班次與制度,最後重建於2世紀末。

在神話中Vasta是宙斯的大姐。奧林匹斯山上最年長、最神聖的女神。終生童貞,是位貞潔處女女神,也是掌管灶火的女神。Vasta手中的火焰象徵羅馬帝國的永恆,如果滅了是對羅馬的警告;殿內還有一尊據說來自特洛依古城的木製雅典娜神像,為防有人偷竊此雕像,聖女們曾將複製品與真品掉包。

根據古羅馬史學家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Cornelius Tacitus的記載,Vasta聖女看守帝王遺囑及羅馬帝國重要文件。即使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聖火也從未中止,直到395年狄奧多西大帝下令關閉Vasta女神殿,解散Vasta聖女,並熄滅聖火。1930年修復部分神廟,但原來的圓形屋頂改成拉丁風格屋頂。

uCasa delle Vestali/House of the Vestals聖女之家

神廟後方是聖女之家,這裏是女祭司和聖女們住的地方,3層樓高的建築約有50個房間,現存為191年火災後重建,至今清晰可見廚房、飯廳、會客廳等遺跡。

現存最好的房間是一間帶庭院的房間,裏面有Vasta女神像,還有滿池塘的百合花與玫瑰樹。

女灶神的故事可追溯到西元前8世紀,羅穆盧斯和雷姆斯兩兄弟是火神女祭司和戰神所生。最初是國王的女兒負責守護聖火,後來交到聖女這群女祭司身上,6位處女在女祭司圓形神殿確保聖火燃燒不滅,來自貴族家庭10-14歲的女孩有資格參選女祭司,被選中後將服務30年,分10年學習、10年執行任務、10年教導新人三個階段,其間需維持處女之身,她們擁有極高的地位及經濟保障。若聖火熄滅則要受最高祭司的鞭打;若失去貞操將被燒死或活埋,與她共犯的男子則被鞭打至死。儘管在服務任期結束後可以結婚,但幾乎沒有人這樣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