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我們待在峇里島的最後一天,悠閒地享用早餐後,我和霖決定回台灣前,再去靜推薦的Venezia Spa來段馬殺雞。



這家Venezia Spa就在髒鴨餐廳附近,環境清幽,按完後還會送上水果及薑茶,最重要的是價錢超便宜!



享受物美價廉的馬殺雞服務後,我們在回Puri Dalem Cottages的路上發現一家服飾店,裡面的衣服好美啊!可惜還沒開始營業與夥伴會合後接著前往Neka Art Meseum那卡博物館參觀。有幾個人到峇里島玩會參觀美術館?貼心的Bili竟配合我安排參觀那卡博物館,真是太感動啦!



Neka」是人名,他本來是峇里島的老師,有感於峇里文物急需保存,於1982年和官方合作成立這座美術館,除了保存早期宗教畫作,也蒐錄近代畫家的作品(由於烏布文化氣息濃厚,一百多年來吸引全世界藝術家到此創作,這些不同風格引發峇里的文藝復興,因此近代峇里的畫風揉合世界各地特色),此外每件作品皆以印尼文、英文和日文介紹。



館內分成9個展覽館,每一館主題不同,由傳統到現代,由峇里到全世界,作品包括繪畫、雕刻與攝影史料,也有皮影戲偶、版畫。




經過我的再三拜託,霖總算同意我放上她模仿雕像超可愛的樣子(右上)!


峇里島璀璨的繪畫曾受到佛教、印度教、爪哇或西方的影響,以描繪神話故事及島上的生活為主。因宗教觀念的影響,峇里人認為創作是神的能力表現,一般人不能僭越,只能模枋神所留下的結果。所以在峇里島遇見的藝術家多半是有技巧的匠師,只有少數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到此地可以先參觀藝術博物館,對峇里島的藝術發展與特色有個概略的瞭解,之後再參觀藝廊,選購畫作時會有個較深一層的認識。



u卡瑪桑派(Kamasan style




16世紀後期,起源於爪哇馬嘉巴希王朝。通常以宗教畫筆較多,人物不外乎興都教神祇,以及地獄實況描繪(克隆宮的古代法院天花板壁畫可為一例)。因為和峇里島皮影劇的傳統皮偶古裝形象類似,所以也叫做瓦揚畫派(Wayang style)。這一派限制嚴格,用色不能超出紅色、黃色、綠色、茶色、皮膚色、黑色與白色,其中以黃色最能彰顯宗教神聖意境。



u烏布派(Ubud style



20世紀30年代,因西方光影與遠近透視的畫風,促成峇里畫匠轉變,融合西方畫法而成的「烏布畫派」。鳥布派突破傳統用色的限制,以水彩、油彩、淡彩或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作畫,少有留白。



畫面主題有單一焦點,畫匠的著力點也放在人物情感與動作的生動描寫。



場景不再以宗教的神聖性為主,而多描繪庶民生活的日常性。


u巴土安派(Batuan style



「巴土安派」也是從30年代開始,吸取西方畫法觀點,將畫中人、神、惡魔,以極細緻的畫法,開展相當立體的動態畫作。



與烏布畫派相比,巴土安畫作沒有單一焦點,每個角落都有故事發生,整張作品的調子較暗。沒有景深、陰影、留白,人物不重身體比例,沒有獨特表情。這一派不僅在遠近透視上極度揮灑,也大膽破壞畫面平衡感,大量加入斜線與斜型,引導觀畫者的目光焦點多角度擴散,是目前被評為藝術成就最高的畫派。


u青年藝術家畫派(Young artist style



青年畫派是50年代後發展的一種畫風,主要是受到荷蘭畫家亞曆舒密特的影響。後起的畫匠,著重在用色光鮮與農村描寫上。如《婚禮》以棕櫚樹葉及家廟、拱門為背景來描述峇里島傳統婚禮儀式:祭司正在準備聖水(左)、新娘新郎穿著精心製作的服裝(中)、亭子裡有許多準備好的供品(右)。



這種畫風將陰影、輪廓與線條交代的非常清楚,屬於有點童趣的畫法。《村子》表現典型峇里島的家庭生活:在彩色掩映的樹林下,一個女人從糧倉取下每天要吃的稻米(左下),男人出門耕田,工匠在工作室燒製金屬工具(中),小朋友則在玩鬥雞(右下)。


u班勾什幹派(Pengosekan style



70年代開始,班勾什幹住進了峇里島畫家紐曼兩兄弟。他們倆人將日本畫風融合在峇里畫作裏,把日本畫中的風月花鳥、圖騰家徽的特色,用日本竹筆表現出峇里自然景觀。



從西洋畫風的油畫顏料,轉換為大量使用水顏料。這樣的畫作呈現出日本畫特有的靜態美。雖然景物輪廓還都是峇里島的樣貌,但般勾什幹的畫作一看便知,濃濃的日本味揮也揮不去~


u印尼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Indonesian Art



《三名蒙面舞者》中每個面具都有不同的表達:一個是溫柔甜美,另一個是勇敢高尚,第三個是情感和邪惡。它們對應巴厘島面具舞主要三種類型。手和胳膊消失在一片五顏六色的服裝裡,充滿節奏的活力增添裝飾畫的質量。




《花之飛》是一幅很有想像力的作品,描述一個年輕女子幻想的夢花園,鳥兒從女孩的裙子飛到天際消失不見,金光閃閃天空和雲朵,紅花藍葉的裝飾,浪漫的圖案和顏色豐富了整張作品。


 


2件充滿童趣的作品令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






這是寫實派畫家Abdul AzizMutual Attraction相互吸引》,是Neka的鎮館之寶,曾在多國展出。這兩幅畫作分別完成於1974年與1975年,由於美術館方的巧思,把這2幅對異性有憧憬的少男及羞怯的少女擺在一起,產生曼妙的情愫,也讓這2幅畫有名起來,據說這2幅畫是仿效臨摹次數最高的畫作。



Abdul Aziz來自於爪哇,年輕時就喜歡畫畫,早年留學荷蘭,生活方式及畫風都受西方畫派影響,返鄉時正值印尼境內興起反抗荷蘭與日本的暴力統治,試圖獨立建國之際,於是Abdul也參加當年的獨立戰爭,成功地與他的國家一起見證印尼獨立。目前除Neka美術館可欣賞到Abdul作品外,在Denpasar市中心的Puputan廣場上,還可看到由Abdul帶領的團隊設計的抗暴紀念碑雕像。2002Abdul因病過世,當地政府為紀念他的藝術創作與愛國表現,在棺木蓋上印尼國旗,以表哀悼。


MaryAbdul的遺孀,她原是到峇里島旅行的英文老師,正準備前往中國教書前夕,在朋友引薦下前往烏布美術館參觀Abdul Aziz的作品,因此認識了Abdul Aziz,兩人墜入愛河,於是Mary嫁給Abdul,在峇里島定居下來。


MaryAbdul過世後成立「Seniwati Gallery女性藝廊」(http://www.seniwatigallery.com/),鼓勵當地的婦女從事藝術創作,著手整理他的作品以及手稿,於2007年出版《Abdul Aziz-The Artist And His Art》,描述Abdul一生的故事及作品。



左邊這幅是結合現實美與理想美的峇里少女,她的名字意思是「月亮」(女性之美有如完美的滿月般)。少女身穿傳統服飾,正從地上撿起雞蛋花,此作超越單純的肖像畫,背景上方隱約可見涼亭、樹幹和神廟。



中間三個小女孩穿著跳宮廷舞的服裝:黃金葉布和鍍金羊皮革冠與珠寶。兩側才是主要舞者,中間的小女孩則是候補的。


u國外藝術家(Art By Artists From Abroad


峇里島的繪畫重鎮在鳥布,有許多當地和外國的畫家長住在此地,因此可看到東西不同的風格交融在一起。




《峇里島仲夏夜之夢》靈感來自峇里非常受歡迎的民間故事-天上七仙女。玩竹笛的小男孩伴隨著正在洗澡的美女,這群美女在森林裡的池塘邊伴著螢火蟲與散花嬉戲,如夢似幻的描繪令人耳目一新



u傳統印尼金劍(馬來短劍)



馬來短劍在家庭裡有很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祖先的神,往往決定一個家族繁盛興衰的關鍵作用。作為傳家之寶的金劍通常有描述其力量的適當名字。



金劍象徵水,被認為有無形力量。許多馬來短劍是奇數曲線,但也有直的。波狀馬來短劍是象徵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直的馬來短劍雖處於休眠狀態,但隨時準備投入行動。


u實用資訊


營業時間:9-17


地址:Ubud,Gianyar 80571, Bali


門票:R p.20.000


服務台的The Development Of Painting In Bali畫冊350.000Rp,精選館藏作品百來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