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iazza Barberini巴貝尼尼廣場



今天第一站先到Piazza Barberini巴貝尼尼廣場,此廣場以海神噴泉與蜜蜂噴泉著稱。坐地鐵A線在Barberini站下車,出站就是巴貝尼尼廣場啦!



1Fontana del Tritone人魚海神噴泉




廣場中央的人魚海神噴泉是貝尼尼的噴泉傑作。



人魚海神跪在一個大蚌殼上,口吹海螺,水柱則從海螺噴向空中;大蚌殼下則有4隻海豚,頭下尾上的承接,海豚與海豚間傳神地繞著教皇烏巴諾的徽章:三隻蜜蜂和三層冠冕。


2Fontana delle Api蜜蜂噴泉



廣場上的蜜蜂噴泉是貝尼尼為顯耀出身其家族的教皇烏巴諾八世而設計。蚌殼狀大理石上刻著拉丁文,大意是說此泉是為人民及他們的牲畜所準備。



大蚌殼石板下雕著三隻正在吸取泉水的蜜蜂蜜蜂是巴貝尼尼家族的徵章。


3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勝利聖母教堂-貝尼尼《聖泰瑞莎的狂喜》


在教堂滿地都是的羅馬,勝利聖母教堂是個不起眼的小教堂,卻因貝尼尼的作品《聖泰瑞莎的狂喜》,讓我無論如何也要去看看!



外表樸素的勝利聖母教堂裡面卻鋪張華麗,是一個極具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我一心只想著要進去看《聖泰瑞莎的狂喜》,結果忘記拍勝利聖母教堂的外觀了….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Baroque)來稱呼1600-1750年間的歐洲藝術;「巴洛克」原指一種形狀不圓的珍珠,後來卻成為藝術上的用詞。巴洛克藝術的風格承襲文藝復興末期的矯飾主義,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不像鼎盛期文藝復興前那樣嚴肅、含蓄,而是強調流動感、戲劇性、誇張性等特點,常採用富動態感的造型,如曲線、斜線等。其風格趨向多少反映當時歐洲的動盪局勢、不安而豐裕的現實狀況。雕刻方面富動感,表現流暢複雜的戲劇性效果:常和繪畫混和應用,並與建築相結合,成為建築物內外的裝飾。


 


精美的主祭壇與燭臺



Cornaro小禮堂裏是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 -1680年)的雕塑《The Ecstasy of Saint Therese聖泰瑞莎的狂喜》(1645-52),充分發揮巴洛克藝術追求俗世情感的特色。Venetian Cornaro家族曾任職該禮拜堂的神職人員雕像也在包廂內,探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圖片來源:google)一個可愛的小天使手持一枝金箭向修女泰瑞莎刺去,泰瑞莎在神恩面前陷入心醉神迷的恍惚狀態,虛弱得無力表達喜樂。貝尼尼他是第一個意識到光線對雕塑重要性的人。這座雕像在貝尼尼的創作下成為暗喻世俗感官情慾的駭世雕像,成為藝術家與宗教信徒間的世紀爭辯,教宗認為此作品太明確表現性慾,不適合放在梵蒂岡,讓原本想宣揚宗教神聖性的梵蒂岡不得不將雕像從原本的陳列地點,移到位置偏僻的勝利聖母教堂存放。


貝尼尼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義大利藝術家,雖然最著名的作品都是雕塑,但其實他是一位天才建築師、畫家、製圖家、舞台設計師、煙火設計師,甚至也是位劇作家。巴洛克藝術是一種世俗美學,追求人世間的感官喜悅,嚮往幸福甜美的渴望,拒絕貧窮與禁慾,因此它的特質是「狂喜」。換句話說是將人們在宗教偽裝下的激情,及世俗慾望的狂想從內心解放出來。貝尼尼對這種「狂喜」有很深的體會,加上他的雕刻技藝精到,善於表現激動情感和熾熱意境,因此在雕塑中創造的人體常顯現出一種糾纏或悸動,情緒被推向戲劇性的高潮。


欣賞完巴洛克藝術代表作《聖泰瑞莎的狂喜》,我們繼續搭地鐵A線,往北坐2站到人民廣場!


u羅馬北邊玄關Piazza del Popolo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得名於廣場東北角的白楊樹(拉丁語:populus),廣場面積廣闊,由2個半圓形拼出一個大橢圓形,充滿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風格。位於三岔路口頂端的人民廣場,是進入羅馬中心的宏偉對稱式前廳。18-19世紀此處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犯人被槌子一槌槌地打在太陽穴上活活打死,最後一次處決是1826年,那時已改採斷頭台斬首的方式。



廣場北面的Porta del Popolo人民門是控制城內外往來的兵家必爭之處。從地鐵AFlaminio-Piazza del Popolo站出來就是這個城門,人民門建於3世紀,17世紀時由貝尼尼裝飾。城門上方的浮雕讓充滿想像力的丹˙布朗在《天使與魔鬼》書中把它解釋成「一個光源俯照著一座金字塔」,其實這只是昔日教宗的徽章,用來宣示權勢罷了。



廣場中央的埃及方尖碑為奧古斯都大帝征服埃及後帶回羅馬的戰利品,高36,碑身上刻著古埃及象形文字,是西元前13世紀的古物,其基座以獅子噴泉裝飾。



廣場兩側皆有美麗的噴泉



沿階梯拾級而上,可到Monte Pincio賓丘露臺,在此登高遠眺梵蒂岡的日落



廣場西邊的海神噴泉



廣場旁熱鬧的市集什麼都賣,這攤紀念品最吸引我,不過還是看看就好



人客啊,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豔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你收下小販的玫瑰花,小心就得掏錢付帳啦!這是義大利各個觀光景點經典強迫推銷手法之ㄧ哦!


1、雙子教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 & Santa Maria di Montesanto奇蹟聖母教堂&聖山聖母教堂



方尖碑之後便是兩座雙胞胎教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聖山聖母堂(左)和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奇蹟聖母堂(右),雖然長得很像,但仔細分辨仍可見差異,由於左邊的建地較窄而右邊的較寬,於是建築師將左邊的聖山聖母教堂圓頂做成橢圓形,將右邊的奇蹟聖母教堂圓頂做成圓形,以解決這個問題。



兩座教堂中間是南北長僅14百米,東西寬約7七百米Via del Corso科索大道,科索大道兩旁滿是美麗的大小廣場和優雅的巨宅華邸。要走遍這個地方不難,但要把散佈其中的主要景點遊遍就不容易


2Santa Maria del Popolo人民聖母教堂



人民聖母教堂是建於15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教堂。


1High Altar主祭壇



中央莊重的主祭壇



主祭壇特寫



2Chigi Chapel禮拜堂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1513年,拉斐爾受銀行家Agostino Chigi之托設計了Chigi Chapel禮拜堂,裡面皆是美麗的紅色大理石,其圓頂鑲嵌畫的「創世紀」,上帝似乎在天上注視凡間一切,開啟一切生命起源。



左右各有一座在一般教堂是很少見的紅色金字塔墓碑。


到人民聖母教堂千萬別錯過卡拉瓦喬的《聖彼得被釘上十字架》《聖保羅的皈依》:


3)《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聖彼得被釘上十字架》



據說,聖彼得是自己要求倒釘十字架的,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和老師耶穌基督以同一種方式受難卡拉瓦喬在這幅畫中以「前縮透視畫法」(比如用相機從腳底拍人,結果腳丫子比頭還大)表現,經由刻意安排的人物,以寫實手法透過強烈的光影對比描繪細節。畫面讓觀眾身歷其境,彷佛只有一步之距(說穿了就是古代版本的3D畫面嘛!)。對角線構圖造成人物的動感:前景第一個人彎身側跪,第二個人用繩子捆聖彼得的腳,第三個人正用力要把十字架拉起:在這個戲劇性的三角形中,生命即將墮入黑暗中的聖彼得是傾斜的,充滿令人悲傷的形象,他微微抬起頭,表情抽搐痛苦,眼神驚慌恐懼(圖片來源:google)。


4)《The 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聖保羅的皈依》




這幅畫中馬背比聖徒更突出,這曾激怒人民聖母教堂的一位官員:「為什麼馬畫在正中間,聖保羅卻在地上?」”卡拉瓦喬說:「我有我的道理!」「那匹馬是上帝嗎?」「不是,但它站在上帝的光芒下!」作品中,主角是光,象徵上帝的存在。上帝以巨力擊中聖保羅,使他倒地,而走在大馬士革路上的騎士是為了向他揭示真理和生命之途。馬的形象經過仔細研究,馬的肚帶和馬具已從背上落到地下,那是拋棄塵世的束縛的表徵,與主宰畫面的「神光」成對比和反差。畫中完全是暖色調;明亮處是土色;陰影處是棕黑色,聖者披風和胸甲的紅色和橘黃色的閃光,以一種「燃燒」的光感來表達神的恩寵(圖片來源:google)。




八角穹頂



小禮拜堂分屬羅馬各著名家族,因此參與修築設計的建築師與藝術家來頭不小,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Andrea SansovinoBramante、貝尼尼等人。



Della Rovere禮拜堂中Pinturicchio所繪的《Adoration of the Christ Child禮拜幼子》



小禮拜堂


 


(圖片來源:google1099年人們在此興建第一個小禮拜堂來驅趕尼祿的鬼魂。因為尼祿死後被葬在此處,據說其鬼魂進場在此出沒。15世紀時由Bramante擴大整建。




17世紀,出身Chigi家族的Alexander二世教皇再命貝尼尼對此教堂重新裝飾。


 


精緻的大理石鑲嵌圖



(圖片來源:google)著名的鑲嵌圖案《Pavement Detail下跪骷髏》。



看完人民聖母教堂後,我們在埃及方尖碑下邊吃午餐邊休息,有個街頭藝人就在我們面前上工,我們邊吃邊看著她著裝,從準備到完全穿好,大約花了10分鐘,完全不假他人之手,連背後的拉鍊都是自己拉上來的(左),真厲害!我挺好奇的是她的錢筒放那麼遠,如果有人拿了就跑,追得上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