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潛水又不能浮潛的我,是如何度過在馬布島的日子呢?除了發呆、睡覺、吃東西、看夕陽、看星星、看海龜,我們也參觀了馬布島上的巴夭族村。

 



巴夭族分為「Bajau Laut海巴夭族」和「Bajau Darat陸巴夭族」。「陸巴夭族」早在200年前已登陸沙巴並定居下來,過著耕種稻米與養牛的生活。由於精通騎馬術,使哥打毛律鎮的陸巴夭族人被冠上「東方牛仔」的美譽。「海巴夭族」是真正的海洋之子,他們不是漁民,漁民只有捕魚時在海上,而海巴夭族的一生都在海上度過


 

海巴夭族在海上生活數個世紀,他們是潛水、捕魚能手,不得已是不會到陸地上,因此被稱作「海上遊牧民族」、「海上浪人或「海上吉普賽人」。

 

 

據記載,海巴夭族在60多年前開始居定在仙本那沿海一帶,在海上建築居所,但仍有許多海巴夭族繼續過著海上漂移的生活。至1999年仙本那還有150家海上遊牧民。

 

 

過去數百年間,「巴夭人」輾轉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島嶼,大部分人雖然在馬來西亞出生,卻沒有馬來西亞公民身份,因此這一帶巴夭族人處於無國籍狀態,導致他們至今仍然沒有公民權,得不到任何教育和基本醫療。

 

 

沿襲著祖輩留下來、鮮為人知的海洋生活模式,以海為家,四處遷徙,但這種漂泊海上的生活帶給巴夭人卻是自由與快樂。對海巴夭人來說,海洋是變化紛繁的生存實體,水流、潮汐、珊瑚礁、紅樹林都是有靈魂的。

 

 

「漁網」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船」是唯一的居所。

 

 

海巴夭人生活在船上,婚禮也在船上舉行,他們只在購買必需品(賣魚換來大米、淡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製造新船或葬禮時才會踏上陸地。

 

 

這種狀態直到上世紀末才漸漸終止。各國國籍管理越來越明確,加上醫療教育的考慮,巴夭人走上陸地,在各個島嶼上定居下來。

 



這些「水上人家」都是用木板搭建,單薄的房子就架在水面上,戶與戶間雞犬相聞。高腳屋至少都會有1間廚房,1間客廳兼睡房,還有1間廁所。大小解是直接將米田共排到海裏餵魚的,環保又有貢獻!

 

 

縱橫其間的木板通道,走來搖搖晃晃

 

 

花花綠綠的衣物掛滿房子周圍,成了飄揚的旗海。

 

 

海巴夭人的生活裏沒有日曆,所有的社會活動幾乎都是無組織、無時間表的。生活雖貧窮,但是他們也很懂得享受生活,屋前或窗臺會種許多花花草草。

 

 

巴夭族是母系社會,因此男方必須住進女方家,女性掌管家中瑣事及生養後代。族中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如婦女睡覺時要帶手套。因教義規定當丈夫娶第二個妻子時,須由第一個妻子蓋手印同意,所以髮妻的手印十分重要!

 

 

巴夭人個子矮小,皮膚黝黑。為了保護臉不被曬傷,女人會抹上當地土法炮製的「防曬霜」,白白的臉乍看有些嚇人!

 

 

即使日子貧窮、簡陋,巴夭人也能簡單快樂地生活著.....

 

 

在外人看來,水上人家是不可思議的貧民窟,但惡劣環境並不未讓他們在面對鏡頭時,露出自卑或可憐的表情,反而人人都是笑顏逐開,熱情地和遊客打招呼!

 

 

越來越多巴夭人放棄居無定的生活,轉而與陸地族群融為一體,他們正在失去特有的身份與文化。想參觀「巴夭」聚落,就只能到仙本娜附近的小島,如 Lahad DatuPulau OmadalPulau Danawan Pulau Bum Bum 等。

 

 

這個巴夭族村莊有一間克難的希望小學,不分低中高年級,全都在同一個屋簷下上課,真好奇老師們是如何在互相干擾狀況下上課?

 

 

教師休息室就在教室隔壁,學校附近的清真寺雖簡陋,卻已經是村子裡最大的建築啦!

 

 

巴夭族人普遍都是回教徒,並奉行回教的傳統習俗與教義。我們參觀時希望小學時已近中午,第二批剛放學的女孩們,大方地和我們打招呼

 

 

還沒下課的小男孩因為不專心,被老師責罵囉

 

 

小商店兼營小吃店

 

 

雜貨店與蔬果攤

 

 

蔬果攤

 

 

魚乾店與燒烤店

 

 

村裡頗具規模的餐廳,屋頂上鋪的就是亞答葉(像芭蕉葉),葉子紮成一排,整齊地鋪在上面。馬布島有許多高腳屋,但能看見用亞答葉作成的屋頂可就不容易了囉

 

 

高腳亞答屋最大特色是房子全都建在離開地面的支柱上,房屋陡斜的屋面是用棕櫚葉覆蓋,牆面通常用樹皮或木板製成。

 

 

這魚是要拿來吃還是拿來裝飾的?

 

 

巴夭人個個都是潛水高手,他們一下子就可以潛到海底30米深的地方,獵捕深海魚類、尋找珍珠和海參。他們故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弄破耳膜,因此大多數巴夭老人的聽力都不好。

 

 

海巴夭人很喜歡吃海參和海膽,也用這些東西來換取日常生活用品。

 

 

lepa里帕在巴夭語是「船」的意思,通常以木製造,除了作為交通工具及進行捕漁活動,里帕也是他們的家;一名要結婚的巴夭男子必須擁有自己的里帕船,才有資格結婚。

 

 

他們的傳統住所「里帕」船正在迅速減少。無國籍加上非法建設,地方政府有意要趕走他們,但非政府組織以人道理由反對,加上接近選舉,所以遲遲還未動手。也有越來越多巴夭人與其他種族結婚而放棄海上生活,移居內陸,開始新的現代生活所以人數就越來越少....

 

 

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小船」!

 

 

拖鞋是船槳?!

 

 

 

海上吉普賽人的生活樂趣(引自http://www.lyzl.com.cn/thread-48662-1-1.html)撰文、攝影/方可

 

當今社會,人們的各種欲望與日俱增,每天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可隨之而來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失望、焦躁、憂鬱……各種情緒糾結在一起,很多人都聲稱已經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滋味了。  可是我最近到了一個地方,一個遠離現代塵囂、恍若隔世的地方,近距離地接觸了一群人,他們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幸福,並且無比的幸福!他們就是-海巴夭人,直譯的話,就是「海上吉普賽人」。

 

鬧不清的身份

 

 海巴夭人終年生活仙本娜附近的海域上。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海巴夭人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在海上生活的,現在的各種說法大多根據16世紀荷蘭人和英國人的考察結果。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和大自然和平共處已有200多年歷史。大部分海巴夭人雖然在馬來西亞出生,卻沒有馬來西亞公民身份。他們之中有的是百年前因戰禍而避居船上的菲律賓難民後裔,有的則由於歷史原因無法考證身份來源,因此他們處於無國籍狀態。

 

 不過,海巴夭人對自己的起源自有一套傳說:在很多年前,馬來柔佛素檀國有位美麗的公主,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整個馬來世界的男性都為之動容。汶萊和蘇祿的王子同時向她求婚,公主比較喜歡英俊的汶萊王子,但她的父親卻要她嫁給蘇祿素檀的兒子。公主不從,很快被強制送往蘇祿宮殿。但才一出海,汶萊王子就攻擊柔佛船隊,帶走公主,倖存的柔佛船員和部分皇宮貴族成員因為怕被責罰不敢回柔佛,只能繼續留在海上,從此在群島間漂流。

 

 現在不少海巴夭人仍相信自己是皇宮貴族的後裔,女人們繼承著祖上留下的穿衣、打扮傳統,上著短上衣、下穿麗豔筒裙,即使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仍注意美容,甚至養寵物。大部分海巴夭女人白天在臉上抹著自製的「防曬霜」,像帶個假面具,這種「講究」的裝扮配上海巴夭女人特有的大眼睛和窈窕身材,還真有點皇宮貴族的味道。

 

歷不盡的艱辛

 

 雖然這片海域風平浪靜,海水清澈見底,椰樹隨風飄揚,但海巴夭人的生活卻處處充滿著危險和艱辛。由於沒有國籍,絕大多數海巴夭人至今沒有公民權和基本醫療,得不到任何教育,甚至沒有在陸地上生活的權利,不少老人連自己的真實年齡都不清楚,就這樣日復一日地以海為家,四處遷徙,過著不折不扣的海上「遊牧」生活,這也是他們通常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的原因。

 

 海巴夭人常年居住在「船屋」或「樁屋」。「船屋」也叫里巴,一條傳統的里巴長約712米,寬約2米,船中間有蓬遮擋,用於起居,船頭、船尾是開放的,用於撒網、搖漿、做飯和晾曬衣物;「樁屋」建在淺海上,牆用棕櫚葉或單薄的木板圍成,房子通常有個露臺,煮飯、洗衣、洗澡、曬漁獲等都在那裏進行。不少「樁屋」的木樁很細,搖搖晃晃,牆壁四處漏風,裏面除了鍋、碗、瓢、盆等必要的生活用具外,沒有任何多餘的傢俱,更沒有任何電器,真可謂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窮得讓人不可思議。

 

 對大多數海巴夭人而言,現在的生活方式與他們的祖先沒有什麼區別,捕魚、撈海貨仍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能讓人感到現代生活影子的就是可以用瓦斯煮飯和有的家庭用柴油引擎取代船的風帆。由於缺少節育措施,這裏的家庭都是「大」家庭,少的五六個孩子,多的十一二個。人口越來越多,魚貨越來越少,生活自然就越來越貧苦,這加劇了海巴夭人生存的難度,因此即使天氣不好,有大浪的時候也還是要去深海捕魚,男人們每天至少花14小時甚至一天去捕魚,即使一條捕不到也毫無辦法。

 

 因為沒有電,所以除了勞作外,很多時候海巴夭人就坐在「樁屋」的平臺或「船屋」甲板上對著大海發愣。中午烈日當頭時,全家人就平躺空間很矮的「樁屋」或「船屋」內,因為即使裏面再悶熱,也比在外面頂著烈日強。海巴夭人的社會地位低下,不受其他民族的歡迎,他們上岸也僅僅是為了搜集淡水和通過賣魚獲換取必要的生活用品。

 

掩不住的感恩

 

 雖然,現代社會拋棄了海巴夭人,但大自然對他們還算眷顧。他們所處的海域屬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陽光普照,海水不深,珊瑚環礁、島嶼無數,由於位於颶風地帶以下,幾乎沒有過颱風和地震,這給了海巴夭人常年在海上四處遷徙、以海為家的天然生存條件。因此,即使生活再清苦,海巴夭人總能坦然地面對一切,沒有半點抱怨,相反,對現有的一切非常感恩,感謝神明的保佑。

 

 20106月,我隨船突然「闖入」過幾個海巴夭人的「村子」,並拍攝了六七天,從未見過任何家庭、鄰里發生過糾紛,所遇到的海巴夭人都特別友善與寬容,對外人沒有絲毫的妒忌和仇視,臉上所表現的都是坦然與平和。

 

 幾乎所有海巴夭兒童都長著一雙水靈透亮的大眼睛,經太陽和海水的常年暴曬和浸泡,頭髮都呈焦黃色甚至紫色,皮膚黝黑。他們雖然沒上過學,但卻異常聰明,用手勢與他們交流基本沒問題。這些孩子通常還未站穩就會游泳和划船了,其技術令人咋舌,生存能力超強。他們還會變著法地玩耍,退潮時,總可以看到他們在淺灘上嬉戲,面對鏡頭時,他們大都笑顏逐開,主動和外人打招呼,一點也不羞怯,還會擠眉弄眼擺pose,拍照完後如果能看一眼螢幕的影像就非常興奮和滿足了,連索要照片的念頭都沒有,渾身散發著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愛。

 

 海巴夭人常年四海為家,隨時遭遇危險,居無定所,食無保障,沒有公民權,沒有教育,沒有醫療,沒有電…但他們卻還能心懷感恩,享受著這種漂泊帶來的自由與快樂,平和滿足,與世無爭。

arrow
arrow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