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線天」目前仍為國軍重要據點,我們剛停好車就聽見軍營的狗在遠處吠叫著,然後一個阿兵哥跑上來讓我們在登記簿上簽名,再沿著左邊的步道往下走,曲折的戰備壕溝兩旁標語林立,每個轉角,皆可見到像是「破釜沉舟絕後路」、「背水一戰能逢生」等精神標語。

 

 

走到壕溝終點,一線天景致現於眼前,兩側垂直岩壁,相鄰至相接,形成下通海、上接天的奇景,天空縮小如一線。

 



在此聽海潮聲有如萬馬奔騰迴繞於岩壁之間。兩座山崖之中築有坑道,靠一座水泥橋相連(右圖),橋面距海面數十公尺。

 



岩壁上題有「天縫聆濤」四個大字,頗貼切,是民國61年參謀總長賴名湯蒞臨東引巡視時所題。這個畫在岩壁上的大驚嘆號(右圖)想不看見都很難如果還有人去撞到頭,就真的是「瞎了眼」


 

東引的警告標誌為什麼要畫在石頭上?我們討論後猜測是因為東引的風太大了,只有畫在石頭上才不會被強風吹壞。

 

 

鎮海天王旁的石階似乎才剛完成,每塊石階都白白淨淨地,可惜尚未開放

 

 

我們決定放棄義女烈坑,先殺去東湧燈塔!

 

 

去燈塔一定會先經過擂鼓石,狀似大鼓的石頭約2人高,圓鼓上有隻像趴著的豬加點想像,或許真的可以聽到鼓聲哦!小徑兩旁夾帶許多相思樹及夾竹桃,處處是美景。

 

 

東湧燈塔下方立著一塊寫著「太白天聲」的牌子。據說霧季時站在這裡,會覺得自己站在虛無縹緲的雲端,太虛幻境之中。

 

 

傳說中的「小希臘」終於到了!瞧那條如白龍般的樓梯依山勢向上纏繞,在藍天碧海的襯托下,剎那間真有一種錯覺,以為我來到了希臘。

 

 

已經爬到汗流浹背,走到這裡突然有陣陣海風不斷吹來,哇!超涼爽!望著蔚藍海洋,聽著浪花拍打在花崗石上的規律音韻,真捨不得離開這個風口

 

 

光緒27年,一艘輪船「蘇布倫號」在東引海域因濃霧觸礁,3年後閩江口外燈火明滅乍現,那就是東湧燈塔。東湧燈塔為清廷委英國人於光緒28年所建(西元1902年),光緒30年啟用,興建目的是為了指引台灣及廈門間船隻的航行。109個年頭過去,燈塔依然英挺地懸在崖邊、默默站在東引島世尾山山腰上。

 



石壁峭岩邊的「閩海關東湧鐙塔」花崗岩石碑,訴說著東引是接合西方國家進入中國福州航線的最北指標….



1988年燈塔被評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正式命名為「東湧燈塔」,屬於閩海關管轄範圍,是台灣最北也最遙遠的一座古蹟;一直以來獨自守護著台灣最邊捶的土地,是東引人的驕傲。


 

燈塔共有三層樓,聳立於峭壁旁,純白身形搭配圓形藍頂,造形典雅。最頂端的燈室由透明玻璃構成,白色的圓柱磚型建築在陽光下更加亮眼。東湧燈塔於1904518分開燈,燭力為36萬支光,為台灣最北的古蹟,現仍在使用。塔高約14.2公尺,為一圓柱體,外牆由紅磚疊砌而成,塔身向上逐漸縮減,外塗白漆,地面由扇型花崗石版鋪砌而成,塔頂是個半圓型穹隆構造,頂上安裝風標和避雷針。自入口處上20階梯可達塔頂,只是目前內部不對外開放。東湧燈塔同時具備法國巴比埃公司的鏡機及英國張氏公司的燈器,這2家世界著名的燈塔製造商,都是當年支配中國洋式燈塔的重要廠商,東湧燈塔可說是1920世紀之交中國歷史的見證者。

 

 

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燈塔,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

 

 

我們站在房舍陽台上吹著海風,極目遠眺,只見海浪翻騰激出朵朵浪花,教人興起遺世獨立之感。為了要和美麗的燈塔合照,我們可是自拍了好多張才終於成功!

 

 

燈塔全區依山而建,散發濃濃的歐式風格,白色的身軀及灰藍的窗框搭配的相當典雅,交織藍天碧海,美不勝收。由上到下建築物分別有:霧炮平台、霧笛平台、燈塔本身、守塔員辦公室、助理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圈舍,依著非常陡峭的世尾山山型曲折向上。

 

早期守燈員需攜家帶眷住進燈塔裡,為供應工作人員的食物,還設立雞舍、豬舍等,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塔外的人對塔內的守燈員可是羨慕不已,稱此地為「東引別墅」。工作人員四名,多屬「父子相傳」。外籍守塔員辦公室有1間會客室、1間辦公室兼主燈與霧號控制室、1間主任守燈員寢室,還有餐廳、廚房及工具室,為全區體積最大的建築;助理守塔員室(華籍守燈員)及附屬房舍(苦力房,還有洗滌間、儲藏室、石灰房、工作房等房間);在燈塔基地最低處有兩座霧砲台,東引海域多霧,尤其春夏之交濃得化不開。早年起霧時每隔35分鐘鳴砲一次,警告船隻不要再繼續貼近陸地,以免觸礁。霧炮現已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在霧炮之上的霧笛,一樣有導航的功能。

 



國境最北的東引7-11


 

這座在中柱港到中柱島之間的「其介如石」,是1976年東引軍方為了紀念蔣介石而刻的,蔣經國巡視東引經常在此駐足,現已成為東引地標之一。

 

 

馬祖的海蝕地形中就數「海現龍闕」的海蝕門最值得一提。

 

 

由於岩盤經年累月遭受海浪沖擊,沖刷成為奇特的「海蝕門」(右)。當潮水上升時,宛如蛟龍嬉戲於海上,所以稱為「潛龍鬧海」;潮水下降時,只見拱門中的清淺海水,就化名為「海現龍闕」。無論叫什麼名字,這座海蝕門都是東引最值得一看的奇景!

arrow
arrow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