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莒燈塔是台閩地區洋式燈塔中第一座以花崗石建造而成。

 

 

清道光22年,因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閩江口的福州被英國人指定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但閩江口島嶼棋布,往來船隻辨識不易。

 

 

東犬地當閩江口外水路南線要衝,加上山勢高聳,設立燈塔條件良好,遂於清同治11年(1872年)由英國伯明罕張氏兄弟公司建造這座耗時三年才完工的燈塔。

 

 

其實燈塔原本選西莒島主峰的山頂上,但島上居民以閃光燈破壞風水為由堅決反對,加上建材搬運困難,因此最後改建在東莒島老頭山,也就是福正村東北端山頂上,海拔高度約66公尺

 

 

東莒燈塔1988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又名「東犬燈塔」或「白犬燈塔」。

 

 

燈塔高19.5公尺,牆厚99公分,座身向上微縮。

 

 

 



東莒燈塔最特別的是在燈塔與辦公室草地上,有一道30公尺長的白色矮牆!這道矮牆的功能是防風。由於燈塔所在位置地勢較高、風力強勁,這道防風牆可以讓工作人員在強風吹襲時,低身快速通過,工作人員手上的煤油燈才不會被吹熄。

 

 

 

距離燈塔更遠處是當地居民稱為「白毛城」的白色洋房,現改建為宿舍與倉庫。




東犬燈塔展示館內部(原為燈塔守辦公室)



將生命和歲月奉獻給海洋及船隻的守護者稱為「燈塔守」。燈塔守工作內容包括:粉刷塔身、圍牆、補石灰與漆油漆;學習燒燈、維修燈器及發電機等相關設備的技術,並與資深燈塔守輪值負責點燈;學習讓燈光定時發光,以供船舶辨識方位的各項技巧;定期清洗塔身、擦拭門窗玻璃及金屬器具,並維護環境整潔;學習如何在起霧時開霧砲;編製報表、整理檔案、土地管理及與軍警聯繫;學習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

 

民國60年代起,海關開始大量招考燈塔守,但擔任燈塔守除了具備機械與電氣的技能外,最重要的是在個性上要能耐得住寂寞,尤其是一些偏遠的燈塔,許多新任的燈塔守往往因為無法忍受而自動離職,因此偏遠地方的燈塔多是由當地人燈塔守,也形成父傳子,子又傳子,一代接一代的特殊情形,東犬燈塔便是如此。




燈塔由塔頂、塔燈及塔身等三部份構成。



塔頂為半圓形穹窿屋頂,由16片三角弧銅板組成,尖端設有風標及避雷針;塔燈為鑄鐵造外殼並分兩段,上段為鼓形透明玻璃罩燈籠,下段為主要工作層,塔燈由16面梯形灣弧玻璃共48塊鑄成,初建時為二等旋轉透鏡雙芯石油燈,現在改為台製250瓦電燈泡;塔身三層由花崗石塊疊砌而成,由下往上略為減縮成圓錐形,內有懸臂石板螺旋梯可至塔頂。



 


 

二等燈透視直徑1400公釐,以水銀槽為底座,再以齒輪傳動,使透鏡旋轉。

 

 

 

燈具過去採用二等旋轉透鏡雙芯石油燈,後來改為白熱石油氣燈,為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公司的製品,這家公司同時也負責燈塔的建造。

 

 

燈器發出29千燭光的光力,再經過蚌型玻璃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

 

 

民國82年復燈迄今,改用250燭光鎢絲電燈發光。由於科技發達,衛星定位系統普及,船舶已不需燈塔引航。但其地標與觀光功能仍吸引許多遊客流連駐足,每晚仍舊閃爍著一長兩短燈號….

 

 

東莒燈塔設立的年代正是洋人操控中國海關進入正規化時期,所以燈塔全由洋人設計、洋匠督造、燈器及其他設備全由洋人購辦,外國進口,守塔事務由華、洋共管。

 

 

東莒燈塔是一座道道地地的洋式燈塔,代表著一段歷史,代表著一段百姓走過的歲月



 

 

 

PS從東莒燈塔所眺望到的景觀(圖片來源:googl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馬祖 東莒 東莒燈塔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