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的第一站是先去「北竿遊客中心」蓋紀念章。

 

 

牆角的馬賽克作品不知用途為何?

 

遊客中心後方的坂里沙灘面積達6公頃以上,規模僅次於塘后沙灘,由芹山、坂山及里山三座山峰環繞、東南向開口的灣澳,位於,受每年夏季東南季風吹襲,洋流挾帶閩江口的河沙於此淤積,日積月累,形成這一大片沙灘。

 

 

資料上形容「坂里沙灘與午沙沙灘相連成一片綿延的海岸線,砂質有石英成分,當陽光照射時,整片沙灘會閃耀著白色內斂的光芒,不管是看日出,或是觀夕陽,坂里沙灘都能讓人體驗光影雲彩變幻之美。漫步於平坦潔淨、沙質優良的沙灘,絕對讓您心曠神怡。目前坂里一家民宿已有露營帳篷等器具出租,夏季期間,廣闊平坦的坂里沙灘,正是觀海踏浪、沙灘排球、露營活動的最佳場所...」可今天仍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看見這麼大的風浪忍不住擔心,這樣大坵還去得成嗎?雖不抱希望,但還是試著打電話問船長「今天還開船嗎?

 

 

沒想到船長居然OK還要我們10點半到橋仔漁村的碼頭集合,哇!超開心!反正時間還早,就先去遊客中心對面的「王氏古厝」參觀吧!

 

 

有百年歷史的「王氏古厝」曾被國軍徵調使用,如今由王氏家族交由馬祖國家風景區整建管理,重現大厝風光。此宅建造時是按照老家長樂旒峰祖屋樣式而建,特色為唐末分段築牆傳統工法,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周邊,承重作用全在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註1

 

 

板里有北竿塘「漁米之村」的稱譽,擁有最大面積的水稻田栽植地,有最道地的村名「堘村」,初為村,漁業興盛時期,板里是北竿塘境內最早捕漁維生的村落,更有另人瞠舌的行商船隊,走船福州、長樂旒峰、北竿塘三地,全村最多時有380戶,最終成為閩王王氏家族落腳的選擇(註2

 

 

古厝屋頂上甕內放五穀以示吉利(上);牆上的「村民動員公約」(下)洋洋灑灑十四大條,第一條居然是「改善婚俗,不早嫁不早娶」

 

 

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另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註1

 

 

第一進的四水落堂天井(左上)。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四開式。

 

 

古厝木雕細膩具故事性,刻畫許多含有吉祥富貴、平安與驅邪避厄之圖騰。從大廳精細雕工與上方大書「槐樹生輝」戟花戢磬兩雕刻可窺見一二。此廳以祭祀神明、祖先空間為主,以前也曾當成學堂,元宵擺暝需要較大空間活動時使用。(註1

 

 

臥房依屋主子嗣大小而分,長子、次子依序分到大廳左右兩旁四堵之臥室空間。(註1

 

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註1

 

 

早期生活困窘、經濟拮据,民宅興建多與親戚共同籌備,以出資多寡決定室內使用空間大小,具個別之正廳,若為單獨建造或兄弟共同出資建造,則擁有共同正廳。平日多以側門為出入口,除特殊婚喪喜慶以大門為出入口外,均少自大門出入,部分不為受風面者仍以大門為主要出入口。(註1

 

 

 


二樓平面圖

 

 

左右兩側四堵的閣樓(上)有「穿斗式」架樑,可當臥室或儲藏間,使用上較靈活。

 

 

邊舍為多用途空間,有的設廚房,有的為「店仔」,有的為儲藏間,各有不同用途。(註1

 

 

販賣區 & 休憩區間的天井。

 

 



1:引自坂里村落史-建築

 

2:引自純喫茶貳館~堘村穗月「坂里村落史~一個大宅的故事」

 

 

 

 


 

arrow
arrow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