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臨時起意,相邀阿娟共遊羅馬公路沿途的景點和原住民部落,這次起點從台三線轉台118關西端出發!沿途會經過江夏堂、彭屋、錦山、柑樹下、李樹下等客家聚落。




「江夏堂」是黃姓的堂號。「江夏」是指中國湖北省雲夢縣,與另一支派的「紫雲堂」,均為宋代江夏太守黃峭公的後裔。黃峭公生於後晉石敬塘天福元年(西元936年), 30歲登宋太祖天德三年(西元965年)進士,官授江夏太守,有功,封千戶侯,巡撫吳、越等地,共娶3妻,生21子。



66歲時將家產分予21子,勉諸子自立開基,往閩粵發展,並親吟詩8句,以為後世散居各地子孫相認證據,能唸詩符合者,即為同脈之傳



忘記這個天主堂在哪裡,只記得在「統一健康世界山莊」附近,因為不對外開放,只好從圍牆外往內拍



這座古「錦山橋」橫越馬武督溪,橋長約30餘公尺,橋寬約5公尺,建築風格為三孔石拱橋,橋身保存完整,造型古樸壯觀。如今糯米橋橋面兩側有新砌的石護欄,欄邊種植花草來美化,橋面也鋪上新石材供遊客行走,只是,新橋面與舊橋墩有點不對味


古「錦山橋」建於昭和 15 年(1940年),已有72年的歷史。因為一家煤礦公司奉准開發關西至馬武督輕便車的交通事業,由關西站起經十六張、湳湖、牛鬥口、六畜窩至終站鳥嘴,全長約9.6公里。輕便車又稱台車,主要靠人力推送,運送物品以煤炭、木材、竹子、茶葉為主,次為日常生活物資,載客則為附帶的利益,乘客以公教人員、警察、商人、地方紳士居多,當時一般民眾都以赤腳步行。後因地方日漸繁榮,道路拓寬,再於該年建造此橋,先從河邊做初步整理,移至旁邊做修飾,大部分以人工方式建造,監督設計的是一名日本籍的工程師,施工則由新埔水汴頭匠 師劉春 先生帶領本地民眾完成工作。



建議走下溪谷觀賞古橋墩,橋墩高約5公尺高,以石頭為主要材料,先將大石頭切砌成長方形,再以糯米和糖加入石灰製成黏著劑來將石塊黏合在一起,形成耐用的石拱橋。



馬武督部落是泰雅族當中唯一的平地部落。「武督」泰雅語意思是「人或物資匯集的地方」,日據時期改為「馬武督」並沿用至今。這間「馬武督部落發展協會」的外觀很像教會



「聖亞納天主堂」成立於1959年,神父兼管六曲窩「戈尤浪部落」的聖伯多祿堂。



鄭統領廣場上的「馬武督‧戈尤浪部落景觀地圖」:從地圖看來,從「聖亞納天主堂」繼續往上走,過了「阿土土雞城」有一條「馬武督棱線步道」,下次有機會可以去走走看


 


鄭統領廣場旁一戶吸睛的歐式民宅



連信箱都很可愛



後院的小木屋



11836.5KM處右轉前行約100公尺即達「馬武督長老教會」,建堂至今20年,時間不長,教友全是泰雅族人,人數雖然不多,但在傳道人瑪亞鄔茂的鼓勵下讓兒童也參予其中的詩班。  



建築前半部外觀像縮小版的東海教堂



紅、白、藍三色分別象徵「聖靈,救恩的大愛」、「聖潔純淨」、「和平博愛」。



教會旁就是「格努斯休閒農場露營區」「格努斯」泰雅語是「樟樹」的意思,因為農場裡有許多樟樹,是張頭目的祖父所種,所以農場就以樟樹來命名。



露營區旁是鳳山溪的上游,據說附近有一條觀賞螢火蟲的賞螢步道,每年3-5月會有成群的螢火蟲在夜間飛舞,十分壯麗



在台11838.8K(塔那咖啡)翻過鞍部,就進入桃園縣復興鄉境(我是往回拍)




「塔那咖啡」前的「泰雅族射日傳說」:相傳在遠古以前,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熱球,影響著白晝和黑夜,使人無法判定時間,泰雅族的長老們決定,挑選三位壯士,各自背著一位幼童前去把太陽分成一半,使大家能活在有白天亦有黑夜的固定生活,他們在途中播下果樹和小米的種子,以備回程之需,但壯士們相繼因老邁而過世,由幼童們接續任務,當他們抵達日出的老巢時,暗藏在山脊後等待出擊,當太陽升起時,金童們同步拉弓,射向太陽,果然少中太陽的正中心,流血的太陽熱度也逐漸降到人們可以忍受的程度,金童們在回家途中採食長輩種下的果實和小米田,當金童們返抵家門已膚髮雪白,而人們工作、休息時,終於不再受烈日的煎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