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這次的合歡行只拍到酒紅朱雀和金翼白眉這兩種鳥,整理照片時發現居然還拍到岩鷚,如此一來,我的合歡三寶:金翼白眉、酒紅朱雀、岩鷚,就全都拍到啦!


台灣所有留鳥裡,岩鷚是分布高度最高的一種,1909年日本菊池米太郎在阿里山發現。據推測岩鷚是在冰河時期跨過海峽障礙,從歐亞大陸擴散至台灣,成為本地的特有亞種鳥類之一。



體長約12~18公分色較暗,與高山岩壁近似,有如高山上的麻雀。常出現在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裸露地或開闊之草原。覓食或行進時常發出單音,繁殖期鳴聲較婉轉。雜食性,主要以高山植物之種子、松籽、草籽、植物嫩芽、漿果,或昆蟲及其幼蟲等為食。


多棲息於岩上或地面上,常單獨或2-3隻在林緣裸露地之岩石、草地上活動及覓食,很少在樹林高枝上活動,因此得名「岩鷚」。常會發出「嘰哩、嘰哩」的鳴聲,繁殖期鳴聲會更婉轉悅耳。築巢於矮灌叢低枝或地面岩縫中。不常作遠距離或高空飛行,大多為短距離的移動飛行。


台灣的高山地區地形崎嶇、氣候多變、空氣稀薄,非常不利物種生存,但岩鷚如同尼泊爾山區的雪巴人一樣,有辦法在此討生活。以昆蟲、草籽及嫩芽為食。當冬季地表覆蓋積雪食物缺乏時,也會低降至雪線以下的針闊林帶。


由於高山物種稀少,岩鷚沒有太多天敵,因此不太怕人。再者高山上食物難尋,岩鷚也跟金翼白眉、酒紅朱雀一樣,學會在人群較多的景觀區、甚至垃圾桶附近尋找食物,還是保持距離靜靜觀賞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