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夜的雨聲,直到早上起床,雨,仍是淅瀝淅瀝下個不停,負責打掃楊生活動中心的阿姨說,觸口的路又斷了,唉這颱風要來不來的,真是折磨人啊,看來今天只能安排雨天備案了,第一站就先去天主堂下面的奮起湖文史陳列室。

 

 

 

 

奮起湖文史陳列室原為日據時代的日警官舍,位於現在奮起湖派出所隔壁,台灣現代和日據時代的派出所並列於同一處,給人時空交錯的衝突

 

 

以檜木重新打造的奮起湖文史陳列室,以展示鐵路文物、解說嘉義奮起湖當地的人文歷史和產業發展為主。

 

 

日式木造建築大大的窗戶是遊客們愛拍照的好地方。

 

 

陳列室以奮起湖的前世與今生為主題,展現奮起湖的文史風華,不僅有厚重資料與老照片的靜態展覽,還有動態投影片解說,並陳列著仿古火車頭(26)、鐵道、三色號誌提燈,鐵路專用電話等早期鐵道文物,及碳烤餅爐,便當盒等美食文化的展示與介紹。陳列室旁還有一間小小的咖啡簡餐,可以在此悠閒一下。

 

 

鐵路專用電話、平安燈、鐵路風燈、三色號誌提燈。

 

 

電器路牌閉塞器、車長帽、站長帽。

 

 

奮起湖老街餐飲店非常多,便當尤其著名。過去,奮起湖最有名的招牌美食為鐵路便當,目前仍至少有五家販賣。奮起湖鐵路便當為何出名?原來,早年前往阿里山的遊客,經過奮起湖車站時,總會在此購買午餐。火車甚至因此,特別停憩久一些時間。如今,賣最多便當的是靠火車站的今日山莊和登山食堂,以及百年肖楠母樹林附近的阿良鐵枝路紀念便當。他們推出的高山鐵路便當,聞名全台。過去此地便當當道時,甚至流行一句口語,「沒吃過奮起湖便當,彷彿沒到過阿里山。」

 

 

奮起湖三大特產:便當、樹蕃茄、綠普洱茶。

 

 

雙層碳烤烘餅技術:以鐵製的三角架支撐一個大鍋,裡面先擺滿細小木炭,細炭上鋪一層炭灰,然後在炭灰上放置烘餅的平底鍋。鍋蓋上用凸出的圓蓋子覆蓋,上面平均堆放粗炭,如此上、下加溫烘烤,耗時30分鐘只能烘製出5個古早風味的喜餅。

 

 

天美珍老板劉義吉為振興奮起湖,結合當地茶葉和製茶、製餅技術,製造出來的火車餅,是奮起湖頗負盛名的名產。火車餅的作法和大餅或月餅相似,特別的內餡是利用當特產的高級烏龍茶葉,磨碎後製餡,包進麵團後,外皮印上蒸汽火車圖形,再放進模子裡烤,15分鐘就可出爐。

 

 

火車餅模具

 

目前,火車餅的餡料甜鹹皆有,分為綠茶、綠豆椪、紅豆滷肉和紫山藥等4種口味:一為甜口味的綠茶,此茶並非一般之綠茶,而是用本地高山烏龍茶精製而成的獨特配方。二為鹹口味的綠豆椪,由純綠豆沙加以爆香,不摻加肉類。三為鹹紅豆滷肉。最後一種是紫山藥,為健康食品。不論哪一種,外表之酥皮,都添加高山蜂蜜。由於全依古法製作,僅能保存5天。

 

 

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最早發展的老街是從文物陳列館一帶開始,也就是俗稱的「下腳店仔」。早年沒有街名,當地人僅以「街仔」稱之,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在阿里山公路、鐵路未開闢前,這兒即已略具雛形,可說是條百年老街。

 

 

奮起湖下腳店仔簡史

 

滿清末年:瑞里人翻山越嶺,散居奮起湖墾荒。

 

日治初期:下腳店仔漸漸成為販夫走卒南來北往的休睏寮ㄚ。

 

大正元年(民國元年):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至二萬平駛,逐漸成為大阿里山區挑伕的大本營

 

台灣光復:百廢待興,牛車路通往頂懸店仔(老街),後來阿里山森林鐵路完成,車站旁的老街迅速發展,而號稱奮起湖第一街的下腳店仔,店家全數消失開始沒落 ... ... 稀微五十年 ... ...

 

50 年後:社區木棧道文史館先後完成,漸成為媒體報導和電影拍片的場景。

 

 

建於1913年的「金茂興南北雜貨店」,當時用了2株約2000年的神木才有今日的規模,這也是聚落的第1間雜貨舖。

 

 

「大姑媽雜貨店」晚其1年興建,以土埆厝形式與金茂興的原木屋互別苗頭。

 

 

下腳店仔在鐵路開通後逐漸沒落,但仍保存檜木建造的屋舍,保留濃濃的古味。這條老街最能讓人回味過去時光,並感受民國初期先民的辛勞生活

 

 

不少知名大愛電視劇在此拍攝,也叫「奮起街老街」或「電影老街」。

 

 

銜接新、舊老街的牛車路,沿途民居錯落,在地生活文化即興上演

 

 

隱身暗巷的「阿里麥的店」,是由麥正治老師所開的,有鬧中取靜的陶然,為奮起湖注入一抹古意

 

 

來自高雄的麥正治原是老師,因學生時代就熱愛登山,喜歡四處遊覽,後來放棄教職工作,轉而從事旅行社事務,由太太處理票務,他則擔任導遊。有一次帶團到奮起湖,麥正治看見這條狹窄巷道,兩旁低矮木造建築充斥著古早雜貨鋪、百貨行及特產店,這股散發著一股濃濃哀愁的特殊氛圍讓他產生移居的念頭。

 

 

後來麥正治輾轉透過朋友介紹買下一塊地,於是放棄在高雄打下的旅遊江山,到奮起湖定居,愜意地過起他隱居山林的退休生活。此外,麥正治更志願成為奮起湖觀光導覽志工,近幾年更成立奮起湖文史陳列室,開設畚箕湖文史工作室,展示檜木用品及鐵道文物,「奮起湖麥老師」的尊稱不脛而走。

 

 

正當我沈醉在這個時間忘了流轉的山城小店裡,忽然發現一個讓我不解的標語,不禁指著那標語脫口問出:「好奇怪哦,為啥要寫有雷勿近?」然後,我就聽見霖在一旁瘋狂大笑,「…..」(嗚人矮也被欺負,那葉子沒事幹嘛遮住標語?害我少看一筆

 

 

離開「阿里麥的店」後,我們繼續往奮起湖飯店的老街前進

 

 

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的阿里山鐵路便當老店「登山食堂」,就在奮起湖火車站左側出口旁。

 

 

老闆林志忠是個創意家,買便當還要先買票,票面上頭有列車長、機關手、光復特快等車種名稱,每一種名稱都代表一種便當的名字,例如列車長就是軟燒肉,光復特快是排骨便當,店內十幾種便當,老闆都用阿里山鐵路的相關詞彙來入名,十分有趣,也將鐵道文化傳承了下去。

 

 

登山食堂一直以來都很注重便當的品質與口感,除了傳承老一輩的烹飪手藝,還有許多創新也頗獲年輕人的喜愛。例如軟燒肉就是百年留傳的好滋味,現做、現醃、現燒,手工繁複卻也保留了美食文化,更博得極高的滿意度。由於軟燒肉用紅麴醃製,頗具健康概念,是喜愛養生的遊客不可錯過的美食。

 

 

奮起湖老街堪稱全台海拔最高的百年老街。遺憾的是2003年的一場大火,將部分老街燒毀,幸而奮起湖火車站及舊車站間的老街精華區倖免於難,觀光產業大致不受影響。依山而建的小商家,密密麻麻地擠在彎曲、忽高忽低的巷弄兩側,聽聞著鐵道便當的叫賣聲,和陣陣飄散的餅舖餘香,教人忍不住垂涎的味蕾全開!

 

 

奮起湖著名的山水豆腐,是與北台灣深坑齊名的豆腐美食。這種特別選取山泉水製作的豆腐,較一般豆腐更為滑嫩。通常,店家都是凌晨即起床製作豆腐。有興趣的人不妨起個大早,不但能看到製作過程,還能一嚐剛製作好的山水豆腐。店家雖已轉手三次,但因獨門功夫原版傳承,至今風味不減。此外,還有一項特產,便是將豆腐添加山葵芥末,成為小罐裝的辛辣味豆腐乳。

 

 

豆渣餅一份20元,有泡菜與韮菜兩種口味。

 

 

「德銘餅舖」早年以喜餅起家,自1959年營業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最出名的特產為公婆餅,以獨特的雙層炭火烘烤技術,磨米、揉拌、包餡、製餅,全程手工,皮薄而Q,內容實在,餡有芋頭、豆沙、滷肉等口味。

 

 

為什麼叫公婆餅呢?原來,阿公林德銘,和阿婆蕭水,當年結婚後即在此開設餅店,專門製作結婚用的大餅。鄰居們隨口給它起了個名-公婆餅,這個充滿鄉土味的稱號不逕而走。

 

 

老街上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商店和工作坊。如「丸山木屐館」,展示各種木屐,從草繩製作到皮雕、彩繪,或從日式夾腳到正統非夾腳的,樣式非常豐富。為何這裡會有一個木屐商店呢?原來奮起湖過去是木屐製造重鎮,加上昔日街道大多用煤渣鋪設,穿木屐不黏腳,因此當地人都視木屐為最佳代步工具。

 

 

台灣各地尋常可見的草仔粿,這裡也有獨特的風味。我和霖就有志一同地愛上了「街仔尾」的草仔粿,皮潤料實的草仔粿以菜脯、絞肉、香菇、蝦仁等配料作餡製成,包入用鼠麴草製成的糯米糰中,口味道地好吃,是走步道時最佳的行動糧!鼠麴草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採摘費時費工,以往農閒時都有農民採來賣,現在則得自行摘採。

 

 

阿良鐵支路便當的第一代老闆夫婦是正港的奮起湖居民,早期供應便當給阿里山茶區的採茶師傅和搭火車的旅客,現在就幾乎都是遊客來購買。不算大的開放式店面,幾張木頭長桌與椅子,內用的客人就直接坐下吃起便當,最裡面則是點餐區。

 

 

店裡招牌的鐵路便當有紅糟排骨和鐵道滷排。一個紅糟排骨便當有兩項主菜,紅糟排骨和滷雞腿,炸得酥脆的紅糟排骨,使用的紅糟是店裡自己釀製的,沒用人工色素染色,吃起來酥軟,肉質細嫩,滷雞腿滷得很入味,輕輕一撥就骨肉分離。配菜有高山高麗菜、龍鬚菜、滷蛋、滷麵筋、紅豆支、酸菜、嫩薑片、辣蘿蔔等,都是用當地高山蔬菜來製作,不但充滿古早味,還是一份均衡營養的豐盛便當。附湯是清爽甘甜的筍湯。

 

 

這家百年檜木甜甜圈不同於麵包店的油炸甜甜圈,或是Mister Donut,而是放進烤爐的現烤甜甜圈,據說吃起來外酥內軟,帶著甜味焦香,嗚這回沒吃到,下次有機會一定要買來吃吃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