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浮潛,因為我沒有潛水相機,所以無法與大家分享蘭嶼美麗的海底世界,不過就算我有,怕水的我大概也只能專心浮潛,無法分心拍照還是請大家自己到蘭嶼親眼目睹她的海底之美

 

 

從我們家月臺民宿走出來,過個馬路就到了漁人灣,這裡放了不少拼板舟。造型優美的拼板舟幾乎成為達悟文化的代表,達悟人的造船技術相當優異,以最原始的器具,將船隻巧妙地組合,建造的船隻堅固而又美觀。

 

 

拼板舟對達悟族人而言,是海上生計及儀式活動中相當重要的工具。達悟人對拼板舟的建造相當重視,在每年飛魚祭後,造船的工作便開始進行,船體由2127塊不同的木板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不同船板所使用的材質各異,這些木材均由造船的伙伴,深入森林內尋找。建造拼板舟的主要材料,主要取自私有林地長年栽植的台東龍眼、大葉山欖、欖仁舅、蘭嶼赤楠、麵包樹或自然林內的蘭嶼福木、綠島榕、大花堅木等,每塊用料均須由活著的立木上取得,雖然常有巨大飄流木被海流推送上來,但這類枯死木或風倒木被達悟人視禁忌,是不宜用來造船的。拼板舟的製作充分展現了達悟人的民俗植物知識和精湛的工藝技術。

 

 

大船是由3塊龍骨和兩邊各12塊大小不同的船板拼接而成,通常需3年時間才能完成。一艘船的製作,需動用十餘種不同的木材,靠木釘、接榫、結綁及膠水拼合而成。他們先由船底的龍骨與船首、船尾的龍骨接合,其次接合中央兩端之間的船板,船板之間各在側邊打孔,並用蘭嶼紅椒來填塞隙縫,防止漏水。

 

 

在達悟人的觀念中,飛魚來自天上的海,定時游到地上之海。每年2月下旬於各村進行一年一度的招魚祭,隨後進行海上撈捕飛魚的活動。飛魚祭可粗分「飛魚招魚祭」、「飛魚收藏祭」、「飛魚終食祭」三階段。從每年23月舉行的飛魚招魚祭到9月底的飛魚終食祭為止都可以說是飛魚季,正值春夏時節,適於出海,飛魚與飛魚乾也為這時期的主要食物。

 

1.飛魚招魚祭

 

在每年23月舉行,意在召請飛魚,祈求漁獲豐碩。

 

飛魚季有兩次招魚祭(正確的說法應是港口祭),第一次是為大船出航所做的大船招魚祭,第二次則為小船招魚祭。依照以前的慣例,大都在舊曆年前後,由紅頭村首先舉行招魚儀式。當天清晨,族裡的男子由長老帶領至海邊,以手指沾雞血塗在海邊的卵石,向海面呼喊「飛魚回來哦!」各船的船主則戴上銀盔、金片;面向海面祈求今年的飛魚飛回到船上來。之後,船主拾了5個卵石回到船主屋前的曬魚架,放在曬魚桿及四個支架下面,並搖晃著,象徵魚架上因掛滿了飛魚而搖晃,有祈求豐收的意義。

 

招魚祭過後,達悟族人允許在夜間以火把照明來捕捉飛魚,到4月,允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但夜間不可捕魚,57月可在白天捕捉飛魚,但不可捕捉其他魚種。

 

2.飛魚收藏祭

 

67月舉行,表示飛魚汛期已結束,從這天起不可再捕捉飛魚,改抓其它魚食用。而整個魚汛期所捉到的大量飛魚則曬乾儲存,以備冬季時食用。

 

 

結束捕飛魚的當天,村民將今年捕獲的大魚尾巴(通常是鮪魚)穿串吊掛在海邊,表示飛魚季節已結束,從那天起,不再捕抓飛魚,改抓其他食用魚。

 

3.飛魚終食祭

 

在每年中秋節以後,停止食用飛魚,吃不完的飛魚乾掛在屋旁柴架上讓豬狗吃食,不隨意丟棄,表達對飛魚的尊重。

 

達悟族的歲事曆法以飛魚祭為工作主軸,捕捉飛魚季期間的各項祭儀,同時呈現多樣的文化面貌。拼板舟則是飛魚季期間,進行飛魚祭與飛魚技的重要生產工具,同時也是展現造舟工藝技術的結晶。

 

飛魚就像烏魚般同屬汛魚的一種,每年37月間會隨著黑潮陸續抵達台灣東部,給東部居民帶來天然糧食,受惠最多的是住在蘭嶼的達悟族,生活在此的島民將一年12 個月的經濟活動分成三季,春季為捕魚季節,夏秋為農業季節,秋冬為製造季節。以飛魚汛期做為曆法週期的校正基準;飛魚終了期就是一年的年尾,飛魚收藏饋贈時節為新年。由此可見飛魚在蘭嶼島民生活中所占的份量是多麼地大!然而飛魚汛期究竟有多少工作帶給島民忙碌與快樂呢?打從 2 月下旬船組共宿起,就展開了一年一度的飛魚祭序幕,其活動歷經祈豐漁祭、招魚祭、初夜漁祭、船組解散、小船晝漁祭、飛魚晝食祭、飛魚收藏祭、飛魚漁止祭,飛魚終食祭止,為期7個月的飛魚祭才算落幕。

 

 

今天真幸運,早上才看見6人拼板舟,傍晚又看見10人拼板舟,原來明天椰油灣有「海洋盃拼板舟划船競賽」,各村選手把握最後一天的好天氣,在海邊練習。太棒了!明天我一定要來看比賽!

 

 

達悟族的船除了分大船、小船外,亦分成雕刻船與白船(不雕刻船)。飛魚季期間達悟族出海捕撈洄游性魚類,仰賴由親族共同組織的漁團,合力建造8-10人座的大船;或由家族成員自力完成的1-2座的小船。因此,拼板舟是每個親族或家庭必備的生產工具。其除了強調安全結構外,性能、造形及刻紋亦特別講究。

 

 

對一個海洋民族而言,船是他們海上營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居住於四面環海的達悟人,一如太平洋島嶼上的住民一般,也孕育出他們自己的船文化,他們熟悉海洋的韻律,對於捕魚的工作十分重視。對於飛魚的捕捉和宗教儀式,不只是經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更是達悟文化的主要特質。

 

 

造船是達悟民族海洋文化裡非常重要的環節。就一艘單人雙槳的雕飾拼板舟為例;首先是夫妻倆商榷開墾種植水芋的田地,及芋田的數量,在一整年裡男士必須注意水源的充足,女士注重芋田內的土壤及田埂的整潔。最重要的要在贈賓客禮芋的冷泉芋田中央,插上一根枝幹很多的樹幹,如masyasyaten(樹名;美麗的名字),從芋田的土地宣佈造船。

 

 

陳大哥正在教兒子游泳

 

 

達悟族的名字習俗採「親從子名」,單身未嫁未娶或結婚後尚未有子女,要在名字前冠上Si(如希阿歷山谷);有了小孩後,要隨孩子的名字而改,男性為Syaman+孩子名(如夏曼藍波安)、女性為Sinan+孩子名(如希婻嘎努姅),意思為某某之父、某某之母。當有了孫子後,名字又會隨孫子而更動,男性為Sian+孫子名、女性為Saiban+孫子名,意思為某某之孫。因此從達悟人的名字上卽可清楚知道他的身份。傳統觀念中,一個達悟男人的社會地位取決於小孩的多寡和造舟捕魚能力。

 

 

因為「海洋盃拼板舟划船競賽」明日將在椰油國小旁海灣舉行,六個村落的船齊聚一堂,形成壯觀的畫面!

 

拼板舟是雅美族人賴以為生的工具,要完成一艘有紋飾的大船絕非易事,整個製作過程是一個神祕的集體創作,有許多儀式和禁忌必須遵守,過程中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最後還得舉行盛大的船祭才可使用。從造船的決議開始到船隻能下水捕魚,整個過程約需時3年。

 

 

新船下水的船祭儀式為村中大事,從籌備到結束約需10天,舉行時間大多是在召魚祭前。程序如下:祭典前5-6天,婦女盛裝至田間進行第一次挖芋頭的儀式,往後幾天婦女們都在田裡挖芋頭,直到落成禮的前一天,將芋頭堆滿船上。採收芋頭的最後一天,男性聚集禮豬準備宰殺。

 

 

船祭前一天有簡單的迎賓儀式,邀請前來的外村客人會先拜訪部落中自己的親友,晚餐過後則開始整夜的歌會,歌曲為族人熟悉的曲調,歌詞則由主客自編,內容大都和造船之事相關。

 

 

祭典當天清晨,年輕團員到海邊撈魚,所撈魚種分別具有不同象徵意義;村民幫忙殺豬,船長會依次分送禮肉和禮芋給親友及同部落族人。這天全村的人都會穿著盛裝出席,船長及青年穿著丁字褲,接著舉行manvazat儀式,祈求船將來的順暢及好運,船長並在船上領唱古謠。

 

 

之後便是儀式的重點manwaway「積蓄力量」及mapatotalaw「拋船儀式」,船長會站在船上揮舞長刀以驅逐惡靈,村中族人也以同樣的動作由四方加入,用力拍打船身,再合力抬起大船,拋向空中數次,青年們再抬著船往海邊走去,途中仍不斷地做出驅趕惡靈的動作,直到新船下水,海上划行,整個大船下水典禮圓滿達成。

 

 

等船返回岸邊後,取一魚掛於船上,象徵豐收,再將置於船尾的雞宰殺後供奉船靈,祈求出海平安。完成一系列疲累又興奮的慶祝儀式後,新船就可以正式參與出海捕魚及飛魚祭的相關活動。近年來機動船筏的引入,傳統駕駛大船的漁撈活動已較少見,具團體合作精神象徵的船祭相對也較少舉行。

 

 

造船時船主也可事先籌備為新船舉行盛大之下水典禮,此種儀式之大要與新屋落成禮相差不多,只是頌讚禮歌中須以海上的捕漁活動為主,而在新屋落成禮中歌唱的主要題材是農耕、畜牧及伐木之事。要行下水禮之船在船身須仔細雕刻及油漆。大船的漁船組成員眾多,所以一般大船之下水禮常常成為整個部落的盛事。不行典禮的船建好後亦須有簡單的儀式,邀集少數近親會餐慶祝,唯船身不得過份雕飾。

 

 

 

 

一直狂拍拼板舟的我,直到夕陽西下才罷手,改拍饅頭岩的夕照,相信明天的比賽一定很精彩,沒想到誤打誤撞遇上這場盛事,我們真是太、太幸運啦!關於拼板舟的更多照片和內容,將在下一篇有更仔細的介紹,敬請期待!

 

今天的晚餐在全台灣最小的夜市-東清灣夜市解決。東清灣夜市源自於2010年的暑假,因觀光旅遊人數增加後,很多遊客在島上肚子餓找不到吃的,東清部落居民自發性的開始了蘭嶼唯一的夜市,提供遊客食的方便,觀光季節營業時間每天15002200,這對出外旅遊的人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東清灣涼一下」冰沙專賣店以在地食材為主的現做冰沙,有台灣吃不到的特殊水果風味~以秋海棠冰沙、毛柿冰沙最著名,是炎熱夏天消暑的好選擇。

 

 

「有機地瓜餅」是來蘭嶼必吃的當地食材,老闆娘自己種的地瓜,有機無農藥哦!

 

 

「聊天不用錢烤肉」店門口吊著老闆自己釣的剝皮魚及魔鬼砲彈魚製成的標本,非常吸睛,每日限量的烤新鮮飛魚和飛魚蛋,常是秒殺賣出,來晚了就買不到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蘭嶼 拼板舟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