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回民宿睡個午覺,沒想到一覺醒來,竟然就錯過了下午的十人大船比賽,聽說東清村以4541秒拿下冠軍,賽前就有人大膽預測東清村一定拿第一,因為整村都是身強體壯的壯丁,錯過這麼精彩的賽事,真是搥心肝啊!懊惱的我盯著「賽」終人散的沙灘,只能認命地接受事實,繼續下一個行程-大天池。

 

 

相較於小天池的平易近人,大天池就很有挑戰性,腳程快的人來回2小時,慢的大約4小時。大天池的登山口位於蘭嶼圾垃掩埋場與核廢料處理場的對面,從紅頭部落往青青草原的途中,必會看見這一小塊停車空地,與向上延伸摸不著邊際的「天梯」,非常好認。

 

 

大天池的起點是無止盡的木階梯,每隔幾百階就會有1座涼亭沿途有3個涼亭,走累了可以休息。

 

 

爬吧爬吧,爬到一定高度後,向下俯瞰,這片就是青青草原!遠方則是小蘭嶼,小蘭嶼的達悟名為JimagaodJiteywan,意即「在航程有很長的距離」,此處為蘭嶼人非常重要的漁場,但暗流多水流又急,能在這裡滿載而歸的才是真正有能力的男人。

 

小蘭嶼過去是達悟族放羊的牧區,閩族漁民稱此島為「羊子島」,由於經常被外地漁民盜取,族人便放棄該牧地。此外,它也曾是白腹鰹鳥的重要棲地,但八○年代因成為空軍軍事炸射靶場,軍機經常的炸射,已造成地形、地貌及陸、海域生態體系嚴重破壞。如今雖已停止炸射,小蘭嶼還是彈痕累累,空軍投彈的部分區域至今仍滿是瘡疤。

 

 

在達悟族的文化裡小蘭嶼是女人不能靠近的禁地。相傳很久以前,有一群人划著拼板舟到小蘭嶼捕魚,在回程的途中,有人提到:「這座島上的aramay長得真茂盛,如果有機會採一些回來,不知道該有多好。」事隔多日,一艘載有兩名女子的十人拼板舟到小蘭嶼來捕魚,大伙抵達小蘭嶼之後,男人們負責近海漁撈,二名婦女則上岸採集了織布用的植物纖維材料aramay。當大家準備返航時,不料中途天氣突然劇變,船幾乎被吹翻,所以大家為了安全起見,又折返小蘭嶼避風。不過,奇怪的事發生了,每一次準備離開時,就會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大家開始懷疑是否與船上兩名女子有關係。於是男人們商討下,決定將她們放在小蘭嶼,等雨過天睛、風平浪靜時再去接回本島來。未料,幾天後接婦女們回來的男人們,竟然發現她們早己凍死於岩洞裡,且項鍊掛在岸壁上。此後,蘭嶼婦女就被禁止上這座小島了,不過在1981年間,有一位名為廖篤玉的女子因乘坐漁船赴小蘭嶼捉螃蟹平安歸來,族人才打破禁忌並解除此禁忌。

 

 

沿著木階繼續往上走,少了海風的侵襲,植被逐漸轉換成林相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終於出現林蔭!

 

 

 

蘭嶼氣候溫暖潮濕,地形豐富多變,植物種類多達800種以上,植物種類密度高,更有許多珍奇植物,與台灣的東南亞植物園系迥然不同,是相當珍貴的植物寶庫。

 

 

沿路可以盡情欣賞蘭嶼島上的奇花異草,感受熱帶林之美

 

 

棕耳鵯身長約25公分,身體灰色,頭部深灰色、嘴及腳爪為黑色,外型十分樸素,兩頰至胸部的棕褐色,是牠們的特徵,也是當初命名的依據。棕耳鵯在日本、南韓雖是非常普遍的種類,在台灣只居住在綠島、蘭嶼、龜山島等邊陲離島;偶然才會在台東、宜蘭地區發現。

 

 

大家所熟悉的白頭翁和烏頭翁,可說是他的表兄弟,生態習性十分相似,喜歡在開闊的樹冠層上活動,牠們是雜食性的鳥類,食物以植物果實、種子以及小型動物、昆蟲為主。棕耳鵯的個性有些「三姑六婆」,常成群活動,此起彼落的尖銳鳴叫聲十分聒噪。平時聲音多變,只有在求偶時,才會唱出有旋律、比較悅耳的聲音。

 

 

巴丹綠繡眼成鳥體長約11公分,有明顯的白眼圈,上體大致黃綠色,喉、上胸及尾下覆羽黃色,其餘下體污白色。主要棲息於樹林,一般為群體活動,活潑好動,善鳴唱,覓食昆蟲、花蜜之外好果汁,使用刷子狀之舌吸收液體。當繁殖季節來臨時,會在樹枝上築巢繁殖後代,以植物纖維做碗形巢,有時會以蜘蛛絲來加強固定小窩。公母鳥輪流孵蛋,孵化期約11~13天。公母鳥輪流育雛,每當親鳥餵食完畢,會立即坐巢幫幼鳥取暖。下雨時,親鳥則張開翅膀保護幼鳥。

 

 

外形似小型恐龍的斯文豪氏攀木蜥蜴,全長最大可達31公分,尾長約佔全長之三分之二。鱗片呈覆瓦狀排列,體表感覺甚粗糙,頸背有突起的脊鱗,口內下頷呈白色或乳白色,喉部有橫向排列之白斑,體色為褐色至深褐色,雄性個體的體側有鮮黃色之斑紋。

 

 

待查

 

 

待查

 

 

多稜南蜥體長約9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2公分,主要特徵是背部鱗片有多條強稜脊線條,身體左右兩側有明顯黑色橫帶直達腹部,後肢大腿後方有黃色斑點。是爬樹高手,一有風吹草動馬上會鑽入落葉堆或爬上樹或山壁躲避。

 

 

多稜南蜥只有蘭嶼有分佈,它是由菲律賓散佈來的。因為棲地幾乎位於林下或落葉腐植土,所以吃在其中活動的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走完人工木階梯,進入自然步道,一路陡上,路面泥土甚硬,幸好前幾天天氣不錯,若來之前下雨,一定泥濘不堪。往大天池的路途中會有2個攀爬區,都附有繩子,第一個是陡急下坡,攀完繩接著溯溪,不過由於最近太熱,這條溪裡面沒有任何水,幸運的我們免去了脫鞋提鞋的辛苦!

 

 

沿著箭頭繼續往前走,會再看到另一個天池的標示牌,小心攀繩而上,爬完這2段有落差的地帶後,走在樹根盤根錯節的山路上,要小心避免被絆倒。

 

 

大約再走20分鐘,終於看見傳說中的大天池了!

 

 

天池在達悟語中稱「DuWa Wa」,意思是「高山之海」或是「鬼魂出沒之處」。

 

 

 

大天池周圍環繞大森山、望南峰與奧本嶺,四周都是原始森林,完整的熱帶雨林系內有豐富的昆蟲及鳥類生態資源。

 

 

環池一週,靜靜的走在池邊,這裡非常安靜,只有湖面被風吹拂的聲音

 

 

 

 

 

大天池和小天池都是火山岩漿噴出的火山口,因雨水沖積形成的高山湖泊,雖稱高山湖泊,實際海拔只有480公尺。湖中仍有許多枯立的樹木屹立。

 

 

不知道這是什麼植物的果實?好鮮豔啊!

 

 

天池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繞一圈也要20多分鐘,一不小心還遇到赤尾青竹絲,害我們嚇了一大跳!小心翼翼地走過那段路。



赤尾青竹絲頭部成三角形,體背面為一致的深綠色或淡黃綠色,側面背腹交界處有一白色或黃色單一線紋,或加上暗紅色上白下紅的雙線紋,尾部後段為更暗的暗紅色。主要於夜間活動,是明顯夜行性的蛇類。雖以蛙類為主食,也吃蜥蜴、鳥類和老鼠。他們準備攝食前多會爬下來在地面附近活動,尋找適合的地點。以尾巴纏繞細枝條,頭頸部彎成S型,面朝下方等待牠的獵物經過。當青蛙經過時,牠蓄勢待發的上半身,會如閃電般的向前彈出。這種覓食策略稱為「坐等型」。

 

 

白天日出而息,會在比夜間稍高的枝葉間休息,加上綠色的保護色,很難發現牠們。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因為冬天平地均溫多在攝氏10度以上,且冬天活動的青蛙不少,加上近年暖冬,常在氣溫回升後夜間有機會在野外遇到赤尾青竹絲,氣溫較高的中南部更是全年可見。至夏季時活動量最高,每年的78月是台灣毒蛇咬傷率較高的時候。恩為了自己的安全,切記~來爬大天池一定要撿根木棍兒,好用來打草驚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蘭嶼 大天池
    全站熱搜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