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術欣賞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達文西《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誰都無法抗拒,他用3年時間完成,畫完後捨不得給人家,悄悄卷畫逃走。同時代的義大利藝壇三傑-拉斐爾,也畫了一幅堪稱《蒙娜麗莎》翻版的《弗娜麗娜》,2幅畫的由來卻有很大區別:《蒙娜麗莎》的模特兒與達文西沒有男女之愛;《弗娜麗娜》的模特兒卻與拉斐爾有非常深厚的情感!按理說走上婚姻之路是正常的,可拉斐爾的情況有些不同,他不能與畫中的女子結成連理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聖母畫家」之譽的拉斐爾,在短短37年的一生中,留下50幅聖母畫像,其中大部份完成於畫家居住的佛羅倫斯青年時期,《椅中聖母》是拉斐爾一系列聖母像中最精緻的一幅作品。畫中善良和藹的母親取代神聖莊嚴的聖母,她像普通母親一樣,把自己的孩子抱在膝蓋上,用臉頰親著孩子。拉斐爾為什麼一連畫了50福聖母像?從成長過程可看出端倪,拉斐爾出生的家庭在社會上頗有地位,當時流行僱奶媽撫養嬰兒,但是擔任宮廷畫家的父親認為以母乳餵養較好,小拉斐爾托父親的福,在母親的哺乳照顧下,充分享受到母愛,度過幸福的童年,但母親在他8歲時突然去世,驟然而來的孤獨使拉斐爾心靈深處種下強烈思念母親的種子,伴隨著畫家一生,他以委託人的妻子和自己的戀人作為畫中模特兒,超越寫實的手法來描繪充滿母愛的的理想聖母。《椅中聖母》的魅力與其說是至高無上的神聖氣質,不如說是畫中溫柔慈祥的「母性」光輝。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家,據說「Botticelli」的意思為「小啤酒桶」,用來形容其身材矮胖。少年時代的波提且利酷愛繪畫,開始時當金銀藝匠學徒,因為有繪畫天資,15歲被皮革匠的父親送到利比(Fra Filippo Lippi1406-1469)的畫室學畫。利比帶著波提且利一同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人,並借鑒古希臘藝術中的理想,所以他們創作的聖母子和神話人物都具有世俗的情態:和藹可親、動作輕盈、身著絹紗、臨風飄逸。後來波提且利又轉從Verrocchio門下,與比他小7歲的達文西同窗共學。27歲的波提且利決定自立門戶,獨立開設工作室接受訂件。由於他曾師從利比,因此也受梅迪奇的喜愛和賞識,逐漸成為梅迪奇宮廷畫家中的領袖。波提且利的宗教畫及以神話、歷史為題材的寓意畫,富有詩意和世俗氣息。他運用15世紀新的繪畫方法,發展中世紀的裝飾風格,創造出富於線條節奏,精緻明淨的獨特畫風。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來源:網路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網路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9/05/05 20:05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常民生活文化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佛教經變畫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份是壁畫,現存45千餘平方公尺(面積約相等於7個標準足球場),曾有人做過統計,如果把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品排列起來,布置成一座高1.5公尺高的畫廊,則全長可達30公里之長,堪稱世上最大、最長的畫廊。這麼長的畫廊,不要說徒步欣賞,就是開車瀏覽一遍,也要1個鐘頭呢!壁畫創作年代始於北朝,終於蒙元,其間經歷隋唐、五代、北宋、西夏等時期,本身就是縮影的中國繪畫史。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敦煌彩塑,無非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數量、品類不算很多,卻是石窟內的主像。初期都是緊貼壁面,逐漸形成圓雕。真正的圓雕則出現在晚期以來中心佛壇式的佛殿窟中。敦煌的塑匠依據佛教的經義和儀軌(宗教禮儀規範)塑造尊像,其中融入了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思想願望。他們不會一成不變地照搬儀軌和粉本(即畫稿),而是力求表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常常把他們熟悉的人物形象當作尊像的原型,才讓人看上去那麼親切、生動。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明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8/144/12.htm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1900年,當大清國被八國聯軍肆意蹂躪搶掠,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連夜逃離紫禁城的時候。在中國的敦煌將要發生一件震驚中外的事件。這個事件的主人,一位是敦煌的臨時工楊姓抄經人、另一位是看守莫高窟的王圓籙道士。由此後發生的一切,則是強盜對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物的掠奪,而成就的世界敦煌學。王圓籙道士是這個故事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斐爾根據詩人德拉‧伊利奧多羅的詩為梵蒂岡宮伊利奧多羅廳畫4幅壁畫︰《伊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波爾神納的彌撒》、《彼得被救出獄》和《教皇會見阿提拉》。這組畫的主題是表現神意和奇蹟,歌頌教皇的權力及其勝利。專家們認為《彼得被救出獄》最精彩,藝術家以生動的情節和高超的技巧描寫了天使營救彼得出獄的機智、勇敢和緊張、驚險的細節,為人們所贊嘆。本廳名字以右邊壁畫《伊利奧多羅被逐出聖殿》來命名...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世紀初,負責聖彼得大教堂與梵蒂岡宮的總建築師是拉斐爾的叔父-布拉曼特。為了讓拉斐爾來羅馬一顯身手,說服教皇朱利斯二世請年僅25歲的畫家來羅馬完成教皇辦公室-簽署廳一系列壁畫。按照教皇原來意圖,這間辦公室的壁畫有個總主題,即讚譽天主教及首腦們。這意味要用富麗堂皇的壁畫來宣揚羅馬教權威望。所有壁畫內容都必須涉及羅馬教廷歷史,並把朱利斯二世及繼承人利奧十世的肖像畫進去。然而從4幅壁畫構圖內容來看,比原來欽定的綱領更廣泛,甚至可說拉斐爾的構圖與教皇意圖相互矛盾。他借助不同題材情節表現人類智慧與文化的最高境界,儘管與教會宗旨不符卻也難以反對。拉斐爾與教宗、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他在4個圓圈裏畫進《神學》、《哲學》、《詩學》、《法學》四幅寓意像: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4年拉斐爾到佛羅倫斯,他的藝術視野開闊了。他注意到唐納太羅、基培爾蒂,還有達文西等人的嚴謹寫實手法,從中學到許多尊重生活現實的藝術方法,這為他獨特的肖像畫奠定良好基礎。拉斐爾從不塑造剛強有力的英雄人物,而偏愛畫溫柔美貌的聖母與聖嬰;構圖上也柔和圓潤。他的聖母像可說囊括文藝復興時期所有聖母像的一切優點,著重體現出民間母性或少女的一種精神品質,她們的善良、端莊純潔和美麗,在畫家筆下被渲染得淋漓盡致。她們已完全撕下宗教外衣,直率地說就是表現現實生活裏的母性。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